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 (第六十八集) 2001/3/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68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边有位郑州的居士说:「修学净土这几年,家庭幸福美满,儿女都能出国留学,我衷心的感谢阿弥陀佛,感谢老法师苦口婆心的讲解《无量寿经》,使我学会对人。如果不好好的修学,就对不起老法师。坚定信心,走成佛之道。我目前在解行方面做得不好,怎样在修学的路上提高?请开示。」
答:修学,这是真实的功夫,佛家在总原则上讲「相应」,也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经典上所讲的道理、所说的这些方法一定要相应。譬如从最基本的地方来说,佛教我们不杀生,教我们不偷盗,教我们不邪淫;我们对於一切众生,哪怕是很小的蚂蚁,如果还有念头伤害它,我们就造了杀业。菩萨戒跟比丘戒不一样:比丘戒是论事不论心,我想杀它但是没有杀它,不犯戒;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小蚂蚁,你想杀它你没有杀,你已经破戒了,它是论心不论事。所以菩萨戒比比丘戒难持,它是在念头上,你犯戒不犯戒在念头上,而小乘比丘戒是在事相上。偷盗,如果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个念头是盗心。所以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这叫真的会用功。
我们每天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面教的东西非常非常之多。所以为什么第一个要把经典念熟?你若不熟,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没有办法比对,就是你没有标准;一定要念得很熟,念念当中都能想到经典上佛教我们怎么做的,那是标准,一定要符合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顺境、善缘,我们要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不难;如果遇到逆境、恶缘,人家想杀我们、想害我们,我们还是对人家那么样的真诚,这个难,这不容易,这是真功夫。
经典上记载,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王是个恶王,抓到他了,不问青红皂白杀他。杀他,还不是痛痛快快把他杀死,是凌迟处死,用刀一片一片在身上割肉,把他割死。修道的人心地非常清净,一点瞋恨心都没有,一点报复的念头都没有,而且非常感激他。感激什么?成就忍辱波罗蜜。你这样对付我,看看我能不能忍受得了?我能忍受得了,我非常欢喜忍受。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无知,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你会非常恭敬,不会有这样粗鲁的行为。所以真正功夫要在逆缘当中,要在这个恶人对待的时候,看我们自己还会不会起一个恶念,这个难。
顺境里面决定没有贪念,没有贪爱、没有留恋,恶境里面决定没有一丝毫瞋恚,永远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道,心地平静绝不起波浪,这叫平常心。「常」是常常保持。这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总结佛的教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管在什么环境,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这个心永远不变,永远不会失掉,你的修行境界一定会提高,而且会非常显著的提高,月月境界不一样,每个星期每个星期都不一样,你会法喜充满。
这位同修问:「我念佛入静时,面前出现红色的「离」和「积」字,我不明白,请开示。」
答:出现这个字的意思,「离」是教你放下,离一切虚妄相想。《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怎么离?不执著就是离。不是真的要离开,那是离不开的;心里面决定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就是离。「离」跟「积」是一个意思,积结功德;你能离相,就是积结功德。这是个好境界,但是不能执著,执著就容易产生魔障。你要知道,打坐在止静的时候面前出现什么颜色、什么境界,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要执著,这就是好境界。
这位同修问:「宇宙中各佛世界及其他宗教神的世界中,请问是否和地球各个都一样?」
答:不会完全一样,但是大致上相同。说大致上相同,这就是科学家讲的空间的维次。如果都是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里面,那跟我们这个地球大致上相同;如果是更高层次空间,跟我们就不相同。这些事与理大乘经上都说得很多,也说得很清楚。
