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无量寿经》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请问‘若欲’是动了妄念吗?若真有起心动念,五欲的其他四欲亦会起现行吗?答:这是属于初往生的人,到达极乐世界时间不久,他还有这个习气,习气一现行,境界就现前。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无不是随心所欲,所谓是‘心想事成’。这是食,其余的还有财色名利种种欲望,会不会现前?可能会现前。现前会不会造业?不会造业。为什么?一现前,立刻就知道了,就觉悟了,所以见色闻香的境界就消失了。因此,在西方极乐世界断烦恼、断习气快,原因在此。
在西方极乐世界,所接触的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莲池大师与蕅益大师为我们解释‘上善’,是指等觉菩萨,如观音菩萨、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环绕在你的周围,不管你起什么妄想,他们都有方法帮助你。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环境好,那是一切诸佛世界都不能相比的。
我们修学有疑惑,一定要清楚,因为‘疑’是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我们对于世尊、弥陀及这些诸大菩萨决定没有疑惑,对于我们的道业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有疑要问,要断疑生信。
问: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请问佛菩萨是否也是如此?‘一切法从心想生’到底应如何想,或是不想?
答:你若不想就是修无想定,果报在四禅无想天,无想天是外道天。你定功成就了,能伏住妄想,等到哪一天妄念又起来,你伏不住就堕落了。我们肯定自己是博地凡夫,妄想很多,怎么办?佛菩萨教导我们想善不要想恶,因为想恶与三恶道感应,想善与三善道感应。
一切法从心想生,想贪嗔痴就是饿鬼、地狱、畜生,想五戒十善就是人天福报。由此可知,佛菩萨为何教我们念佛、想佛?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将来果报在极乐世界,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从心想生。凡夫学佛没有第二个方法,决定要随顺经典的教诲,佛教导我们做的决定要遵守。
念佛决定要修十善业,《无量寿经》教导我们修行的纲领,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观经》的‘净业三福’是学佛的基础。世尊教导韦提希夫人,就是教导我们大众,世尊尚未教她念佛的方法之前,先教她扎根,把修学的基础打好。‘净业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不受三皈怎么行?不受三皈,不受五戒,就自以为是,那是贪嗔痴慢在作祟,这是严重的烦恼。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谦虚,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所以我们要从谦敬中去学习。
问:请问‘尘沙烦恼’与‘无明烦恼’是什么?
答:‘尘沙’是比喻,比喻数量多。你的烦恼太多了,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你要是用计算机去算,算不出有多少烦恼,所以比喻作尘沙。‘无明烦恼’是对于一切事理、性相、因果都不能明了。这些事情本来是明白的,明白这些理事、性相、因果的人,就称作‘佛菩萨’,不明白的人就称作‘凡夫’。
问:《无量寿经》证信序的‘众成就’提到:‘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经文中没有提到无色界天,请问无色界天是否参加这个法会?
答:无色界天不能参加这个法会,因为它是佛经讲的八难之一。无色界天也称作‘长寿天’,人住在这种天里面,什么都不想学,佛来了也不理。这种天是六道最高的地方,没有佛法,所以属于八难之一。‘八难’是指遭什么难?没有圣贤人教导。因此,无色界天没有参加法会。
问:弟子对《楞严经》的一部分内容始终弄不明白,即是富楼那问佛:‘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无状忽生山河大地’涉及世界最初起源,请问最初的湛然真性是否是佛性?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如果是,岂不是有佛无状而生山河大地?修成佛岂不又有无明产生?经文中解释‘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问题说金矿杂于精金,不能同‘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比较,金矿杂于精金已经不明了,非为妙觉觉明如来心,请开示。
答: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讲得清楚,你可以详细去读第四卷,这段经文是富楼那尊者提出来的,释迦牟尼佛为他解答。经文若是念不懂,你可以去研究注解。《楞严经》注解最着名的,古时候的代表是宋朝《长水疏》和明朝《楞严经正脉疏》。近代人对《楞严经》的着述也有十几种,而以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比较通俗,《楞严直解》比较扼要,这些着述都可以做参考。
问:《无量寿经》云:‘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请问意思为何?
