所以应该知道,香尘与闻性,全无一定处所。嗅闻与香尘二处都无自性无本体,故皆属虚妄。如果究其源,不从根生木生,便不是因缘所生法。不从空生,则非自然性。只是从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表现的。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
现在解释舌根与味尘。阿难!你常在早晨及中午,和大众托钵,各处乞食,在托钵时,或者遇著酥、酪、醍醐这种种上味。(酥酪醍醐,皆从牛乳提炼出来,从乳生酪,从酪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
佛一代时教,可分为五时八教。五时为:(1)华严(乳);(2)阿含(酪);(3)方等(生酥);(4)般若(熟酥);(5)法华涅槃(醍醐)。佛成正觉后,在廿一天内最初讲华严经,为华严时,如太阳刚出,阳光照在高山。高山喻诸大菩萨,二乘声闻缘觉都不明白,所以说:“有眼不见庐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佛说华严时,是现千丈庐舍那身,二乘人看不见,依然见佛是丈六金身。华严是圆顿教,所以二乘人听不懂。圆顿教法乳,就比如牛乳,太浓,刚生下的小孩不能喝。第二时说阿含经,亦名阿毗达摩,译作无比经。外道之法都比不上它。这是太阳照山腰时,低地亦可照到,此喻从乳出酪,性不太浓,容易消化,小孩可饮。第三是方等时,太阳将近平地,亦是从酪生酥时。第四是般若时,从生酥至熟酥。第五是法华涅槃时,喻为醍醐,无上妙味。此时日照中天,无论高山低地都可遍照,所以法华经在佛教里是最重要。楞严经是开智慧,及指示修行之道路。法华经则是成佛之经。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众生依照法华经教义修持,皆可成佛。法华是开权显实,说实在法,除去虚妄,因此法华的道理最玄妙。天台智者大师,最初是读法华而开悟。开悟后,闻印度有楞严经,故每天向西方拜了十八年,祈求得见,但始终未能如愿。可见楞严经亦是佛法中之瑰宝。古来大德祖师对于佛法,真是毕恭毕敬。有拜法华经者,每一字拜一拜,从晨拜至晚,故从拜经而获开悟者甚众。修行方法,有种种不同,只要专心虔诚,便能成功。如果妄想纷飞,怎能与佛法相应?故如果要学佛法,就要放下一切,专心一志来学,才有功效,才有感应。
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
上无上妙味,是生于空中?还是生于你之舌根中?还是食尘中?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祗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
如说味生于你之舌头,那么在你口中,只有一舌。当食酥时,舌已成酥味,倘若再食黑石蜜时(甘蔗糖色红黑而坚实),你之舌头应该不会变移,而知道有甜味。
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如果舌头不会改变为甜味,那就不能叫做知味。若能变移,食酥时知酥,食甜时知甜。可是你只有一舌,怎能知道这样多味呢?
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名味之知。
常情都以为味生于食物,故佛特破之。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