问:「有西方极乐世界、天主教耶稣世界、伊斯兰真主世界吗?」
答:确实有。就像我们地球上有中国、有新加坡、有美国,确实有,都在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诸佛的世界,都在这个空间里面,但是空间维次不相同,这里面有高低的差别。
这位同修问:「我的早晚课是念《无量寿经》及佛号,各需一小时。现在我想多念佛号,请问可否改诵《阿弥陀经》,多念佛号?」
答:可以改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比较短,你念佛号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念经,诸位要晓得它用意何在,对初学的人来讲,念经比念佛号重要。为什么?先要明理我为什么要念佛号,先把道理搞清楚,道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经就可以不要念了。经是帮助你信、帮助你解,佛号是帮助你行。所以第二个阶段「行」重要,但是行要不解,还有怀疑,就非读经不可,必须在经典里面破迷开悟,建立信心。
我们有的时候看到有一些老太婆、老阿公,不认识字,从来没有听过经的,教他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念了几年,居然能够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什么道理?他相信,他没有怀疑,那个可以不要念经;如果怀疑,信心还不坚固,不读经就不行了,道理在此地。
这位魏同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教老法师,纽约净宗学会请末学当副会长,是否因缘成熟?请开示。」
答:这个我不知道,你的因缘有没有成熟,你自己应该清楚。
第二个问题:「我们此次组团来新加坡居士林及净宗学会共修,获益不少。并且能够见到师父,充满法喜。藉此难得机会,代表纽约同修向师父问候,祝愿师父身体健康,将佛法弘扬全世界,普度众生。在此向师父辞行,并且期望有机会能够再见。」
答:纽约是世界第一大都市,过去也有不少同修在那个地方弘扬佛法。大概最早、做得最成功的是沈家桢老居士。我跟他也很熟,很多年没见面了,回去之后有机会代我问候。但是也是缘分的问题,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有很深刻的体验,佛法要专修,才能得到三宝的加持。
学佛,特别是弘法这一桩事情,我们以前学教,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弘法利生不容易,必须要通达世出世间法。他就举个比喻:出世间法就不谈了,我们举个世间法的例子。世间法还不谈全世界的,专讲中国古老的《四库全书》,你有没有办法通达?这是世间法里面的局部、一部分,你都没有办法通达,你怎么能谈弘法利生?现在弘法利生的事情也没人做,我们到底怎么办?老师教我们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求感应,求佛菩萨加持;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佛的力量让我们对世出世间法通达了。这个通达不是学来的,是感应来的。怎么样感应?真诚,真诚到极处,诚则灵。
我这一生就是得力老师这一句话的教导。实在讲,我对世出世间法涉猎太少太少了,怎么能谈说通?完全靠佛菩萨加持,一个真诚心求感应。真诚一定要专,专精他才能得感应。你学的东西太多、太杂、太乱,感应就没有了。所以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就能得感应。我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我用了几十年,还很有效,确确实实自己不断的在进步,都是靠这个方法,以纯真的心处事待人接物,以纯善的心处事待人接物。
纵然是恶人,毁谤我的人、误会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把他当作佛菩萨、当老师来看待,决定没有丝毫怨恨心,没有一丝毫不善的念头,我凭这一点得感应。确实我今天如果遇到歌利王来割截我的身体,我也会像忍辱仙人一样,我会很感谢他,我不会有丝毫怨恨心。为什么?我知道死了以后有好地方去,我很有把握,决定比这一生殊胜不知道多少倍!我有这个把握,我有信心。所以我对於逆境、恶人,绝对不会有一念瞋恚心,这个我们要学。
《十善业道经》一开端,佛就教导龙王,「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个法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善法就是十善业道,这是在《十善业道经》说的。广义,就是佛在一切经典里面的教诲;狭义的,就是十善业道。所以念念要与这个相应,你一定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决定得到的。
问:「有人说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认为看破比放下容易?」
答:实在讲,「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换句话说,还是没看破。如果真看破了,没有放不下的;凡是没有放下,决定就没有看破。说老实话,放下容易看破难,哪有看破不能放下的道理?但是有,放下而没有看破,这种人有;看破而不能放下,没这个道理。
