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楞严经第三卷浅释

发布时间:2019-07-12 14:20:23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所以应当知道,鼻香为缘,生鼻识界。现在向三处推求,俱不可得。则鼻根、香尘和香识界,三者全是虚妄相。既不是因缘生,亦不是自然性,而是如来藏所表现的妄相而已。

这个暑期班,有人要求要受五戒,有人要求受八戒及菩萨戒。在佛教里,受戒是入佛门最重要的法门,你们肯受戒而能守戒,这是最好的。在家人可受五戒及八戒。至于十戒则是初出家做沙弥时受的。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本来是出家人受,但在家亦可行菩萨道,自利利他,故在家人亦可受。现在为纪念暑假班楞严会,我送你们每人一双罗汉鞋,作为纪念。不是要你们去行罗汉道,自利而不利他,意思是要你们修大乘,行菩萨道。只要用心来学楞严经,我是最欢喜的。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四)现在说舌味识界。阿难!我以前曾经对你说权乘之法,十八界里,有一种是舌和味互相为缘,由舌才知味,有味舌才知。舌根味尘,而生出分别心,叫做舌识。

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

这识是因舌根所生,以舌为界限,还是因味尘所生,以味为界限。

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

如果舌识是舌根所生,则所有世间的甘蔗、乌梅(即酸梅)、黄连(药名味最苦)、石盐(即食盐)、细辛(药名)、生姜、玉桂(药名),这些东西都成为无味,没有甜酸苦辣等味了。如果没有这些味尘来刺激你的舌根,你试尝尝自己的舌头,是甜呢?还是苦呢?

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

如果舌性是苦的,是由谁来尝舌头而知道是苦的呢?因舌是不会自尝的,那是谁来知道它是苦呢?若舌性不是苦,自然无味,则味自然不是生于你之舌,如何可立识界?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若说舌识单因味尘而生,那么识亦就变成味,亦和舌根一样,自己不能尝自己。既然不能自尝,如何能知道是有味和无味呢?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

又味有很多种,酸甜苦辣,不是同一物所生,如蔗甜、酸梅、姜辣、黄连苦等,味既然多种,那么识亦应有多体了。

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

如果舌识只是一体,其体必从味生。那么所生之识,也只是一种。能生之味,也该是一种,则变成盐的咸,水的淡,蔗的甜,姜的辣,各味混合而生。一混合就有变化,不能分别咸淡甘辛,失去其本性之味。甘不甘,苦不苦,酸不酸,辣不辣,变成一味,没有什么分别了。

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

既然无分别,就不能取它的名字为识。既不名识,怎可说舌味为缘,生舌识界呢?味是无分别的,识是能分别的,若无分别就不能叫作识。

大家修行楞严经的时候一定要学习楞严经白话文讲解 ,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内容,并且还能够了解其中含义,从而使我们知道它的道理,我们一定要用心的去修行楞严经。以上都是个人理解,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首页7891011121314151617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