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场主题对话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候冲教授主持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李晓岑教授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吴小丽发言
彭晓静研究员结合自身的研究范围提出大理发展的宝贵意见
名师指正
现场互动
2013年11月3日下午,崇圣论坛进入第四场、第五场主题对话。
第四场主题对话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候冲教授主持,在大理陈亮旭对大理观音崇拜的问题上进行了研究讨论;四川眉山市洪雅田锡王仿生研究员对论文《寿山福海》进行阐述;中国宗教杂志社主任田悦阳对云南画僧圆融无碍、大无畏的精神进行了歌颂;独立研究员阮丽对宋代密教、八大明王进行了考证并提出论点;贵州财经大学冯相磊对义净西行进行再探索;大理州博物馆张开远阐述了自己观点;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刘杰从崇圣三塔的构造质材进行了研究分析。
闭幕式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教授作学术总结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理州佛教协会会长、崇圣寺方丈崇化大和尚做总结发言
至此,2013崇圣论坛圆满闭幕
在学者发言之后2013崇圣论坛圆满结束并举行了闭幕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教授作学术总结发言。
一、本次盛况空前,重要的学者参与开拓了众人的视野,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从而创新了论坛形式。
二、学术水准较高,涉及广泛,对妙香佛国历史渊源提出论证和探索,对云南佛教的研究进入深层了解。
三、论坛提出的若干提议,对加强东南亚命运共同体的黄金纽带有重要意义。
四、希望更多的学者参与共同搭建大理文化建设平台。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理州佛教协会会长、崇圣寺方丈崇化大和尚做总结发言。大和尚认为对中国国际文化战略的理解就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中,佛教本身应当怎么定位?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中,佛教本身的作用是什么?就这两个问题,通过论坛进行了探讨。各位专家学者立足于各自研究的不同立场,从佛教造像艺术、经典论著、社会功能、群体组织、流派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通过探讨,我们认识到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但在中国2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吸纳了我国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溶入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虽然如是,但它并不能影响我们对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所以我认为佛教在当前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中,他的定位就是:佛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上,大和尚认为:佛教在当前国际社会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找到一个国际社会认同的文化共识,虽然佛教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发展成为了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三个部派,但是慈悲与智慧是三个部派共同认可的佛教特性,我们就是要高唱慈悲和智慧的主题歌,以期取得国际社会佛教徒的共鸣,有了共鸣,我们才可能深入探讨诸如“命运共同体”黄金纽带等共同关心的话题。从佛教的角度出发,亚洲信奉佛教的国家信徒众多,我们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就是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有了认同感才会形成凝聚力,因凝聚力才可能形成归宿感。在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中,很多有识之士谈到了在亚洲各国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如:孔子学院或道教中心,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佛教文化在亚洲国家的文化认同感中远远胜过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
我们找到了与亚洲佛教国家的对话窗口,就应当付诸行动,所谓文化需要去“化”,宗教需要去“教”,国家冲突需要去“解”,当代思想战略需要去“行”。要让国际社会更高度地认同中华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各类文化就需要勇于向世界各角落弘扬,但弘扬有效的基础就是文化认同,有了文化认同,才能增进交流、进而巩固彼此人民之间的友谊,所以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崇圣论坛的方向就是要谈与亚洲佛教国家能产生共鸣的话题,通过这个形式,促进周边国家民间交流、由之形成共识、才可能构成命运共同体的黄金纽带。
在崇化大和尚发表讲话后,张锡禄宣布2013崇圣论坛圆满闭幕。(现场记者:慧宏 慧愿)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