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200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为加快中心镇转型发展,怀着“让农民在家门口过上城市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2010年底起省委、省政府分别在省级中心镇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择优选择集聚辐射能力作用的特大镇和县城创新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加速新型城市化,至今已开展3轮,在全省布局了69个试点,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富饶的浙江大地。
小城市培育试点以三轮的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资源集约为手段,以建设“有大城市的功能设施和现代气息、大自然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大幅度的要素集聚和高效利用、大批量的农民转移和稳定致富、大力度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现代化特色小城市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浙江时代特征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8年来,通过强镇扩权、补全功能、提升管理,一个个“特大镇”因赋权活能而蝶变成“小城市”,通过繁荣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制度,一个个“农民”洗脚上岸变身为“市民”。小城市培育试点改变了浙江城多镇少、城镇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构建了城乡发展新格局;破解了浙江人多地少、要素不足的制约,建立了要素集约利用新机制;解决了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匹配的矛盾,探索了政府职能转变新模式。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宣传好小城市培育试点成效,为小城市培育增添正能量。特别推出“践行八八战略·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小城故事系列宣传报道,锚定小城市,笔墨大繁华。
浙江在线7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通讯员 谢定忠 钟志迪)溪口,素有“蒋氏故里、弥勒圣地、山水天堂”之美誉,是宁波市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据传当年宋仁宗夜里做梦,梦见畅游了一座风景如画的大山。醒来后,立即命画师按梦中所见作画,并下旨呈送全国各地名山画图用来对照。当对到“双流效奇,珠林挺秀”的奉化雪窦山图时,当即认定这就是他梦里所游之山。遂传圣旨,免除徭役,禁止采伐,以护山林美景。后南宋理宗赵昀为纪念此事,书“应梦名山”四字赐予雪窦寺。
相对“应梦名山”的传说,溪口“小城市”的培育历程也一样引人入胜。自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以来,溪口按照“东城西游、一心两翼”的总体布局,聚焦“中国佛教五大名山、海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特色产业集聚区”三大功能定位,建平台、招项目,优功能、提品质,强实力、保民生,抓改革、促服务,历经七年建设,这座区域面积达38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的旅游型乡镇正破茧而出,向旅游人气旺盛、健康休闲宜居、经济活力充沛、特色文化浓厚的中国健康美丽名城蝶变。
产业求变 重现民国风情
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现状,溪口按照“旅游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狠抓招商,狠抓项目,持续推出第三产业基金、共享经济小镇等创新举措,在保持旅游服务、气动元件、美容美发、特色农业等传统产业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新能源、文化创意、综合商贸、养老养生、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
郑兴能是民国风情街项目所在地的溪三村党支部书记,他见证了原溪口宾馆及周边区域一步步从规划、征地、拆迁到现在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对此,他感慨万千:“溪口宾馆是溪口最早的一批酒店了,喏,宾馆礼堂在这个位置,村里好几对新人就是这里办的喜酒,往事好像还在眼前,历历在目。”“但宾馆年份长了,又破又旧,早就跟不上溪口的发展形势了,现在全部拆了建‘民国风情街’综合体,不但能彰显咱这的文化特点,还是一个集休闲、购物、吃饭等功能的综合体,村里人都特别支持和期待。”
溪口1945商业街
民国风情街项目是溪口近年来小城市培育的一个缩影,展示着溪口产业求变、城市求强的强烈愿望。溪口镇发展服务办主任韩涵介绍说:“目前辖区内,除民国风情街外,还有总投资40亿元的恒大生态旅游小镇、总投资20亿元的大爱特色养老书院小镇和总投资50亿元的商量岗森林度假区等项目相继落地,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事实上,近七年来溪口的变化是巨大的,生产总值从25亿元增长到59.9亿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总收入从3.2亿元增长到6.75亿元,年均增长1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88万元和0.63万元提高到4.49万元和2.53万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3.23%和21.99%;三次产业比重从“7:52:41”优化到“10:41:49”。
山水之城 提升城市形象
溪口镇银凤广场建成于1997年,小城市培育第三年(2013)年开始改建,次年4月重新开放。说起它,家住隔壁中山社区的王阿姨就收不住话匣子了。“银凤广场啊,我每天都要去的,我们排舞队、太极拳队、戏曲班每周不定期都要在那训练、活动的呀。”话锋一转,“但是13年改造以前那跟现在是没得比的,以前什么景观都没有的,哪像现在有水、有亭、有回廊、有电子显示屏,多少舒服啦”。
而在四季青藤酒店总经理蔡明月看来:“溪口近些年的变化太大了,原来我们酒店前面是一个烂泥地的停车场,一到雨天整个停车场到处泥泞,车子开过泥水是到处乱溅,游客行人都意见很大。现在好了,武岭旅游休闲广场建好了,地下是停车场,地上是休闲广场,晚上还能看音乐喷泉,连带着我们酒店的生意都好了很多!”
