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二十

发布时间:2024-09-10 01:17:52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二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前面讲了见道的本体,有十六种刹那智慧,各宗派对此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观点,依靠现证诸法实相之智慧,在一个成事刹那间,就能圆满现证三界之四谛法性。自体是一个刹那,但从反体的角度分析、分辨,有十六种刹那智慧,即一个自体,十六种反体。这与龙树菩萨和月称论师的观点比较一致。因为大乘是现见诸法空性离戏,麦彭仁波切认为这样理解应该是最应理、最无懈可击的。

但是龙钦巴大士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从自体的角度讲,有四个刹那,这四个刹那应该是有次序的,因为无间道和解脱道应该是有顺序的。四谛是可以同时现证,但是法忍、法智、类忍、类智,四种智慧应该是有次序的。但是从反体的角度分,有十六种。

虽然这两个观点看似有点冲突,但实际不会有冲突和矛盾。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我们从现证诸法实相——大空性(对境)的角度讲,就是一个刹那。因为整个见道的过程就是一个成事刹那,此过程都是新见,从这个角度讲是一个刹那。但是从有境觉知的过程角度讲,应该是有分类的。如果没有前后次第的分别,无间道和解脱道就变成了一个,过患就大了;还有道谛和灭谛之间的关系,获得灭谛,是要靠道谛的,但如果不能分类,没有次序,这也是有过患的;还有对于时间而言,几分钟、几个小时是有区别的,虽然从对境的角度讲没有区别,但是从有境的角度讲,肯定是有区别的。否则,安住的时间再长,也要承许从现证方面没有提升,这是不应理的。这样一来,就有四个刹那,从反体的角度分是十六种。这样去理解,龙钦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的观点也是不会有矛盾、冲突的,甚至龙树、月称、弥勒和无著的观点也可以圆融一致。

癸二、(广说修持之相)可分为二个:一、广说;二、摄义。

子一、(广说)可分为四:一、苦谛之相;二、集谛之相;三、灭谛之相;四、道谛之相。

丑一、(苦谛之相):

本来,唯有证悟此等苦、集、灭、道无有自性,方为诸相自身的本体,只是暂时依照所调诸众的意乐,才宣说了诸谛的不同之相,从而间接明示了见道智慧的十六刹那。

所谓十六刹那,有些是指证悟之相;而有些又是指在以入定力所引发的后得之际,所产生的此生以及来世之功德等等。

真如与诸智 无互能所依

故不许差别 广大无能量

无量

一、苦法智忍:作为对境的苦谛色法等,也即所谓的“真如之境”;与作为有境的证悟苦谛之波罗蜜多,也即所谓的“佛陀(诸智)”,它们相互之间并不存在能依所依的实有关系,所以在此等境与有境之间,一体异体等任何差别,都一概不予承许。

对境和有境相互之间并不存在能依所依的实有关系。苦谛所摄的色法等一切法的自性是真如,也叫法界,这是对境。苦谛波罗蜜多的智慧,也就是佛具足的智慧是有境。

现证苦谛时,苦谛所摄的轮涅一切法——法性真如,还有证悟的有境——智慧,即佛具足的智慧,对境和有境之间没有任何对立的差别。无论是一体还是异体,这些差别的对立法,一概不承许。比如,一体他体、生死、来去、好坏、净染等等对立之法,都不承许,包括对境有境、能依所依都不承许的状态、境界。

也就是说,以无有偏袒派别而远离一切承认的证悟智慧,由于是自然引发的,所以称为苦法智忍。

二、苦法智:证悟苦谛色法等一切,是远离生住灭的广大法界本体。作为有境的波罗蜜多也是如此,便是苦法智之相。

色等一切法是远离生住灭的,与法界一味一体。不仅是属于对境的法,连属于有境的般若智慧,也是如此。

三、苦类智忍:证悟在胜义当中,能测度彼等之量的有境也是无有所得,便是苦类智忍之相;

在胜义谛当中,现证诸法实相的有境智慧也是无有所得,是空性的。

四、苦类智:(证悟)色法等等这一切,是本来平等、如同虚空的无量法界之本体,便是苦类智之相。

以上所述,便是苦谛之四刹那相。

丑二、(集谛之相):

无二边 住彼于色等

执为佛自性 无取无舍等

慈等

一、集法智忍:由于使集谛成为有漏之因的色法等所缘相无有实义,所以[无]不住于常断、生灭等一切边,即为集法智忍;

