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释迦佛示现的众生的九种恼处

发布时间:2024-09-24 01:19:08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释迦佛示现的众生的九种恼处

“断灭众生九种恼处。”

这九种恼处是哪九种啊?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啊,以释迦牟尼佛往昔之因缘,就受到九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六年苦行。释迦牟尼佛行苦行行了六年,最后怎么样呀?喝了牧羊女的奶,然后恢复体力,菩提树下一坐,得正等正觉。那么这六年苦行的因缘在哪里呢?佛说,往昔有两个少年,一个叫火鬘,是婆罗门子。一个叫护喜,是瓦工就是瓦匠的孩子,就是这样两个人。有一天,就是瓦匠之子叫护喜,就给火鬘讲啊,说咱们去见迦叶如来吧,迦叶如来呢,是贤劫中第三世尊,第一佛是拘留逊,第二佛是拘那含摩尼,第三是迦叶佛,第四是释迦文佛。那么迦叶佛出世的时候,人寿是两万岁,那么护喜对火鬘说,我们见佛去。火鬘就说了一句话,说,有什么必要去见此秃头道人呢?他把迦叶佛当成是秃头道人,没必要去见他。护喜就强执再三,反复强调,这个时候火鬘呢才跟他一齐来见迦叶如来。火鬘见到迦叶如来之后,见佛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心生欢喜,非常高兴,就出家学道,就后来逐渐成佛。这个火鬘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就此谤佛因缘,他说迦叶佛是秃顶道人、秃头道人,所以受苦无量。今虽然成佛,余殃未尽,复受六年苦行,这是他六年苦行的来源。你看,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一恼,九恼里面的第一恼。那么,这个苦行啊,其实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六年五年苦行做基础,苦行是破除身见的必经之路,没有这个苦行,想破除身见,不破除身见,想入道,门儿也没有。我相不除,道相不见。那么,我们回头再讲十二头陀苦行,我们最后再讲,我先把这九种恼处讲完。

第二恼,是孙陀利淫女谤佛,就是有个妓女来谤佛。这是什么因缘呢?这个妓女为什么来谤佛呢?他说昔有博戏人名净眼,有一个淫女,就是妓女,叫鹿相。净眼这个人呢,就引诱鹿相去娱乐,就是玩,游玩去了。当时呢有个辟支佛,在林中修道。因为这个妓女不从,等等原因,这个净眼哪,就把鹿相给杀了,杀了之后哪,他就对外宣称,是这个辟支佛见这个妓女色相起了淫心,把这个妓女给杀了,就诬陷这个辟支佛,然后呢,致使大家对辟支佛产生了误解,辟支佛差点都死掉。后来呢,净眼这个人良心发现,即自承其罪,就说啊是我杀了这个鹿相,不关辟支佛的事,国王就杀了这个净眼,当时净眼这个人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而这个妓女—鹿相者,就是孙陀利的前身。以是因缘,受无量苦,今虽成佛,以是余殃,犹受女谤,就被孙陀利来谤他,就是说,这也是讲的第二恼处。你看哪,第一恼,我们讲的是苦恼,就是经受各种苦行,约束身体的苦,第二种苦呢,就是男女这种苦,孙陀利来谤他,这是人世间的第二苦,就是男女之苦。

第三苦,第三恼,是木枪刺脚。就是用木枪,刺这个脚,释迦牟尼佛都成佛了,木枪刺脚,把他的脚刺了。什么因缘呢?就古昔呀,有两个部落的主人,两部主贾客,就是有两队人马,两队人来入海取宝,就到海里面去取宝。那么,后来因为水涨了,两个就争船,两队人马争这个船,然后发生争斗。那么,第二部主,就是第二个部落的主人,以矛刺伤了第一部主的脚,令这第一部主脚伤命终,这第二部主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这第一部主呢,就是提婆达多的前世,以是因缘,因为在前世的时候呢,争船,释迦牟尼佛把人家提婆达多的脚给伤了,然后让人家丧命了,以是因缘,这一生哪提婆达多木枪刺释迦牟尼佛的脚。“今虽得佛。有此残缘。尤受木枪刺脚。”虽然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因果也是不昧。这是第三恼,这是讲所遭受的各种意外的伤害的这样一种恼处。人在世,就不能没有这一恼。

