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二圣导归净土
《净土》杂志2017年第1期 文/释宗柱
《大方广佛华严经》(后简称《华严经》)是释尊在菩提树下成道后,最先为界外的法身大士所称性演说的一乘圆满教法。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唯有《华严经》明一生圆满成佛。《华严经》一生成佛的代表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是印度福城五百童子之一。《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在福城东听闻文殊师利菩萨说法,发菩提心,文殊菩萨指引他南行,次第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随参随证,最后到普贤菩萨处,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所证与普贤齐等,与诸佛齐等,是为等觉菩萨。又在《普贤菩萨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引导他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不但引导他一人,而且同时也引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作佛。《华严经》整部经典的结穴是在《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归根结穴之处是导归极乐。所以印祖讲,净土一法最初肇始于《华严》。《华严经》就是一部宣说西方净土的经典。
《华严经》中,文殊、普贤与教主毗卢遮那如来合称为“华严三圣”。这两位大菩萨,在华严会上共同辅弼毗卢遮那佛,为众中上首,文殊表示能证的智慧,普贤表示所证的法界,二圣交融和合,果地上圆满,就是毗卢遮那。《华严经》等诸多大乘经典记载,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也赞叹求生极乐净土。
一、文殊菩萨导归净土
在《华严经》和净土的其他经典当中,文殊菩萨都是很重要的当机者。文殊菩萨在佛教中以智慧著称。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作为毗卢遮那佛的两大胁侍,一个表示根本智,一个表示后得智,二圣配合就表示,先得根本智,后启后得智。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文殊菩萨也参与了法会,列为菩萨众中的上首。将文殊菩萨列为首位,就表示如果没有勇猛真实的智慧,就不能够相信净土一法。文殊菩萨与念佛法门具有甚深的因缘,他智慧得来的原因,就是在因地的时候修习念佛三昧。在唐朝大历年间,法照大师到五台山,在大圣竹林寺见到文殊菩萨现身,并为他开示:我在过去劫中,就是因为念佛的缘故,供养三宝的缘故,得到一切种智;在末法的时代,众生障深慧浅,唯有修持念佛法门最为当机;念佛法门,是一切诸法中王。法照大师进一步问,应该怎样念佛呢?文殊菩萨告之: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西方,有一位阿弥陀佛,彼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称念他的名号,不要间断,命终之后决定会往生,得不退转。说完之后,为他摩顶授记:你因为念佛的缘故,不久当会证得无上菩提,如果有善男子等愿意速疾成佛的话,无过于念佛。
文殊菩萨因地以念佛法门而成就,所以他在果地上证得一切种智之后,所宣说的法门就是修行一行三昧,即专念一尊佛的名字:“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而且他以身示范,为众生示现,最后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如《文殊师利发愿经》中说:“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二、普贤菩萨导归净土
普贤菩萨,因为圣德遍周法界,所以名“普”,又由于在菩萨修行的因位当中是最高的等觉菩萨,邻极成佛,所以称为“贤”。普贤菩萨作为诸佛的长子,表示行愿无尽。一切诸佛的大愿,可以概括为普贤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一切诸佛行愿的核心。普贤十大愿王是:第一礼敬诸佛,第二称赞如来,第三广修供养,第四忏悔业障,第五随喜功德,第六请转法轮,第七请佛住世,第八常随佛学,第九恒顺众生,第十普皆回向。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以身作则,为与会的菩萨们树立榜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以十大愿王引导善财童子以及参与法会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等觉的四十一个位次的法身大士,让他们也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普贤行愿。如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所以十大愿王最后的归宿,是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普贤菩萨的大愿,与文殊菩萨的临终发愿若合符节。对于净业行人来说,修习普贤十大愿王,就能够在临命终的时候引导我们,去除一切障碍,顺利地往生西方净土。如经所示: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我们临命终时,是非常危险的。在生命的最后刹那,四大分离,“一切诸根悉皆散坏”,就六根而言,眼、耳、鼻、舌、身五根都败坏了,第六意识也昏迷了,不起作用,八识田中的种子乱发,就像播电影一样,在眼前回放。这个时候,也是圣凡分判的时刻。我们生前的一切,家亲眷属,财富权位,家里所拥有的一切,如象马珍宝等,这些东西都要离开,一点也带不走,但所造善恶业力却如影随形。我们会随着生前所造的业,哪一道的业最重,就会被其牵引,我们就会相应地到哪一道去投生。对于一个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人来说,这个愿王不相舍离,就在一切时中导引着我们的神识,一刹那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启示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作为毗卢遮那佛的两大胁侍,都是已经位邻极果的等觉菩萨,他们一生候补佛位,就能马上成佛。他们都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这表明净土法门不仅摄受中下根器的众生,也摄受上根利机的众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平等地摄受一切根机的众生。像他们这样的等觉菩萨尚且求生西方净土,我们这等罪恶生死凡夫,何以还敢轻视这个法门?难道还敢不遵从、不愿意求生吗?
这两位菩萨在净土法门里面,也具有着表法的意义。文殊菩萨在《华严经》中代表着十信位,普贤菩萨以大愿和大行著称。如果说在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文殊菩萨代表的是信心的话,普贤菩萨就代表着愿和行。这提示我们,对净土法门相信了之后,就要发愿了,信愿念佛,将信和愿落实到平时的行持当中去。我们净业行人平时信愿称名,我们发求生西方的愿,是与普贤十大愿王完全偶合的,所以这个愿也能够在一切时中引导我们前往极乐净土。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