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打游戏,弟弟技术比较差,玩了半天都没通关,哥哥忍不住骂了句“怎么这么笨”之后,弟弟每出一次错,哥哥就骂“白痴啊”……接连几次后,弟弟回了句“那你是白痴他哥”。哥哥一时语塞。
好玩的是,人们通常就是为了摆脱和“白痴”的关系才骂出那些话的
。老师如果遇到个孩子怎么都教不会,忍不住骂了句“傻瓜”,那是实在受不了自己是“傻瓜的老师”。父母打骂顽劣的孩子,是想自己不再做“捣蛋鬼的爸爸、妈妈”。但是嘴巴上的一时舒服其实从来没能讨到便宜,再看到那个孩子,老师、父母都没逃开自己的身份。好在“傻瓜的老师”并不是一个人从娘胎里带来,一直到死的唯一身份。老师在面对学生时才是老师,回到家,他也是别人的孩子。他也只在觉得学生是傻瓜时,才是“傻瓜的老师”,而学生中还有聪明、勤奋的。
因为身份总是依着所处对象在变化,我们就容易选择那些让自己比较好受的身份。就像有些家庭不美满的男人会觉得,与其做一个刁蛮妻子的老公,不如做一个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其实,与其说身份标签是由我们和他人的互动产生的,还不如说是因我们对他人的认识来设定的。
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佛陀有个叫象守的侍者。一天晚上,佛陀迟迟没有进屋休息,因为侍者不能在佛陀前进屋,象守就一直等着。一会儿天下起了小雨,象守又冷又困,就想怎么才能让佛陀进屋。那时,人们会说“鬼来了”,把啼哭的小孩吓得不敢再吵。象守想起这个方法,就用它吓唬佛陀。“鬼来了,鬼来了!”佛陀没有被吓到,象守自己却遭到讥嫌。“佛陀弟子当中怎么还会有这种愚痴的人?”佛陀没有沮丧弟子怎么这么蠢,只是说:“我家广大,什么人都有。他虽然干了件傻事,可这辈子他能证阿罗汉(指修行达到较高境界)。”
佛经记载,佛陀也会呵责弟子,会骂弟子是“痴人”,但“痴人”当然不是佛陀对弟子仅有的看法。佛陀的弟子众多,有出生尊贵的,有出生低贱的,有一百天记不住一句偈的,有杀人如麻的……而尊贵的变成了乞食的行者,低贱的变成了令人敬畏的持律比丘,笨拙的变成了具足神通的阿罗汉……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佛陀眼中的人只是当下这个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佛陀教导的“缘起性空”,就我们人来说,没人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恒定身份。“我家广大”,在常人眼里可能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佛陀眼里却是无限的可能性。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