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净土法门法师: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发布时间:2024-05-07 01:17:57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净土法门法师: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这一句是经文,下面是黄念老的注解。「想者,对缘生心曰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这叫想。下面举例子,「如於境」,在这境界,「执取男女等种种差别之相,谓之想」。所以想这个字,诸位看,这个字是六书里属於会意,中国文字造字的原则,这属於会意。你心上有了相,这叫想。我们想一个人、想一样东西、想一桩事,我们常讲有印象,心里面就会有个相。所以,想属於执著,就是著相了,著相。「能取境界差别故」,对境,它就有分别心,就有好恶的心,它会生这些烦恼,跟著这个想连带生起来。譬如「贪想、瞋想、痴欲想是三恶想」,想是意在造业,虽然没有言语、没有动作,起心动念他已经在造恶业了,造业统统都是有果报。而意恶实在讲是身口的根本,如果意不恶的话,身口不容易造业。断烦恼,我们就晓得,要从哪里断起

?要从意断起。此地法藏菩萨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能够远离,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这是我们讲断烦恼,从根本断起。

「如《郁迦罗越问经》」,这是举经里面的一段话,「谓菩萨行布施时」,布施是利益众生,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佛告诉我们,施财得财富,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布施法是因,得聪明智慧是果报;布施无畏是因,得健康长寿是果报。这三种果报没有人不爱,没有人不求,但是怎么个求法他不知道,这非常可惜。在佛门里面,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真的吗?千真万确。为什么是真?它有道理在。今天在这个社会上,大富大贵之人,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有大财富,那是过去生中,不是一生修得的,肯定是很多生修积,积功累德,这一生果报现前。因果当中有个缘,这个字特别重要,我们修积了因,但是缘不成熟,果报不现前,什么时候缘成熟什么时候果报就现前。所以总在这个缘字,佛家讲缘生,他不说因生。因此,有很多人修了好多生,大果报现前,愈积愈厚。这个道理懂得,我们就知道改造命运,改造我们生活的环境,你懂得道理了。有理论的依据,尽管去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收获不在这一生,就是在来生后世。因果通三世,这是事实真相。财,有内财、有外财,内财的布施比外财福报更大。内财是什么?是用我们的体力、用我们的思考、用我们自己的时间为别人服务,别人有苦有难的时候去帮助他,这个属於内财。身外之物,那叫外财。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

《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他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确有其事。他说有个农村里面的女孩子,家境非常贫穷,到寺院里面来拜佛,身上只有两文钱,很少。恭恭敬敬的供佛,这两文钱拿出来供佛,老和尚亲自给她回向,给她祝福。以后这个小女孩做了王妃,再到这个庙里面来,带了一千两黄金来供养,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回向。她就很气,她说我曾经小时候到这边来,我两文钱的布施,老和尚你亲自给我做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钱来,你怎么叫你的徒弟给我回向?老和尚告诉她,你年轻时候那个两文钱你真诚心,我不给你回向我对不起你。今天你富贵了,身分地位不一样了,你虽然带著一千两黄金来供佛,可是你的心跟从前不一样,你有傲慢的习气,我让我的徒弟给你回向就可以了。这说明布施不在布施的东西的多少,在你真诚,印祖的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小时候年轻,布施的钱虽然很少,但是那个真诚心可贵,今天你没有那种诚意了,所以一千两黄金的功德比不上两文。这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故事,绝不在事物多少,两文是圆满功德,千金,她现在不止千金,拿千金在她算不了什么,在当时两文是她全部的财产,所以她的功德是圆满的。老天爷公平,不是穷人就不能修福,穷人这一生真诚修的福,比富贵人修的福大得多了。我们想想云谷禅师的话很有道理,所以要发真诚心,要发恭敬心,要发谦卑心,自己处事待人接物要谦卑。对一切人事物都要尊重、都要恭敬,这个人福报就很大,虽然现在不怎么样,了凡先生眼目当中,这人后福无穷,他将来会发达。

