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作为一部大乘佛教经典,师兄肯定是读诵过的,同时也知道金刚经中的智慧是很深奥的,是需要师兄用心的去领悟,其中金刚经中有句话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但是对于经文不了解的师兄来说,可能不太清楚这句话的意思,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一个学佛的人,都会遇到各种事,在事物中,他会寻找处理的方法。比如肚子饿了要吃饭,口渴了要喝水。在如来看来,这种对待方式就属于有为法的范畴。
因为众生在面对事物的时候,都会动心念。当肚子饿了,就会想:“肚子饿了。”除了这样,他还会继续想:“吃点什么呢?”然后,他的脑海里就会想到他平时爱吃的,或者现在有什么吃的,能吃什么、怎么吃……等等。
在如来看来,人的这些想法,都属于妄念的范畴,都属于“有为法”。
无论你去想吃的,不去想吃的,你都会感觉到肚子饿。你感觉到肚子饿,其实也是在有为法当中。因为你“感觉饿”,就是起心了。
因为你的感觉,属于五蕴的范畴。而五蕴的所有部分,都是有为法。
在佛陀看来,人的本性,都是空空自在的。但是人都执迷于五蕴造成的各种因缘当中,得到了会欢喜,失去了会痛苦。只有真正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态度,让空空本性显露出来,并且,让心也达到一种无为状态,才算得上是一个觉悟的人。
很多人对有为无为的状态分不清楚,认为一个人不管干什么,都是有为,只有什么都不干,才是无为。在云来看来,这种想法不算正确。
我们知道,事物都存在一定的规则。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遵循这些规则来,才能正确地将事物处理好。比如人与人之间谈话,都要有礼貌,在遵循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大家的谈话才是祥和愉快的。一旦其中一个人说话不讲客气,甚至说些很难听的话,双方的谈话很可能就会不欢而散。其原因就是因为其中有一方不遵循互相尊重的规则。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正常谈话,你只要遵循它的规则,保持着你一贯的为人方式,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一旦在说话中出现了多余的东西,就落入了有为。
所以,真正的无为,只是遵循事物的规则去做事。无为,并不代表不做任何事情,只是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多出其他的任何想法而已。
举个例子,佛陀在世普度众生,他一直都保持着一种无为的状态。很多人说,他在做普度众生的事,所以他是有为的。恰恰相反,他即使普度众生,他的心,不会因为多度了一个人而欢喜;也不会因为少度了一个人而难过。如果真的干什么事都是有为,那么这个世上就不会有无为,人们也没有参照的标准了。
所以,修行真正要做的,其实是修心。古代有大德说:“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等自己所有的心都去掉了,才达到了真正的无为,也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贤圣”。而“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指的一切贤圣与凡夫之间,差别就在于他们做事时,会不会起心动念。
通过上面的介绍,对金刚经中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师兄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了,其实单把贤圣拿出来,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指的是有漏智修善根的人,但是不管怎么样,师兄在念诵金刚经的时候,一定要摒弃杂念,这样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智慧。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