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楞严经第四卷详细浅释

发布时间:2019-07-18 14:11:43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最后讲意根,即第六意识,是有生有灭;前念灭,后念生,好像波浪一样,后浪推前浪,连续不停,生灭不息。

由于生起息灭二种法尘,互相连续。在妙圆真心中,发生知觉作用,叫做知精。知精对映法尘,揽取法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为浮尘根,叫做意思,亦即肉团心,形状有如莲花。亦是由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知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尘之意思上。因为肉团心即意思心不可见,故形容意根好像在幽暗室的视觉一样。内照法尘而能知道和思量一切,知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尘意思上,随法所转,终日流逸奔逐于法尘上。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阿难,如上面所说六根之性,本来都是妙圆真心,如来藏性。但因有了觉上加觉,本来觉体已觉,不必加觉。但因为要加觉加明,就变成妄明妄觉,失去真实之性,把本有之见精、嗅精等,都失去其本来的功能,因和妄明妄觉结连在一起,成为第八识见分,其体虽真,但用上终是妄了。因为真性胶著妄尘,就发出见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因为揽尘结根,就变成六和合,六种作用了。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你现在能离开明暗二尘,见体就不存在。为何有见?就因为有明暗之相帮忙你,才有见体。离开动静二尘,就没有闻体。离开通塞二尘,就没有嗅性。离开有味无味,就没有尝性。离开离合二尘,就没有触性。离开生灭二尘,就没有了知之性。我人因为揽六尘而结成六根,因此聚见于眼,聚闻于耳,耳嗅于鼻,聚尝于舌,聚觉于身,聚知于意。这皆是妄体。如果能到常光独照,迥脱根尘,那么妄体都没有了,了知元性,怎还有安寄之地呢?真妄二体,需分别清楚:揽尘结根,聚见于眼,为妄体。元明照用,常光独耀,为真体。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这段文及下段文都很重要,我人为何仍未开悟?就因为顺生死流而转,不能逆生死流,亦就是跟著妄尘去跑。现在只要你能不随六根六尘去转,不循著明、暗、动、静、合、离、通、塞、生、灭、有味、无味这十二种有为相,不会被有为法所转。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任由你选拔一根,不让它和妄尘交黏,而使它潜伏于内,伏归本元一真之心;就能发挥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经发出,则通天彻地,耀古辉今;既不为外尘所滞碍,亦不被内根所局限,而是寂然真心,本妙明性。那其余五根,不再去胶合妄尘,再发妄相。自然会随著这一根的解脱,而同时都得解脱了。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这段文是六根互用的基本条件,不随十二种外尘所引起之妄知妄见,则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本有之真知真觉,不必靠浮尘胜义二根,但只寄托在二根之中,而能发出灵明之功能。这个时候根尘双脱,灵光独耀,便能六根互相调换使用。如眼根不单能见,还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随便任何一根,都具足其余五根的作用,这便是诸黏圆满,六根清净,自在无碍之妙用。

首页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