第四恼,叫三月马麦,这是饮食方面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虽然成了佛了,他也有三个月没得吃,只能吃马麦。何等因缘呢?古昔的时候,有一个如来叫婆叶,婆叶如来在盘头摩跋城中,与大比丘众俱,就是有一帮比丘,在一个城市里边,有一个大王,就是盘头王,这个城里面的城主王,奉大供养,就是来供养这个婆叶如来。尔时城中有婆罗门,这个婆罗门呢,带着五百童子,见佛应供,起嫉妒心,这个婆罗门啊,挺大势力,还带着五百童子,见到这个婆叶如来受供养,他就怀恨在心,起嫉妒心,就骂人家说:此秃头沙门,应该吃马麦,不应该吃这么甘甜美妙的食品,不应食甘馔,这个婆罗门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五百童子就是后来的五百罗汉。“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以是残缘。三月安居。无有供养。唯食马麦。”只能吃马麦,为什么呢? 当时释迦牟尼佛啊,就是在这要安居了,安居了这个时候呢,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啊就说,世尊呀,这三个月安居,我来供养你们吃饭。世尊默然,就说好吧。那么其他人都知道国王供养佛三个月,没有人敢来供养,也没有人供养。结果这个国王回去之后就把这个事给忘了,就没供养他。这没有供养,怎么办呢?结果这个时候有马贩子,见到世尊没人供养,就以马麦相供养,所以释迦牟尼佛呢就吃了三个月的马麦,这些比丘僧,就包括这五百阿罗汉嘛,当时说人家,你这个秃驴,那有资格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呀?应该吃马麦,结果现在兑现了,自己吃马麦。当时,吃了马麦之后呢,阿难就很怀疑呀,阿难就说,世尊您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经成就了,功德福德都圆满了,怎么还吃这马麦呢?然后,世尊就把这个钵拿出来,里面是马麦嘛,就告诉阿难说,你看看。阿难就从里面取出了一粒吃了,这样一吃,如饮甘露,一个月未知饥渴。这个就是说,我们讲什么叫因果不昧呢?释迦牟尼佛谤佛,诬陷人家,说人家、骂人家应该吃马麦,就自己受果报,这是因果不昧。但是他以佛之圆满功德,这个马麦之形其实也如饮甘露,阿难吃了一个,一个月未知饥渴,如饮甘露,这个是他自己的受用。知道了吧?因果不昧,是必须要承担因果的,但是怎么样的受用,取决于你自己,这是讲的三月马麦,这第四种恼,这是饮食上的苦恼。但是饮食上的苦恼,关键在于你心的受用,不在于你的因果,要无条件下随因果而受,不要去逆因果而行,不要埋怨因果,不要对因果生怀疑,不要想逃避因果,这是第四恼。

第五恼,这是琉璃王杀释迦族,这也是讲的因果报应,这也是一恼,就是说自己和自己宗亲的一个关系的恼处,他自己的六亲眷属这种关系,人都逃脱不掉。说在许久以前,有一个城市叫罗悦城,罗悦城里面有一个捕鱼的村庄。当时呢,时世饥馑,就是饥荒吧,没有粮食。然后村里面呢,有一个池子,池里面有许多鱼,池子里面的鱼,大家都把它逮来,把它给吃了。逮来吃了以后呢,有一个鱼王,有一个大鱼,这时候,村庄里有一个小孩过来,看到这个大鱼在跳,他就以杖,就拿了一个棍吧,打这外鱼头打了三下,还说什么,你该死喽你该死喽…,就这样说。那么这个鱼,池塘里这么多鱼,鱼王就是琉璃王,这些鱼民就是琉璃王的兵。那么后世他们转成为人,就来报仇,把释迦族全体给灭掉了。那么释迦佛呢,因为当时指着这个鱼头敲了三下,所以以他佛身这世头痛三天,三天头痛。那么世尊呢,三止,就是琉璃王来了,因为琉璃王也恭敬释迦牟尼佛呀,释迦牟尼佛就在路前边打坐,结果琉璃王就换个路再走,换个路他再去截,那个琉璃王再躲,躲了三次,最后不管他了,就冲进去了。然后把释迦族全部杀光。当时啊,目犍连就不服气,目犍连就说,我神通第一呀,虽然是因果,但也不能让释迦老子灭了种啊。他就用这个神通飞到这个城里去,把这个五百壮丁呀,就是释迦族里的精华带到钵里面就带出来了。他想挺美的,这下给释迦族留了五百个种子。结果出来以后,把这个钵倒出来,这五百释迦族的精英全部融为血水,因果不空啊,真是没有办法。这是讲的六亲眷属的恼处,第五种。