答:这两句经文,前面一句就是《金刚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事实真相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佛菩萨绝不消极,决不是‘一切如梦幻泡影’,什么都不做了。而是‘恒发弘誓心’,恒是永远没有间断,弘誓就是四弘誓愿。菩萨在修学时,弘愿永远在推动他,即使成佛之后,弘愿也不间断,这才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有许多人误会学佛是消极的,而佛法绝不消极,佛法是无比的积极。佛教菩萨勇猛精进,从什么地方精进?就是誓愿精进。在没有成佛之前,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是自利利他;成佛之后,自利圆满了,就纯粹为利他,利益一切众生,哪有消极?如果释迦牟尼佛消极,他就不必到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教化众生。由此,我们能体会到佛法积极的一面,这一面才真正令人敬佩,决不是自悟就好了。
既然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何以还要积极的发弘誓愿?因为虚空法界是一体,有的众生没有觉悟,我们要帮助众生觉悟。就像这个身体局部麻木了,我们要不要帮它治疗?譬如你的腿麻木了,你的手当然会替它揉一揉。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没有条件的,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而众生有分别,不知道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所以分自分他,就错在此地。
‘心性幻化虚空法界’,虚空法界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云:‘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虚空法界是心性变现出来的。芸芸众生和太空中的无量星球,从哪里来的?‘根身影现国土众生’,就是根身变现出来的。你真的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就开悟了,才知道‘心性虚空法界一体,根身国土众生不二’。你的慈悲心就像诸佛、法身菩萨一样,自自然然流露出来,还需要别人来求你吗?《无量寿经》云:‘作众生不请之友。’哪里还要人请?要人请,你就不慈悲了。所以,‘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是这么来的。
这当中的事与理,我们都要清楚,自己的愿心才发得起来。否则,天天念四弘誓愿,念的是佛菩萨的,自己的四弘誓愿没有念出来,就得不到一点利益。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四弘誓愿念出来,才是真实功德。
问:请问‘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两句话的意思为何?
答:讲得比较深远,‘生则决定生’是你的境界提升。‘去则实不去’,因为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不是二,你往哪里去?《中观论》说‘八不’,就是形容这个事实真相,如来果地上如是,凡夫亦复如是。六祖说:‘不一样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生佛不二是大乘法常讲的,差别何在?差别是佛觉悟,知道是不二,众生偏说是二。这是因为众生的观念、思惟违背了事实真相,所以称作‘凡夫’。众生与佛的差别在于迷悟,除迷悟之外,一切体、相、作用都无差别。
这个我们现在体会不到没有关系,要慢慢在修行功夫里面证实,这不是文字、言说,是要自己亲证的境界,没有入这个境界就很难懂。虽然自己没有这个境界,但总希望有一天能契入这个境界。实在没有办法证得,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保证能入这个境界,而且非常快速。见了阿弥陀佛就懂了,没见阿弥陀佛,要靠自己修行功夫,实在是不容易,因为你必须把妄想、分别、执着断尽才会懂。你今天不懂,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悟门、智慧。
问:《无量寿经》说:‘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至‘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无量寿经注解》中提到,‘义寂云,但望胜乐,劣乐为苦,如欣上者,厌下劣定为粗苦等,虽名为苦,非苦受也。’请问其义理为何?
