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学世出世间法,成败关键完全在你有没有自觉,肯不肯回头。听经、读诵,读到烦恼轻,就是杂念少了、妄念少了,智慧长,就能觉悟。义清学佛二十年了,二十年都没觉悟,现在觉悟了。
他那二十年的功力没有白费,没有前面二十年他怎么会觉悟?这怎么?用心用得正就觉悟;用得不正,愈迷愈深,迷到财色名利里面去了,愈迷愈深。所以我们看了这个报告很欢喜,他觉悟了,他回头了。能不能成就,就看他能不能保持,佛学的名词叫保任,能不能长久保持下去。
要学对人恭敬,要学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阿弥陀佛。你们看海贤老和尚,有一天烧香烧了十二支香,有人问他,你今天怎么烧这么多香?他告诉他,我看到这个房间到处统统都是阿弥陀佛,佛都挤满了,所以在香炉上插了十二支香。这个代表什么?心里头真有佛,看一切众生全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见到了。
我们现在没见到佛,看到都是六道凡夫,而且都是作恶的凡夫,将来都是三恶道的凡夫,那我们自己到哪里去不就可想而知?人家看全是佛,我们几时能看一切众生个个都是佛,傲慢的心没有了,自尊的心没有了,温良恭俭让出来了,自自然然出来。这是德行,世出世法都不例外。
孔子的日常生活,学生能看出来,明显温良恭俭让五德。在佛法里头,贤首国师说四德,这五德在四德当中,「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四德是修华严所依据的,没有这四德听不懂《华严经》,你也看不懂,佛给你讲也枉然;具备这四德能入华严。
这四德比前面讲的五德还要圆满,还要深、还要广
。温良恭俭让只是在四德的第二德,威仪有则就全包括了,乃至于五常,仁义礼智信,佛法里面把仁义概括在四德当中的代众生苦,这仁,舍己为人。全体的显现就是第一句,随缘妙用,能随顺一切众生。妙用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妙!没有起心动念,如来的随喜;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的随喜;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都具足就不妙了,那是凡夫。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跟我们不一样,不起心不动念。
《还源观》上的四德,夫子的温良恭俭让,祖宗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诸位细心看看海贤和尚,他圆满具足,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离开,行住坐卧,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圆满具足,分秒没有舍离,总在一句佛号,应当学!希望我们大家跟义清法师一样,觉悟了要真干,不是口头上说的。三年有小成,十年有大成。要肯吃苦,要欢喜持戒。
文章恭录-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38集2014/05/08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