佛法就如同孙中山先生讲的「知难行易」,佛法是知难行易。我在初学佛时,跟章嘉大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到底是知难还是行难?是知难、行易。如果你透彻的了解,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间,你就晓得那多么容易;可是你要是看不破,那就太难太难了,所以凡圣在一念之间。
问:「勇猛精进,把每天大部分时间用在佛学上,有人认为这是学佛不自在,学佛是活活泼泼的,应该是生活丰富、多采多姿的。请开示。」
答:没错,学佛确实是非常活泼,真的是多采多姿,你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晓得。「勇猛精进」这一句话你会念,你不懂意思。什么叫勇猛,什么叫精进,向什么地方勇猛精进?现在你看看世界上的人,我们出去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那些人都勇猛精进,分秒必争,他们精进是什么?精进在赚钱。佛教给我们勇猛精进做什么?把烦恼习气断掉,勇猛精进要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要在这上面勇猛精进,你就会得大自在了。
真的要放下之后,佛在《华严经》跟我们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活活泼泼,多采多姿,他没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是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你能把这个放下,就把所有一切障碍的根拔掉了。这三样东西如果在,你怎么放,你放的是枝叶,根还在,你没有认真放下,要从根本放下。
问:「有人说《大藏经》里没有一生成佛,而净土宗是提到一生成就,应该怎样理解?」
答:《大藏经》有一生成佛,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一生成佛。他亲近文殊菩萨,发了菩提心,五十三参是他修学的次第;他不是隔一生,他是一生当中,参访到最后普贤菩萨圆满成佛,所以《华严经》上是一生成佛。另外还有一部经,《法华经》上也是一生成佛;龙女八岁成佛,是一生,她不是在第二生。所以有。
净土宗讲到一生成就,成就也是成佛的意思,净土宗也是一生成佛,但是它这一生是在极乐世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可是我们这个世界往生,就跟极乐世界连成一起,就没有界限。我们这个地方只要念佛念到真正能往生,不管什么品位,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也是一生成佛,因为到极乐世界个个都无量寿,寿命太长。所以统统是一生成就。
问:「老法师说过,台湾有一居士曾在念佛堂当过维那,可是临终时却不喜欢听佛号,把助念的人赶走,应如何防止这种障碍产生?」
答: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虽然一生念佛,但是对这个世间有留恋,舍不得离开家亲眷属,不能放下他的财产,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显示出来是贪生怕死。贪生怕死还是要死,他也没有延年益寿,还是死了。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这个警觉就是平常对生死这一关要看得淡,对於世缘要看得淡,决定不能够留恋,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人老的时候,就要想到快要走了,应该如何来处理后事;后事处理完了之后,心就放下了,走得也会很自在,你念佛功夫也会很得力。最怕的是什么?是你有执著,你放不下,这就很糟糕。
弘法利生也不是真的,也不要把它当作一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说放下就放下了,你才得自在。所以佛教导我们「随缘」,这两个字好,绝不攀缘。随缘就是什么?恒顺众生。有机缘,我们会很认真、很努力去做;没有缘,念头都不生,这个多自在!现在有一些人是没有机会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那是攀缘;佛教我们随缘,随现成的,绝不加一丝毫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这叫真随缘。
大家在一起共修,是同学,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六和敬」。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第一条是「见和同解」,这一条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志同道合。真正志同道合不容易!我们大家在一起共修,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原则,同一个看法,同一个想法,这种志同道合,这个团体才是真正六和敬的团体。如果这个团体人数再少,四个人、五个人,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就不是和合僧团。共识怎样建立?放弃自己的成见,共识就建立了;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共识就打破了。