贪瞋痴的念头,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都是恶业,贪而无厌,恨之入骨,这都是造极重的罪业。造业决定有果报,果报在三途,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所以贪瞋痴是三恶道第一个业因。佛教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教人什么?教人不堕三恶道。三恶道确实有,我不造三恶道的业,我就不会堕三恶道。要想断贪瞋痴,对於世缘一定要看得淡薄,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第一等大福报的人,不是做天王、人王,不是的,诸位心里明白,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世间第一等大福报的人,为什么?永远脱离轮回。不但永脱轮回,永远脱离十法界,你说这个福报多大!脱离十法界的人,去作佛、作菩萨去了。这种人,正像《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我们就知道,他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跟佛有缘是结了大缘。依佛的教诲,尤其是遇到大乘经,遇到净宗法门,那还得了吗?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对於世缘一定要放下,生活在这个世间,要像菩萨一样随缘妙用,随缘就是一切都不计较,妙用是样样放得下,放下,你的清净心就现前。贪瞋痴你放下,清净心现前。要是分开来讲,放下贪,清净心现前;放下瞋恚,平等心现前;放下愚痴,正觉心现前。你发愿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你统统得到了。经里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心净则佛土净,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平等觉的法界,具足清净平等觉,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清净心生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土,正觉生实报庄严土。我们真的搞明白、搞清楚了,永脱轮回、求生净土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他有没有障碍?有,障碍就是没有办法放下贪瞋痴。真正把贪瞋痴放下,你的障碍没有了,你的业障消掉了。「愿消三障诸烦恼」,你不放下,你的障碍就去不掉,放下,障碍就没有了。

《郁迦罗越问经》说得很好,「谓菩萨行布施时,以离欲想、修慈想、无痴想对治三恶想」。离欲对治贪想,不贪了;修慈对治瞋想;无痴对治痴欲想,你看他能对治。人生在世,生活很简单,有一点点就够了。有余,布施缺乏的人,这个贪的想就能断掉。人的贪欲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适可而止。古人修行都希望这是缺一点,不让它满足,都有欠缺,这有什么好处?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如果物质上样样都能很满足的话,他就有贪恋,患得患失,这个对於念佛往生是很大的障碍,不能不知道。财少一点好。色,出家人是永远离开了,在家都要知止。名利也都适可而止,不要去跟人争,争就是造罪业。争不到的,命里没有,争到的都是命里有的,命里有的何必要去争!用竞争的心,用非法的手段,所取得的全是命里有的,这冤枉,真冤枉!而且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一般说对你已经打折扣了。譬如你命里只有一百个万,一百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你只能得五十万,自己觉得很满意了,我比别人能干,我能挣得这么多。殊不知已经打对折,你命里不止这么多,你说冤不冤枉?如果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自己有一点,都希望布施给别人,这是菩萨的行为。他的结果怎么?愈施愈多,愈多愈施,绝不留给自己享受,留给自己享受就错了,不必,粗茶淡饭是最健康的饮食。

我们听了科学的报告,上一堂课,黄念老举科学家的报告。他讲从一九八0年后,科学家发现的微中子,这个物质小到什么程度?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它有能力穿过十亿公里(十亿公里就是十万万公里)金属,它自由往来的。这个信息让我们联想到,今天空气里带著有病毒的这种微生物很多,它在空气里面流转,它能透过人体。这就是讲我们一般人讲免疫的能力,透过你身体,没有沾染;如果透过你身体,它停留在里面,你就感染病毒了。我们穿衣服不行,它能穿透,它能到你身体里面。穿再厚的衣服,防毒、消毒的衣服都不行,它连钢板都能透过,我们这个水泥墙壁挡不住,你就愈想愈可怕。可是佛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能保护你,你心地善良,清净、慈悲,它通过你的时候一点障碍没有。如果心地不善,心里面有毒,有贪瞋痴慢疑五毒,心里面有毒,它遇到之后,它就会停留在你身体,你身体就带病毒。

