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已经知道“比丘”包含了这么多的含义,所以根据“四例五不翻”的原则,古来的译经大师们干脆就不翻了,就直接按照梵音转译。这个所谓的“四例五不翻”,我们可以简单的给大家讲讲,算是补充一点佛法的知识,没有什么坏处。大家了解一下,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好,也不必太过深究。
这个“四例五不翻”——例是例子的“例”,不是板栗的栗,举例的“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古德制定的翻译佛经的几个规矩和原则,从这些细节里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这个古人的思维其实是相当严谨和缜密的,并不像我们后人所以为的那么简单粗陋。这个四例的第一例是:翻音不翻字,只要把佛经的原文按照读音找一个合适的中文标注一下就行了,具体的字义就不翻了,也没办法翻,只能附加注释,像佛经里的一些专业名相、特别字词,还有诸多的陀罗尼咒语就是这样来的。
第二例就是:翻字不翻音,像佛陀胸口的那个“卍”字、那个标志就是如此,历史上的译经大师们只把这个字的图形按原样照搬了过来,但是很复杂的梵语发音“室利踞蹉洛刹那”却没有翻——复杂吧?听得懂吗?呵呵,我都不懂。好像是一直到了唐代,到了武则天的年代,才由伟大的女皇陛下最后确定了这个字的发音,读作“万”,意思是万德庄严,光明无尽,吉祥如海,形容佛陀所实证到的无上的涅槃境界,生命的最高境界。
但是很恶搞、也很可惜的是,就像“法轮”这个本来很专业正面的词,却愣被轮子功的李某某给糟蹋成了邪法的代名词,让人闻之色变一样,网络上你输入这个“法轮”,就会是敏感词,对吧?我们佛教的这个“卍”字,后来也被希特勒给整得是颠倒扭曲,变成了纳粹的丑陋标志,不伦不类,恶名远扬。这个可以说是我们众生共同的恶业感召来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魔力加持”和“魔的干扰”了,很可恶,但是没办法!我们众生的心不改变、不觉醒的话,那么这种可怕的现象,很可能往后就会层出不穷,永远不会消失。
第三例是:音字俱翻,也就是把读音和字义都翻过来,让人比较容易明白,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小乘经文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否则读经如读天书,那我们估计就要抓瞎、抓狂了。
第四例是:音字俱不翻,也就是说读音和字义干脆都不翻了,干嘛?供着呗!像一些快要绝版的贝叶梵经、梵文记录的佛经,可能是因为太稀有、太珍贵了,所以必须要全部保留,一个字都不能动,力求保持原汁原味。那可都是历史啊,是历史的鉴证!如果有谁想要研究的话,那非得学会梵文不可,而且还不能亲手去碰,保护措施非常严密——所以我们也就犯不着讨论了,就此打住。
这个就是所谓的四例,此外还有一个五不翻,五种不翻译的理由。
第一是“尊重故不翻”,比如说“般若”这个词。现在大家都知道,般若的意思是指无上的大智慧,但是它和我们凡夫众生的那个“智慧”,或者说和“聪明”是完全不同的,那是诸佛菩萨彻底觉悟生命真相的解脱智慧,其中又细分为好几个层面,什么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等等。这五者合一,就统称为“金刚般若”,代表了那个真实的、颠扑不破的、超越生死的伟大境界。所以为了表示尊重和区别,这个词就不具体翻了,只翻音不翻字。佛经里类似这样的字词还有很多,像什么“三昧”、“涅槃”、“菩提”等等,统统都是。
第二就是“顺古不翻”,比如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可以简单地、勉强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是古来的译经大德都不这样做,而是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为了彰显佛道的无上殊胜,强化大家的注意力!所以后来有很多译经的人,也随顺古人的意思,就把这个词按照读音给保留了下来。像什么“阿罗汉”和“菩萨”,这两个词也是这样的,顺古不翻。
第三就是“多含不翻”,比如说“薄伽梵”这个词,它含有六个意思,是佛陀的名号之一;再比如“比丘”这个词,它含有三个意思,我们前面讲过了;“摩诃”含有四个意思,所以干脆就不翻了——含义太多,因此多含不翻。
第四是“秘密故不翻”,比如像什么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之类的。佛经中的一切咒语陀罗尼,只要是真正的陀罗尼,那都是诸佛菩萨的心印密语。是诸佛菩萨从无上三昧和甚深智慧中自然显发出来的,里面蕴含了宇宙时空和生死涅槃的无穷奥秘,可以说是“一词含摄无量义,一字具足无尽法”,就有这么了不起!但是在我们中文里面,却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它、形容它,因为它的奥义实在是太深广了。在古印度有传说,说这个梵语是“神的语言”,看来不像是吹牛。也只有梵语才能拥有那种完美的表达,我们中文还不行,还不够“神”,神经是够了,但是“神通”要差一点点——所以古德碰到咒语干脆就不翻了,也没有必要翻。
讲到这里顺便说一句,现在网络上很流行什么大悲咒的图解,楞严咒的解释之类的,其实这是很不如法、很不对的,印光大师当年就曾经对此有过很严厉的批斥。在这种事情上,大家千万要有正知正见,不要搀和到这种以讹传讹的、误导众生的魔的事业中去,有因果的,明白吗?像这种把佛菩萨的咒语,画成图像或者翻译成中文的做法,在我看来纯粹就是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有点像那个什么夏莲居搞的会集本,索堪布搞的《法华经》,这两者都是同样的多余,多此一举,所以老衲绝不赞同,坚决反对
!我这个态度很明确,一点都不含糊!也一点都不“圆融”!在这种原则问题上,在法的根本问题上,我们宁可“不圆融”,我们宁可要保守一些,也绝对不要自以为是的去搞什么创新,省得坏乱佛法,贻误众生,那这个因果就很可怕了,那比什么杀人放火还可怕,这点希望大家能了解。那么,第五个不翻,也就是最后一个,是“此方无故不翻”——这个地方没有的东西就不要翻。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庵摩罗果”这个词,佛经中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世界的形状,但是这种果在我们中国是没有的,印度才有,据说这是一种可以入药祛除风寒的果实,所以像这样的词、类似的词也不会去翻。
但是像古德这样“四例五不翻”,这也不翻、那也不翻的结果,就是留下了一大堆后遗症,给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修学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和问题。比如在《心经》的最后,那个著名的咒语——什么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咒,按照我们中文的读音,应该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我都这样读了很多年),但实际上梵语的正确发音,却是“嘎爹嘎爹,波罗嘎爹,波罗僧嘎爹,菩提娑婆诃”,这两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实在是差太远了!
还有《大悲咒》也是这样的,在我们汉地的丛林里,通常流行的那个“通俗”读法,和真正的梵语发音比起来,有很多地方的差异是极其明显的,这两者的距离差不多有火星到地球那么远,基本上是牛头和马嘴之间的区别。
所以这就引申出了一个大问题,一个很严重的疑虑或麻烦:如果我们修持咒语,持念了半天,念的却是错误的读音,或者说是有偏差的读音,那么这样的修持还有用吗?确定?点头还是摇头?还有用吗?还会达到那种理想中的效果吗?这个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很符合逻辑的疑问。
(待续)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