我们说话有的时候很含蓄,所以听的人要会听。为什么?说得太露骨了得罪人。古人讲话含蓄,听的人都很细心,能体会;现在人不行,稍微有一点含蓄就听不懂。戒经里面佛的重戒是五逆罪,五逆罪是堕阿鼻地狱。五逆罪里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什么意思?破六和敬。你就想到,我们如果坚持自己的意思、坚持自己的主张,把见和同解破坏了,我们就造了这一条罪,这一条罪的果报在阿鼻地狱。将来死了以后堕阿鼻地狱,还不知道怎么堕的,你说冤不冤枉!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难。
所以一定要谨慎,经不能不读。我们为什么不能放弃?不明理,不晓得这个道理;真正把道理搞通、搞明白了,自然就放下了,绝不坚持,你来跟我说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只要不妨碍大众修行都好。你说我们的讲堂讲经,你觉得这个位置不好,位子、讲台摆到那边,行,可以。不管摆哪里,反正我们讲经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坚持?这是举一个例子。只要不碍大体,什么都好。学诸佛如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绝对没有自己的意思。大众的意思,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都是妄想执著。他是凡夫,他没有办法,妄想执著一定有的。慢慢的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减轻,这样就好。
后面一个问题:「如果见到有人举著牌子写道:缴五块钱就可以让某某法师给你在极乐世界登记个名字。我们应该怎么办?是把他赶走,还是不理他?有很多人去缴钱。」
答:我也愿意去缴钱,这是好事情。问题是我们要问他,他有什么保证?这个很重要,如果他没有保证的话,到时候不兑现,那我们的钱不就给他骗去了?一定要有保证,决定要能够兑现;他要拿不出保证出来,我们就不相信他。他的保证是什么?这是很明显的在骗人。受骗的也都是好心,很难得,都是好心想到极乐世界的。极乐世界修学很困难,能够花五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个通行证,这是太容易了,不要说五块,五万块我都愿意去买。
这是台湾王居士,他在台湾目前有两个他帮助同修助念超荐的例子:「第一个,有一位老居士在断气二十二小时之后,在场助念的,包含他的女儿,看到有一股白烟从亡者顶上冲出,约二十多分钟才停止。」这大概是白的气体,断气之后二十二个小时,这时间很长,看到有一股气从顶门冲出,而且时间很长,有二十多分钟,这是第一个例子。「第二个,另一位亡者,在断气后二十四小时,在场助念的同修看到一股白烟从亡者顶门冲出,约有十多分钟。」这两种现象几乎是相同的,他下面问:「请问老法师,这是什么现象?能表示此人已往生吗?若此人实未往生,弘法、说法的人向信徒说已往生,弘法人有罪过或者是有过失吗?若此说法有错,且已制成录音带流通,请问应该如何补救?」
答:这个说法也不是究竟,究竟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才叫究竟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叫方便法。佛在四依法里面教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这是提供我们最殊胜的原则。我们自己修学或为别人演说,不能不懂得这个原则。如果我们是纯善的心,这个心只希望帮助人对净宗建立信心,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可以说他确实是往生了。纵然他没有往生,我这个心是帮助大家建立信心,让你们将来个个成就,他也有功德,他这种现象教很多人都发了信心往生,他肯定往生。
如果用现在科学眼光来看,或者他身体里面有这些气体,在这个时候它从身体某一个部分往外面发泄,这是现在医学里面他们的说法。他们不承认这是一种瑞相,认为这是一个物理现象,是个物质现象。他这种解释也不能说他错误,他也有他的根据,也有他的道理。
所以法没有定法,重要的是说法的人我们用的是什么心?如果用的心纯正,是劝导众生对於净宗建立信心,决心求生净土,我们的说法没有过失。所以懂得这个原则,你的事情就好办了,自己就没有疑惑了。《无量寿经》上都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所以一定要断疑生信,我们自己有信心,帮助别人建立信心。这是佛七当中的问题,「请主七和尚慈悲开示。」这主七和尚偷懒,怎么拿到我这儿来了?这大概不是悟道就是悟全的,拿到这里来了。有一位老菩萨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有一位朋友修禅的,这位老菩萨劝这一位修禅的说:『修净土念佛法门比较快成就,为什么不修净土?』老菩萨问,是否造了毁谤三宝罪?」