第六者恼处,乞食空钵。就是释迦牟尼佛来托钵,结果三天不得饮食,空钵相随,有一个比丘就自卖一钵来供养世尊,这是讲的释迦牟尼佛也是类似一样事情,就不多作解释了。

第七种恼处,叫旃荼女谤佛,有一个多嘴多舌的女人来谤佛。前边那个是什么呢?是一种男女之相,这也是男女之相,这男女之相,不是一个,是两个。这个叫多舌童女,叫旃荼女。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呢,这个童女啊,就弄了个脸盆弄了个盆子放肚子上,把衣服遮上,过来就谤佛。就说,释迦佛呀,你怎么光说法不说家事,你看我肚子都大了,这孩子将来怎么养呀?你得给我弄点供养,“事须酥油。以养小儿”啊。就意思就来坏释迦佛的名誉嘛,是不是呀,这个时候你讲法的正襟危坐,就女人说她给你怀了孩子了,就这样谤佛。后来目犍连看着这事情可能不太对劲,就琢磨了个法,让这盆子“咚”自己掉下来,结果大家都笑了,她不是说自己有孩子嘛,结果掉出一个盆子出来,但是呢这个是谤佛。何者因缘呢,佛自述本生言,他说:昔有佛名净胜,就有一个佛名字叫净胜。有两个比丘,一个叫无胜,一个叫常欢。那么这个时候呢,有一个大爱长者妇,就是有一个我们叫大功德主吧,是一个女众,她名字叫善幻。这两个比丘就住在这个善幻家里面,这个善幻这里边呢,就供养这两个比丘。那么,这个善幻呢,觉得这个无胜比丘呢,以断漏故,修养比较高,供养无乏供养得很丰盛。而常欢比丘呢,这还没有到那个境界,结使未除,供养微薄,就供养得不一样。这个时候,常欢比丘就起了嫉妒心,就污蔑说这个无胜比丘和这个善幻私通,就说人家私通。那么,这是释迦牟尼佛往昔所干的事。那么,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污蔑人家这个女的。这个善幻妇者是谁呀?就是今天这个多舌童女,今天来还一报,说你诬陷我跟人家私通,今天我就说你跟我私通。就这么一个因缘,就也是男女之事有恼处。

第八者,调达推石,就是说用一块石头来砸释迦牟尼佛。何以故,这佛又讲了,说:往昔在罗阅城,有长者名须檀,有子名须摩提,他的父亲长者须檀命终之后,须摩提呢有一个异母,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名修耶舍,那么须摩提呢,恐怕他的弟弟呀,分他的财产,就把他的弟弟骗到山上,推到崖底,以石头把他弟弟给砸死了。谁干的好事呀?也是释迦牟尼佛前身干的好事。这个修耶舍,这个弟弟是谁呢?就是提婆达多,以是残缘,提婆达多以石掷我头就是砸他的头,但是释迦牟尼佛呢,本来应该把他头砸稀巴烂,一报还一报的,山神以手接石,山神用手把这石头接到了,但是小石片没有接住,伤我足趾,把释迦牟尼佛的脚给伤了,这是仇人的报复,这也是一种恼处。

第九者,就是寒风索衣,这也是前世的因缘果报。

那么九种恼处,一就告诉我们,都是因果所现,要随顺因果。连释迦牟尼佛成佛之人都不能逃避因果必报。但是也告诉我们,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受用,是心解脱,不是身体解脱,这是常常远离,这叫断灭众生,九种恼处。这些东西呢,都是要我们断灭,这是讲的这个。

