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佛度有缘人;也听到过佛菩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做众生不请之友这样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矛盾吗?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侧重点不同而已。佛度有缘人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的,佛大慈大悲是从佛的角度来说的。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佛教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缘起论。凡事的成立必须需要很多条件,这就是缘起论。就是说我们能遇到佛法,能信佛,那是我们自身的因缘。佛度有缘人是说,众生与佛的因缘有深有浅,有的愿意信受佛陀的教诲,有的不愿意接受。所以不是佛陀挑拣、分别,佛对众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犹如阳光普照大地,毫无分别,但高山和平原能够接受到阳光照射,有些阴暗的山谷则终年不见阳光。非太阳有别,乃位次有异。但众生与佛的因缘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靠自己的发心和行动来改变。
佛度有缘人,无缘难度。我们在随分随力的弘扬佛法的时候,要看因缘。学佛需要观待因缘,不适宜强行推销。学佛是有缘者相聚,而不是拉帮结派。佛法信仰是用心交流、用心聆听的"心性贵族"行为,决不需要"抓壮丁、扩队伍"。有的人他并不具足信佛的因缘,或者说因缘没有成熟,即使我们使尽了浑身解数,对方依然无动于衷,这种情况,完全是可能出现的。有个佛陀时代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所在的那个地方,信仰他的也就三分之一,有个叫东城老母的没有见佛信佛的因缘,无论佛用什么神通到她面前,她都因为各种原因没看到。所以“不能度化无缘”就是佛的三不能之一,作为福慧圆满的佛陀尚且如此,与佛陀相比,我们这些薄地凡夫的能力就太微不足道了。
古语有:身有德,不令而从;身无德,虽令不从。我们摄受、接引他人入佛教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自己学佛后,得到明显的提升,比如变得温暖、善意、智慧,让自己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也只有这样,周围的人才会愿意去了解、认识佛教和佛法。所以我们帮助别人要观待因缘,盲目的帮助有时可能把人推得更远。一方面修好自己,让自己具足能够利人的悲智;另一方面广结善缘,使他人愿意亲近并信任自己。
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佛的角度来说的,佛门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人,不会放弃任何有一个人。虽然众生与佛的距离有近有远,但佛对众生的心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愿意接受,佛菩萨都会加持我们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