为什么传染病会造成严重的死亡?我们最近也听到报导,好像有些地方鸟类大批大批的从空中掉下来。报导里面,它们死得很凄惨,死亡之前叫的声音很凄惨,掉下来之后,口里都流血。所以一般科学家检验,它可能是吃了有毒的东西,当然有可能。这种带著病毒,在空中飘浮,我相信这些东西会带给地球上生物严重的灾难。佛法教导我们修清净心、修慈悲心,清净心不会染污,慈悲心能够解毒,再大的怨恨,遇到慈悲都化解了。学佛的人懂得,一定要修离欲、修慈、无痴。无痴,那就要学经教,就要认真念佛,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浅深不等,像经上讲的理一心、事一心,确实很难,但是功夫成片人人可以得到。只要你真肯干,二、三年得功夫成片,得到功夫成片,往生就自在了。我们如果把功夫成片也分做九等,上面三等的,我相信就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不必要理一心、事一心,不必要那么高,功夫成片就可以做到。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善根有福德的人。

「菩萨舍所施物,生离欲想」,不著相就离欲了。布施之后,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想著我做了多少好事,多少人受到我的恩惠,这样想就错了。布施完了之后,心里干干净净,若无其事,永远保护你的清净心,重要!在顺境里面不生贪恋,在逆境里面不起怨恨,无论自己受什么样的冤枉,受什么样的羞辱,受什么样的伤害,若无其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一丝毫怨恨心,瞋恚没有了,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之所生,还能计较吗?被凌迟处死,心地清净,若无其事,这叫功夫。我们今天受一点点小的委屈都斤斤计较,这是什么果报?这是地狱的果报,瞋恚堕地狱!你那个斤斤计较是瞋恚心,怨恨心、不平心,你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所以,原谅别人是利益自己,自己大幅度的提升。造作罪业的人,他有他的果报。决定没有怨恨,守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不被外境干扰,善缘、恶缘都干扰不了你,你念佛三昧得到了。

「於求者与乐因缘,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来求,有缘来跟你认识,你一定要给他,给他什么?与乐的因缘。这个要学释迦佛,释迦佛一生接见众生,没有一个空过的。佛是以法布施,佛没有财,佛只有三衣一钵,他没有东西布施给人,都是法布施,劝导大家破迷开悟。为人说法,不论是长说短说、深说浅说,一个原则,帮助他破迷,帮助他开悟。破迷,他不迷了他自然就离苦,不迷怎么样?贪瞋痴可以放下,这是苦因。你有贪瞋痴,你有这个苦因,天天有苦报。知道这三样东西自性里头没有,它是属於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只要有阿赖耶,你就出不了十法界,只要有贪瞋痴,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不是佛,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对它就很淡薄了。这个时候得天天闻法,为什么?不天天闻法,怕境界现前又忘掉,又随著境界转了,那麻烦就大了!每天读经,每天听教,就是天天让经典来提醒我们,就这个意思。逐渐逐渐自自然然就深入诸法实相,你才真能放下。放下贪瞋痴慢疑,放下一切错误的见解、思想,我们的身口就没有过失了。你看,瞋恨心薄,这是修慈想。

「以此布施功德,回向无上道,则痴心薄。」回向,经上常常讲的三种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法界,这就对了。不求自己,也就是一切功德不为自己,为无上菩提,庄严无上菩提,为一切苦难众生,绝不为自己求安乐。其实,为众生、为菩提都是为自己,自己境界提升了,向著无上正等正觉。修净土的同修更直截了当,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回向偈「庄严佛净土」,那就是正法久住。回向众生,所有一切功德都回向众生,都是为众生做的,没有一样是为自己。我们看诸佛如来给我们做的榜样,清清楚楚。诸佛菩萨自己放得干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四相没有,连四见也没有。四见是你心里连念头都没有,才得真清净、真平等、真自在!想像以前在迷而不觉的时候多痛苦,日子多难过,每天生活在忧虑、恐惧、不安、烦恼习气之中。

「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恶想,离诸烦恼」,我们还得加两个,不但贪想、瞋想、痴想要断掉,还有个慢、疑,傲慢、对圣教的怀疑。为什么?如果对圣教怀疑这一条不能彻底放下,佛菩萨来教我们,我们都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佛法决定要从真诚恭敬里面得来,不诚不敬你是决定得不到的。所以,学佛首先学诚敬,诚敬在哪里学?在《弟子规》学,在《感应篇》学,在《十善业》。这三样东西真的完全落实,你能够运用在生活上,运用在工作,运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运用在学习,那你真的是积功累德。你真正获得的时候,法喜充满,烦恼轻,智慧长。

净土大经解演义281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