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亦名遍吉」。实际上普贤跟遍吉的意思通,普就是遍的意思,吉祥就是贤的意思,所以也翻作遍吉。「《清凉疏》谓普贤有三」:第一个「位前(但发普贤心)」,发普贤心就是普贤菩萨。普贤心就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要能发这个心,你就是普贤菩萨;你现在发这个心,现在就是普贤菩萨,这个要懂。发了要真干,发了不干,这位前普贤菩萨,有名无实,发了普贤心没有去做。如果真照十大愿王去做,我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干,真干就是「位中」,真干,十条他真做到。这位中说等觉是最高的,是从哪个地方到等觉?从初信位到等觉。这五十一个位次他都有地位,普贤菩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全是普贤菩萨。十信位是小学,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住、十行,我们比喻说,十行比喻高中,十回向比喻大学,十地比喻研究所,等觉比喻博士班。这在学,在学就是位中。「位后普贤」,位后是已经成佛了,成了佛还退到菩萨位次上来,「得果不舍因行」。那是毕业之后再回到学校来教书,帮助同学,这叫位后普贤。成佛以后随类化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无论化什么身,无论说什么法,全是普贤行。这是普贤菩萨简单的介绍。
「此即位后之普贤」,现在我们经上这一位普贤菩萨,他是位后普贤。同学们在此地,一定要有个正确的概念,那就是菩萨不是一个人,菩萨像我们现在到大学里面念书,是一个学系。譬如说哲学系,哲学系毕业了,拿到哲学博士学位,这就毕业了,在学的时候都称为哲学研究所的学生,观音菩萨好比文学院,它是这么个意思。所有学这个法门的人,从初发心学普贤菩萨的都是普贤菩萨,学观音菩萨全是观音菩萨,这个道理要懂,不能够执着观音是一个人,普贤是一个人,错了。普贤菩萨无量无数无边,数不尽,在这个法界虚空界里头,观音菩萨也数不尽。还有一个人他学很多法门,换句话说,集许许多多菩萨是一身。譬如,孝亲尊师这地藏菩萨,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一切都为众生去想这就是普贤菩萨,纯是智慧,不再用情执了,文殊菩萨,一个人具足这些大德,这是具足诸菩萨之德。菩萨是代表修德,佛是代表性德,性德是本有的,本有的现在迷了,我们把它找回来,用修德的方法去开发自性的性德,性修相应,我们的性德就透出来。性德不是修的,但是不用修,它透不出来,还是用修德把它引导出来。要知道,它不是修的,自性里头本有的。这智慧功德都是真实的,不是假的,而且能量全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所以有些人迷失自性,思想见解全是错误。这是位后普贤,位后普贤就是如来的化现,因为他已经成佛了,他现在示现菩萨身分,修普贤行,就称他为普贤菩萨。
「至于《会疏》云:体遍法界,故曰普」。性体遍法界虚空界,「位邻极圣」,极圣是佛,因为再没有比他高的了,他跟佛只差一个等级,再提升他就成佛了,所以称他为贤,称菩萨为贤。「是为位中普贤」,位中里头地位最高的是等觉,等觉之下是法云地,十地菩萨;刚刚入位的小学一年级的是十信里面的初信菩萨,初信位的普贤菩萨,都称之为普贤。「《会疏》又云:能导御一切,发十大愿王。愿西方往生,特翼赞弥陀,故于此经是为上首。」这《会疏》里头的解释,他能够,导是引导,御是统御,一切众生。他有智慧、他有能力教化众生,教导这些人发十大愿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菩萨特别翼赞,就是辅助阿弥陀佛、协助阿弥陀佛、帮助阿弥陀佛,都行,都能讲得通,度化众生,在十方世界做接引的导师。所以在此经,菩萨里面上首他排在第一个。
「又《探玄记》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探玄记》,贤首大师作的,清凉的老师
。这两句话很简单,可是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菩萨之德周遍法界。德是什么?就是十大愿。礼敬周遍法界,称赞周遍法界,供养周遍法界,忏悔周遍法界,十愿每一愿都周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至顺调善,至顺,十愿里头恒顺众生,至顺。不顺众生不行,众生造罪业也得顺他,也帮他造罪业,为什么?他不经过这个他不觉悟。恶贯满盈的时候,果报现前,他觉悟了。所以菩萨恒顺众生,知道众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只是早晚问题。觉悟有先后,没有一个不成佛,统统要成佛,造恶也随顺他,只有他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灾难劫祸之后他觉悟、他回头,不经过这个劫难他不知道,永远迷在里头,灾难帮助他觉悟,叫逆增上缘。所以造作恶业的人不能瞧不起他,普贤菩萨都看到他们是佛菩萨。善缘恶缘、顺境逆境统统是修行人的增上缘,统统是帮助修行人提升境界,增长福慧。迷惑的人不知道,明白的人清清楚楚,永远对于所有一切众生生感恩的心。调善是随喜功德,至顺这是恒顺众生。随喜当中成就功德,随顺善成就功德,随顺恶也成就功德,不可思议。这才叫大乘圆教,圆满没有丝毫欠缺。「《大日经疏一》」,一是第一卷,「曰: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我刚才讲的话意思很深,很不好懂,顺境没有问题,逆境里头也有功德,那我们可以干坏事了。你不怕地狱果报你就去干,那是菩萨行,地藏菩萨发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能跟地藏菩萨学吗?菩萨下地狱是为度众生。普贤行最难得的是他表演出来了,《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这两句话最圆满的写照,遍一切处,最妙善义,妙善到极处了,五十三参。五十三不是数字,密宗里头的表法,代表大圆满,就是法界虚空界,代表大圆满。你看这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有恶。最明显的代表,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贪瞋痴里面的痴,甘露火王代表瞋,伐苏蜜多女代表贪,贪瞋痴。在五十三参里面的贪瞋痴那是最妙善意,普贤菩萨在里头迷不迷?不迷。要度这些贪瞋痴的人,不用贪瞋痴的法你怎么度得了他?入他的境界不迷惑你才能度得了他,入那个境界你要是迷了,你被他度跑了,那不是你度他,是你被他度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八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8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