答:这要看当时的情形,不见得是毁谤三宝。如果是对一个人讲,这个没有问题;如果是禅宗道场里面讲,那是不可以的。对一个人讲,知道这个人学禅不能成就,劝他修净土,这是对的,这是正确的。如果观察这个学禅的人有成就,看他决定能成功,我们要欢喜赞叹,不应该劝他修净土。「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问题是要观察对方。特别是一个人,没问题。
而实在说,学禅如果没有好的老师指导,没有殊胜的助缘道场或同参道友,确实是很不容易成就。如果他真的喜欢参禅,我过去认识一个禅宗道场,香港大屿山「宝莲寺」圣一法师的道场,在我所见过禅宗道场,他那里很如法,非常殊胜。但是现在圣一法师年岁也大了,听说也常常生病;老和尚如果不能够照顾这些大众,若是后继无人,那就很困难了。又何况大屿山那个地方现在香港建立一个飞机场,把它的风水破坏了。它本来在大屿山的后山,非常安静,现在飞机场就建在下面,佛说世间无常,这个一点都不错。所以这个不算毁谤三宝,你不是在禅宗道场。
第二个问题:「这位老菩萨吃素,家里人不吃素要吃肉,因此这位老菩萨天天要煮肉给他们吃,他感觉到身心不安。家里人不懂佛法,有时造成毁谤三宝,老菩萨应该怎么办?」
答:应该欢欢喜喜的煮肉给他们吃,他们就不会毁谤了。对不对?我讲的是有道理。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煮肉给那些猎人吃,煮了十五年,不是十五天,欢欢喜喜的煮给他们吃,慢慢再感化他们,这个要长时间。他们吃肉你吃素,过了若干年之后,你的身体比他好,你的体力比他壮,让他慢慢去想,慢慢发现「吃素的比我们好」,他就会回头了。千万不要造成冲突,不要造成误会,这个非常重要!佛法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果叫众生生烦恼,那就不是佛法。一定要叫众生生欢喜心,随顺他。他有业障,到他觉悟的时候他就会回头。所以,要帮助他觉悟。
第三个问题:「老菩萨说,前几年导师常住台湾,他在学佛过程中感觉很安稳,现在老师不在台湾,修行当中感觉失去依靠。他说唯有依靠老师的学生们,可是学生们有时也来来去去,他问如何保护自己有安稳依靠?」
答:世间凡夫都要找个依靠,其实佛看得很清楚,你们不是要依靠吗?所以就给你三皈依,你就有依靠了。所以不要依靠人,要依靠三宝,依靠佛、依靠法、依靠僧。僧,不是指某一个人,要懂得它的精神,不要著重形相。形相,相是虚妄的,相都是会坏的,决定靠不住,要懂得精神。
佛是什么?佛是觉。我们要天天求觉悟,天天求破迷开悟,这就是依靠佛。天天读诵经典,依教奉行,这就是依靠法。与一切大众和睦相处,清净无染,这就是依靠僧;僧的意思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正在顺境、善缘里面不生贪爱,在逆境、恶缘里面不生瞋恚,这叫依靠僧。这是真正皈依三宝,三宝是我们的依靠,你的心就安稳了。世界不管怎么动乱,我心不动;它怎么样的危险,我心平安。我身心都平安,绝不受外境影响,你学佛就有了功夫。
这位同修问:「通常人往生,二十四小时神识已经离开肉体。这一次,福建福鼎有一位居士往生,过二十四小时浑身还是热的,遇到这种情况,请问是否加长助念的时间?」
答:对,没错!加长助念的时间。他身体是热的,就是证明他阿赖耶识没有离开。神识离开身体,实在讲每一个人时间长短并不相同,但是一般,多数大概是八小时就离开了。但是我们学佛的人总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能够延长到十二小时以上,这个比较上更安全。神识离开的时候,他全身都凉透了;如果还有热气,他的神识没离开。所以我们念佛的时间可以加长,这是很安全,也是一桩好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那里有一位六十岁的女居士,在一次大风后,有一棵二十多年的大桐树刮倒了,她用手轻轻一提就放到一边,事后才知道奇怪。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情?」
答:这是古人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因为这个时候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轻轻的就提走了;到你一起心动念,你就拿不动了。这个事情古时候有例子,鸠摩罗什大师七岁的时候,他在寺庙里玩,有一个很大的钟,他一下子就举起来了,放下之后想:「我才七岁,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再举的时候,举不动了。我们就证明,人在没有妄念的时候,有这个本能,那个能力是没有限量的。我们中国古书记载汉朝李广,这称飞将军。李广他行军的时候,看到草里面有一块大石头,他以为是老虎,他就拿了弓箭一箭射下去。那个箭他用的力很大、很猛,箭射下去几乎整个箭头都射透了;下来一看,是一块石头,「我有这么大的力气?」再射一枝看,射不进去了。
从这个地方证明佛所讲的话没错,「一切唯心造」,可以从这里证明。佛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他没把它当作石头,他把它当作老虎,所以箭能够射得穿;第二个念头,「它是一块石头」,箭就没有用了,就射不进去了,就是这个道理。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