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儒学:静坐于心,不流于表

发布时间:2024-02-15 01:18:18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儒学:静坐于心,不流于表

国学老师说,儒家一开始是没有“静坐”这个概念的,静坐好像是道家的专利。

从宋明理学开始,提倡静坐了,朱熹更是“半天静坐,半天读书”,不止静坐,还格物。

为什么儒家开始并没有提倡静坐,我是这样理解的:孔子时,儒家弟子欲望没有那么强,外面的吸引也没有后来那么大,所以他们不需要静坐,就能静下心来读书,安心研究学问。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面的诱惑越来越大,欲望也越来越强,不能静心坐下来读书了,更没有时间研究学问,所以必须要“静坐”了。

看来儒家圣贤们也是与时俱进的。“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

不止儒家,连诗人也提倡静坐“静坐”似乎是诗人们的共同向往——王维诗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太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苏东坡诗言:“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儒家静坐目的在于成就圣贤人格:一是内省而有得;二是体味中和之道。在“静坐”中省察自己的行为。只有在静坐中,才可能让心停下来,回归其“定”“止”之处。俗语云:“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儒家经典《中庸》首章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道乃儒家追求之至高境界。的理解就是淡化欲望。没有欲望,拒绝外界的吸引就不吸引静坐

像“二弹一星”的科学家们,放弃了名利,安心在戈壁滩为中国奉献,像为国家奉献生命的先烈们,命都可以不要,还会关心名利,还需要静坐吗?

愿天下朋友皆静心修身,静坐于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