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
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命运在我手中
《易经》这两句话说得好,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这两句话就讲不通。《易经》是古代君子安身立命所依托的圣典,它最大的功用就是趋吉避凶。如果说人的命运早已天定,无可更改,人在命运面前全然被动,无能为力,那么《易经》一书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易经》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命运这桩事情活灵活现。我们每天起心动念,善念就增福,福就加了一分,恶念就减了一分。每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加减乘除,天天都有加减乘除。为什么世间人命运都能被算定?他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没有离开他的中线太远,所以就能算得准。如果加减乘除幅度很大,他就算不准了。
前面所说,大善之人,命运拘束不住他,大恶之人,命运也拘束不住他,那就是加减乘除的幅度大。他有大善,祸会变成福,他有大恶,福会变成祸,道理在此地。《易经》为君子谋划,它的目的是让人“趋吉避凶”。
如果命运是常法,那就无法改变了,无吉祥成了永远无吉祥,趋吉也是枉然;有凶祸也成了永远有凶祸,想避开也不可能。事实却非如此,所以《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些书,袁了凡居士平常念得很熟,意思不能说不懂,但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如果读古圣先贤的书,自己却无法落实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那么他的命运一丝一毫不能够更改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佛教讲的因果规律来解释一下,就是: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一拔除力、二依止力、三对治力、四防护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另外,不积善也无法召感吉祥。所以,以发心的殊胜、正行无缘的殊胜、结行回向的殊胜修善,必能迅速趋向吉祥,不但现世吉祥,连后世的吉祥、往生净土解脱成佛的吉祥,也都可以趋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是因,余庆是果。“余庆”,就是指在后代身上显现的吉庆。祖宗积德深厚,家族必然兴盛。业的思想与因果报应观念相结合而被视作一种业力,这种业力连接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是一种因果通三世的思想,“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对于因果,佛教的解释是:“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
佛经中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明因识果,故而能预先断除恶因,如此能消灭罪障,福德智慧、功德圆满最终成佛;而众生却常作恶因,欲壑难填,无所顾忌,恶因既种,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思量免去恶果,这就好比人立于烈日之下,已是无处逃避,却想方设法使自己没有影子的譬喻终究是徒劳无功的。
经过云谷禅师这一番教化,把袁了凡居士点醒了,他深信可以改造运命。由于袁了凡居士深信不疑,就有了他日后的实行。总之,反复思惟业果,信心就会生起,有了信心就有精进,从意乐到行为到结果,有这样一条缘起规律。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可为》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