武岭广场
的确,在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同时,溪口始终不忘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和品质住宅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投入,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七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85亿元,新建了公共汽车站、自来水厂、公园景观、环镇道路、停车场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停车位数量由900个增加到5500个,建成区面积也由6.3平方公里扩大到8.1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而随着城市环境地改善,农民进城落户的进度也在不断加快,七年来,溪口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7%。
弥勒文化 迸发旅游活力
“这边原来是上白蓄能电站的调蓄区块,边上还有个很大的石矿坑,由于处于镇区郊区,环境脏乱差,村民群众意见较大。2015年,政府通过整体搬迁附近的34家“低小散”企业,为浙江佛学院、弥勒圣坛等一批名山建设项目腾出空间。现在浙江佛学院已经落成办学两年了,边上的大矿坑也正被改建成“下雪窦组团”的标志性建筑弥勒圣坛
。未来这个区块将变成溪口旅游最高端、最热闹的、最富宗教色彩的区域。”每当有考察团来溪口考察名山建设时,宁波溪口雪窦山名山建设管委会名山发展局曹培珍局长总是如此自豪地向考察团介绍着。浙江佛学院
浙江佛学院新校区是溪口名山建设的首个启动项目,2013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复同意筹备,2016年底正式成立,2017年9月建成开学,目前共有本科生、预科生和研究生200余人。随着浙江佛学院的落成,弥勒圣坛、永平寺、资福寺等名山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基地、弥勒文化研究基地也正式落地,《弥勒大藏经》编纂及“雪窦模式”研究等软课题有序开展,溪口名山建设“一核一带两组团”的整体空间布局基本成型,溪口旅游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的光辉下迸发出全新的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
2012年参加工作的溪口行政审批中心工作人员小徐,在谈到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对溪口改革创新的影响时,感触颇深。“近年来,我镇的行政审批工作,无论从服务意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地深入实施,行政审批权限及服务加速整合。目前,全镇共承接审批权153项、执法权112项,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38项,日均受理服务审批事项339件,办结率100%。”
任宋花海
在行政体制改革、旅游投融资机制改革等方面,溪口更是积极探索,大步前行。2017年,溪口旅游集团成功引入银泰集团,通过混改成立了溪口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借助市场之手助推旅游发展。“混改后,溪口旅游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旅游经济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今年1-5月份,全镇共接待游客290.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6亿元,分别增长13.76%和11.79%。增速明显快于往年。”溪口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盛在谈及旅游体制改革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溪口镇始终秉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使小城市迸发新活力。近年来,在改革红利的巨大诱惑下,中林集团、恒大、碧桂园、大爱城、儒意传媒等国内知名央企民企纷纷抢滩溪口,助推溪口小城市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剡溪九曲流淌千年,孕育了饱含弥勒文化与民国特质的人文溪口;小城市培育建设七年,塑造了融合创新精神与开放姿态的现代溪口。正如王安石描写千丈岩的《观瀑》中语:“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溪口这趟列车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承载着溪口人的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梦想,飞奔在小城市建设的大道上!
【汇总专题】浙江小城故事>>>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