答:这含义很深,实在讲,苦乐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如果人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受是平等的,在极乐世界没有乐受,不会感觉得快乐,在阿鼻地狱也不会感觉得有苦受。为什么?你的心是平等、清净。凡是有苦乐之受,这是凡夫,不是圣人。佛讲经随顺凡夫境界来说有苦乐,如果随顺如来果地的境界是清净寂灭。
《仁王经》讲五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寂灭忍,寂是寂静,灭是灭妄想、灭分别、灭执着。妄想、分别、执着都灭了,哪里还有苦乐?我们就以禅宗惠能大师所说的例子来讲,‘苦乐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会吗?如果入不二法,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是不是华藏世界、是不是极乐世界?再问问你,这个地方是不是阿鼻地狱、是不是饿鬼法界?你从这个地方去参,才能懂得真实义。所以,佛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到最后佛告诉你,佛法也不能执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就真正契入不二法门,契入一真法界。
极乐世界是不是真有?真有。我们现在住的地球,是不是真有?真有。我们这个地球真有,极乐世界也真有,一有一切有。阿鼻地狱是不是真有?真有。十法界依正庄严历历不爽,只要你妄想、分别、执着没断,无量的不同时空维次,它确实有。假如你把妄想、分别、执着都断了,都放下了,这境界有没有?还是有,虽有但没有障碍,就是《华严经》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变成无障碍的法界。无碍就是一,所以《华严经》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就是无障碍,‘多’就是无量无边的法界,就是无量无边不同空间维次。所以,觉悟的人在乐没有乐受,在苦没有苦受,不是没有苦、没有乐。
我们何以有苦乐受?因为执着有个‘我’,我受了。‘我’是什么?‘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在《百法》里面是属于不相应行法。你执着这个抽象的概念,就有苦有乐,就有迷有悟,有善有恶,有因有果。所以,虽然知道万法皆空,我们还是要断恶修善,还是要破迷开悟。
问:请问‘诸法空相’如何理解?
答:‘诸法空相’的意义,就是说一切法都没有自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现的幻相。相有,但不是真实的。真妄的定义:永恒不变的就是真;会变化的,无论变化的速度快慢,都不是真实的,就是妄。明白这个定义,我们就晓得人身不是真的。为什么?它会变化,它有生老病死,刹那刹那在衰老,所谓是青春不驻。
人是空相,一切动物、植物、矿物都不例外,因为山河大地、星球,乃至太阳系也有毁灭的一天,不过它的速度比较缓慢。所以,一切诸法都是刹那刹那在变迁,不是真实永恒的存在,这种现象就称为‘诸法空相’。
问:请问‘真空妙有’和‘一真法界’有关系吗?
答:有关系。真空妙有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真空妙有,说法不一样,境界是相同的。如果我们契入真空妙有的境界,就证得一真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一定是空有不二,就是大乘法讲的‘入不二法门’。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不二的意思。‘色’就是妙有,‘空’就是真空,这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问:请问‘无我’、‘自性’意思为何?与天主教信仰有何异同?
答:佛法说‘无我’,是无一切众生执着的‘我’,没有这个‘我’,只有真我。大乘佛法讲‘四净德’,就是‘常、乐、我、净’。‘常’是一般人讲的永恒、永生;‘乐’是一切苦都没有了;‘我’是自己能作主,自己能自在。譬如,你希望年年十八岁,但是做不到,因为会衰老,你就没有‘我’。佛法里面得大自在,那是真我。‘净’是清净,身心清净、境界清净,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性德。现在这个相变了,佛说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心、念头,我们的心不善,把本善的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
境界确实是随心转的,今天这个环境如此污染、不善,如果我的心清净、纯善,我居住的环境就是清净、纯善的。他的心不清净,行不善,即使他生活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会变现虚幻的法界,他在里面就会受苦受难。佛菩萨的心纯净、行为纯善,即使在地狱里面,他也是住一真法界。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三衣一钵,天天去托钵,实际上他生活在一真法界,虽跟我们的身体同住,境界、受用完全不相同。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比如说我们几个人在一起,每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有人生活很欢喜,有人生活忧悲苦恼,所以境随心转,这是真的。
由此可知,境不是真的,身也不是真的,心也不是真的。真心是不动的,真心是离念的,我们还会起心动念,这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现前,用智了,你就是法身菩萨。
十法界里面,都是用妄心,到一真法界的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他们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永远住一真法界。但是他们可以应化在十法界里面,虽然应化,应化身还是住一真法界,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都要懂得。
与天主教的信仰有没有异同?不一样,天主教的信仰是生到天道。我们观察天主教的修行,他没有离欲,就是没有离开财色名食睡,没有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没有离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由此可知,可以肯定他没有离开六道轮回,而是生到欲界天。如果不断五欲六尘,他在欲界天;五欲六尘断了,心地清净,财色名食睡的观念没有了,就生色界天,但还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不同之处。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