好,现在呢,我们还一点时间。我们来讲一下头陀行。这个头陀,我们形象来解释这个头陀,头陀又翻译成抖擞精神的抖擞,就是抖擞的意思,就是说始终把那一股劲提起来的意思。“头陀行分为十二种头陀行。”

第一种叫“住阿兰若”,就是讲的住处。那么,住在阿兰若,阿兰若意味闲静处,为身离愦闹,心离欲盖。住在一个山林的安静的地方,远离城邑聚落的地方,这是讲住的行,不离住之苦行。

第二,讲食,“常乞食”,就是托钵,着衣托钵乞食,就是说讨吃饭的东西。然后呢,托钵乞食。我们大悲寺呢,每年都有一次托钵,组织几个僧人,著衣托钵,沿途化缘。这个托钵啊,用钵吃饭,是很重要的一种修行方式,真正的钵呀,咱们那个大的,就是那个钵。这个钵托来多少吃多少,托什么食品吃什么食品,培养没有分别心。然后呢,托来这个食品以后呢,正常来讲呢,这个托来的食品,要分三份,三抟,一抟之食,就是抟成一块,一部分施以鬼神;一部分分给饥饿的人;一部分自己吃,那没碰到饥饿的人,就是一块要施食,一块留下来,三分之二自己吃。他们的要求啊,托钵乞食。这个钵呢,它是一个修行的工具,衣钵衣钵,衣钵传人。那么这个钵吃饭的时候呢,饭放在底下,菜放在上面,吃饭的时候不能看,不能挑,次第吃。如果全部是辣椒就全吃辣椒,如果全部是菜,就全吃菜。不能挑,叫次第食;一坐食,坐在这儿,吃一顿饭,屁股一离地方也不让吃了。一坐食,次第食,不分别食,然后等等

。这是讲的,其实它这种修行的方法,而且是一天一顿饭。以此来断除自己对食品的分别,来过我们所说的饮食关。然后就不想了,托到了多少吃多少,托不到就不吃。这讲的这个常乞食。

那么第三,讲“次第乞食”。就是说乞食,比如说今天找第三户要,明天找第四户,第四户不给,然后找第五户,不能挑挑拣拣,这个地方供应丰富,我就找他去托,那不行,次第乞食。不择贫富,平等次第而乞,平等来给众生建立关系,积累福报,也不挑饮食,也不挑分富,培养自己绝对的平等心。

第四是“日食”,就是说日中一食。

第五是“节量食”,就是分三份,节量食就是少欲知足,不是有多少吃多少,不是想吃多少吃多少,是一定要分一份出去,这个一份是啥呢?这个我们施食的人哪,早上都会念一个偈子,叫什么呢?“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那么,这是要施食,施给谁呢?第一,要施给大鹏金翅鸟,这金翅鸟呢,身体特别的巨大,它呢身体巨大,翅膀这么一忽悠,就把海水给掀起来了。不仅把海水掀起来,把海水的龙也给暴露在外面了,而且它专门吃龙,叼这个龙为食品,就像鸡吃蚯蚓一样。龙王就来找世尊求救,它说我的儿孙日益减少啊,恳请世尊爱护它的性命,让它们的性命能够延续。世尊就跟比丘们说,你们吃饭的时候要分一半给大鹏金翅鸟,让它呢,不要再杀生,远离杀业,并给金翅鸟授了不杀生戒。所以比丘吃饭的时候要拿着施食,施食给什么,给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那罗刹鬼子母呢,也有个典故。什么典故呢?罗刹鬼子母专门吃小孩,把小孩见一个吃一个,一天吃一个,这样吃。后来呢,世尊为了度它,就让别人把它的孩子给偷走了。它急了,就疯狂,到处找找不见,就发了一个愿,说谁要是把我孩子找见了,叫我干啥都行。这时候,世尊就说了,可以,我给你孩子找见了,你以后别吃孩子了。它说不吃孩子我怎么活呀?世尊说叫比丘啊,施一份食给罗刹鬼子母,告诉它,你就有吃的了。就是说这样一个典故。以此典故、以此偈语、以此节食之法,节量食之法,或者说抟食之法,培养比丘僧这些人,要少欲知足,要能想众生,要能度众生,要节量食,这是第五行。

