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在这个世上,都有贪、嗔、痴等烦恼
。我们通过听闻佛法之后实践佛陀的教导,就是为了去除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气。这些形成烦恼的因素困扰我们每个人,糊里糊涂地降生,患得患失地成长,最终迷迷糊糊地辞世。如此循环无数次,即是受困于生死轮回之中。我们的生命在轮回,心溶于烦躁、波动起伏、喜怒哀乐的交融中,猜疑、嫉妒、怨恨、失衡等等复杂的扭曲心理,无法获得真正的寂静安乐,从而得到止息。细说我们的内心世界,当贪念升起时,它让我们渴望或追逐不同的事物。该属于我们的或不属于我们的,在这一念的作用下,我们都会不自然地对要占有的“猎物”虎视眈眈,贪欲使我们的内心处于失衡和不安分中。用佛法对治的方式,就是学会不要让心跟着贪爱的欲望冲动走,那样只会带来烦恼。慢慢地学会从贪念中,找到可以说服我们自己获得满足的出发点,这样如实地去训练。
当嗔恨升起时,我们本能不自控地想去发泄怒气,埋怨或是争个谁对谁错,从而满足我们自觉不可被人欺的自尊心。其实这不是强者的表现,反而是内心脆弱不可一击的反应。在怒火冲心的那一刻,我们完全失去理智,更有甚者会去攻击或杀人。就因为这可怕的一动念,心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实不应该。我们可以通过佛法的修行,训练自己如实地去看待我们的起心动念,伏住内心的起落,不要让它顺着我们无知和具有欺骗性的情绪而去发展。
痴迷的心理让我们受困于事物,不能清晰地认知事物的无常本质,只是一味地迷惑,处于无知状态。同样地,通过修行,我们可以慢慢增长智慧,学会观察一切事物缘聚缘灭的特性,这样会减少很多迷惘。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或遇到何境,也不管与我们相处的人如何,对于修行佛陀教言的人要明知,世间一切的显现没有对错,定义对错的永远是我们受困于“我执”而给出的结论。顺我者即是好的对的,逆我者就是错的坏的。这是极端的扭曲,也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安全感或是无所依的感觉。对于世间的一切,都要看作是可以用来修心修行的对境,通过精进的修行,会让我们对待事物运用智慧和方便善巧,这就不会只是狭隘定义而武断下结论了。
心外的世界,如果心没有定力,就会随境而转。但是要通过努力修行,结果会得到境转而心不动的自在。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