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为孔子平反

发布时间:2019-10-19 10:18:33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为孔子平反

历经二年多的著述、编辑,薛健先生的《为孔子平反---南怀瑾的千古一裁》一书(以下简称《为孔子平反》)终于付之梨枣,并迎来了今天的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分为十四章,围绕南怀瑾及其所著《论语别裁》展开论说。是帮助读者读懂《论语》和《论语别裁》的重要、可靠读本。

自《论语》问世至今的两千六百多年来,注家蜂起,各种笺注,数不胜数。千古以来,这些注释本的面孔相似,均沿袭汉唐旧制,或训诂辞章、或依文解义,使得《论语》的精髓、孔子学说的核心,被谬解了、证伪了。如唐代韩愈、李翱等,其所谓“冲破‘疏不破注’的解经戒律,大胆指斥前儒在《论语》字词训诂、文意解读方面的失察之处。主张越汉儒而直承孔孟,舍汉魏旧注而直究经文本义。”于是,竟然把《论语》的精髓、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直究为“博爱之谓仁”,韩愈如此的“直承孔孟”,却成为千古以来,诠释孔子义理且影响最大最久的谬解之一。所以,南怀瑾称“这是韩愈的思想,不是孔子的思想。”

到宋儒时,问题就更大了,因为孔孟真正的思想“几千年来,有些是后人的解释错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学家为然”(南怀瑾先生语)。因而,南怀瑾先生出于对历史、民族和子孙后代的负责,倾十几年心血,多次讲解《论语》,并“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而出版了《论语别裁》。由于该书的讲述游乎经史子集之中,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不论出世入世,评比精义,正说反说,更提示出入禅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话语,深入浅出,为读者开启智慧之门户。故而,在大陆已经出版即风动四方。先后被重印20多次,印数据说已超过30万。

但遗憾的是,《论语别裁》在台湾出版,即遭质疑;在大陆出版以来,各种质疑争辩之声更是不绝于耳。对《论语别裁》及南怀瑾先生的所谓评论,有偏激、误解、曲解的成分,个别的甚至是诋毁和攻击。在广大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造成很大的困惑和误导。每每有学生向我转述这些,以及脸上惶惑不知所从的神态,使我感到真的很无奈!这也说明当今急需一本较为客观的评判《论语别裁》的书籍问世,使得误解、诋毁南怀瑾先生和《论语别裁》的言行得到一些澄清。也使得大家更能进一步了解南老写书的初衷和背景。

有鉴于此,《为孔子平反》详实地叙述了《论语别裁》是如何为孔子平反洗冤,还孔子以本来面目的。由于汉唐以来,特别是宋儒的理学家把《论语》解释错了,不仅使孔孟思想被人曲解,也使得孔孟的形象被人扭曲了。因此,后人要推倒孔孟思想。进而造成许多人对四书五经特别是《论语》和孔子的误解、反感。所以“讨厌四书五经的情形,是无以复加了,而问题出在四书五经的孔孟思想被讲解错了”(南怀瑾先生语)。以至于今日,孔孟思想虽然没有被推倒,但却对孔子学说的精髓义理,注释家们大多曲解错解,或断章取义。经过历代儒者左释右解,特别是宋明理学家们这样一搞,使得千年以来,人们对孔子的印象是冰冷刻板、不拘言笑、不近人情,甚至是迂腐,一句话,不能有喜怒哀乐。所以已经失去了孔子原本真正的面目。

《为孔子平反》引用一些《论语》中的记载史例,形象地说明孔子其实很开明、很通人性,活泼幽默而多有言笑;比我们一般人更亲切随和,更懂人情、善解人意,而且情怀博大。甚至,孔子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地方,偶尔也会率性而为地玩笑一下,〈阳货〉篇17.4章句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详见正文)。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他率性地说、率性地笑,也没有固执己见,更没有一副道学的面孔。这和人们受旧说误导而想像的孔子完全不一样。所以,南先生接着告诉人们:“我们不必像古人一样,把孔子塑造得那么好,孔子也是人,有时候也会说个笑话。或者不经过大脑说话的时候也是有的。”我们越是看到孔子真实的地方,便越觉得孔子可爱。

不仅如此,国内一些学人,在没有对南怀瑾的书细读弄懂的情况下,就痛批南怀瑾有所谓的“硬伤”。也就是很多人执着于《论语别裁》在细节上有所谓的“偏差”;甚至一些南粉也被误导而纠缠于此。更有甚者,有人还把南怀瑾对章句结合现实而作的引申指斥为“乱扯”……《为孔子平反》就此一一进行了澄清。

转自传承网

章节介绍:

\

第一章 初识南怀瑾和他的书

第二章 千古注解经典 重训诂而忽义理

第三章 还孔子本来面目

第四章 古今解读经典多谬误,不“别裁”行吗?

第五章 千古的大问题、大疑案谁来解?

第六章 仰止唯圣贤 完成在人格

第七章 “国学大师”帽子太小了点

第八章 岂能用三副眼镜看孔子、窥南怀瑾?

第九章 不得不说的所谓“硬伤”和“偏差”

第十章 是“乱扯”,还是引申?

第十一章 洞察人性的心理学大师

第十二章 一本人文、历史和智慧的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 南怀瑾的感叹

第十四章 结束语 — 我读《论语别裁》之点滴

附录:《论语别裁》中南怀瑾引用的书籍

京东购买网址: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