第六,“过中不饮浆。”就是蜂蜜呀、果汁呀、豆浆呀,这类东西,过了中午之后不饮浆,过午不食,过了中午,连这种流食的东西都不准吃。但是这里有些人会偷机呀,什么偷机呢?他说过中不饮浆,意思是中午之前可以饮浆。所以我就发现有的人哪,他说日中一食,他早上不吃食,他吃什么,他吃流食,饮浆。什么豆奶啦、核桃糊啦、黑芝麻糊啦这类东西。哇,有一天,我看到一位大德,他说他日中一食,我说哎你怎么吃东西呢?他说师父老人家说了,可以吃流食。我一看,他合了满满一碗,这碗稠到什么程度?我看几乎跟馒头差不多,他说这叫过中不饮浆,他也吃这个东西。其实我体会呀,你日中一食会不会有饿的时候,感到有饥饿感啊?会有,一定会有。你就吃日中一食,晚上又踏般舟,怎么可能不饿呢,怎么可能没有饥饿感呢?问题在于你不要把这种饥饿感放大,你忍一忍,咽几口唾沫真过去了。听到没有?(大众:掌声)呵呵,真管用。其实虽然有饿,饿不致死就行,明白了没有?如果你能说没饿死,正好,就可以。那万一饿死了怎么办哪?(大众:往生了。)饿死了正好往生了,呵呵,所以以此之心啊,过午不食、日中一食这关可以过。真的,你不喝东西、不吃东西很好的。今天我又在说我妹妹,我说你别老给我搞这搞那了,现在终于理解了。以前妹妹还体谅哥哥吧,动不动给我弄点东西过来,我说不违她的好意,其实吃了真难受。有的时候偶尔吃一下,好多时候就怎么说都没用。最近她自己修行了知道了,哎呀,我现在明白了吃了不舒服,我现在终于解放了,告诉大家。哈哈哈...不要吃这些东西,那早晨起来,她又过来了,说你不吃东西那你喝口水不行?我说水也不要喝,你不喝水一直有甘露水,知道吧?都是自己的习性。你看,你们终于也不给我端水来了,是不是呀。前天放了一杯水,放了两天都没有喝,他现在知道不喝了就不端了。这没有这个必要。实际上来讲呢,你说没有渴的感受、没有饿的感受,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感受是可以度掉的,你要有度掉这种感受的心,就能持戒、持斋戒。祝愿大家都能把这种感受度掉,不要理睬它,好不好?(大众:好!掌声)阿弥陀佛!

第七种,“着弊纳(衲)衣”,就是粪扫衣,就是人家医院里那个裹尸体的衣服,他把它拿过来,缝一缝,缝干净,然后那个百纳衣呀,就粪扫衣,百纳衣,一块补丁纳一块补丁,这种衣服弄起来叫粪扫衣。就衣服不要讲究,不贪衣服,这也是衣上的苦行。

这个不仅是穿百纳衣,而后呢,要求三衣,就是三衣,袈裟除外,不得储蓄过多的衣服,这也是对头陀行的要求。

第九,就是“坟间坐”,坐在坟头上。那么,常观死,观尸,常修无常苦空等观,求出离。不是说休息,是要坐,不是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是坐在坟头之间的空地上。以此,一是寂静,没有人去没有人打扰;第二呢,能够常念生死无常。

第十是“树下坐”。就是坐的时候坐在树下,并不要求坐在床上,也不要求多么舒适的位置。

第十一叫“露地坐”,坐的时候就坐在地上,主要是怕身贪爱。

第十二,是什么呢?叫“常坐不卧。胁不着席。”常坐不卧,恐贪睡眠。

十二头陀行,你就看,就这十二个方面,要能约束自己,少欲知足,苦行妙行,就能够降服你的身体,降服你的身见,就能破我相,那这个就能进入无上的奥妙,苦行才真的有妙行。否则的话,衣服也牵扯你,床也牵着你,吃饭也牵着你,等等等等,都牵着你,你不得自由。这十二方面都得自由,你就得大自在,不自在也难。阿弥陀佛!祝愿大家苦行妙行,其妙无穷,阿弥陀佛!(大众:阿弥陀佛!掌声)摘自常善法师讲《大方等大集贤护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