二、集法智:住于彼等波罗蜜多,以证达原本清净之法界,而将彼集谛之色法等执为佛之自性,即为集法智;

三、集类智忍:以于集谛诸法无取无舍等而观修无有生灭,并因获取此等功德而使欲加害自己之魔众无法得逞,遣除魔障,即为集类智忍;

四、集类智:圆满修持无有谛实耽执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功德为,可以从(小乘自利之)灭尽定中得到救护与拔济,并依靠布施等等修持,从而断除怖畏悲苦等,即为集类智之相。

以上所述,便是集谛之四刹那。

丑三、(灭谛之相):

及空性 证得佛陀性

遍摄诸净法 除遣诸苦病

一、灭法智忍:因现见诸法并不是以所证空性来遮遣,而是正当诸法不存在时,依靠种种想(分别识)便成为所缘,但此等外境却了无自性。从而息灭对外境的贪执,并修持色等本体原本自性为空的十六空性,便是灭法智忍;

我们通过智慧观察,一切法都无有自性,都是空的,但并不是因为证悟空性后变成了空性,而是诸法本来就不存在,是空性的。而正当诸法不存在时,依靠种种分别念便成了种种的所缘,出现了种种的法相。其实种种分别念也是没有自性的。如果能了知这样的真相,自然就能息灭对外境的贪执。这不是普通的空性、什么也没有,而是自性空,正如《中观》里讲的十六种空,空也是空的,是彻底空。如果不了知这样的真相,只靠对自己要求不贪执,强行断除这些贪执,是不可能的。

二、灭法智:缘于诸法本来空性的寂灭真实边际,依靠等同无量法界之善根,而修炼佛陀之刹土(清净刹土),并证得果法佛性者,便是灭法智;

三、灭类智忍:作为灭法智功用的对治,是具备将诸等清净之法遍摄于波罗蜜多的功德,便是灭类智忍;

四、灭类智:如同麝香、牛黄等上品药物精华(能驱散)病魔一般,具有能将内外诸等恐怖、灾难与苦厄的巨大危害彻底除遣之功效,便是灭类智(的法相)。

上述四点,便是灭谛之四刹那。

丑四、(道谛之相):

灭除涅槃执 诸佛守护等

不杀害生等 一切相智理

自住立有情 所修布施等

回向大菩提

一、道法智忍:因众生与涅槃在胜义中不可成立,而灭除了对从色法直至涅槃的实有耽执。也就是说,现证所获胜义涅槃了不可得的智慧,便是现见道谛法性的道法智忍相;

之前也讲过,如果有比涅槃更殊胜的法也是空性的,所以轮涅一切法都不离空性。了知这样的真相,可以对轮涅一切法都不会视为实有执着。

二、道法智:仰仗十方诸佛与诸尊的守护,而从自作自受之危害、其他众生所作伤害,以及除此之外由因缘所生的身体之病痛等,或者外在四大地水火风之损害,或者不善业之果报——顺现法受(现世现报)、顺次生受(来世再报)以及顺后受(经过很多生生世世之后受)之三种危难中得到守护,以及由“等”字所表示诸佛、诸圣尊的救护、隐藏(藏起来保护的意思)等等,便是道法智;

三、道类智忍:依靠不杀害生命等十善业之前行,而自住并安置其他有情立于趋入一切相智之理或因,便是道类智忍;

四、道类智:依靠对所修布施等无尽善根的向往,而以正念以及慈悲之力将其回向圆满大菩提,即为道类智。

以上所述,便是道谛之四刹那。

分别讲了四谛的法忍、法智、类忍、类智四种智慧。总共讲了十六种刹那智慧。

子二、(摄义):

是道智刹那

虽然此等道智十六刹那,是从地与行相的角度来划分的,这是从反体的角度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呢?主要是为了调化众生。但其实际含义却是:唯有依靠此等现见诸法平等性之智慧,才能如实照见四谛法性。

之前简略地讲了见道的本体,以及四谛各分四种刹那智慧,总共讲了十六种刹那智慧,这些都属于见道。大乘道有见道和修道,见道时间不长,但是辩论也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所以稍有难度。

接下来是修道,修道之后是无学道,是佛的境界。菩萨之道智只有见道和修道。

见道之道智,菩萨把这种证悟、境界视为空,以三轮体空摄持的方式来修持。此处,三道都是对境,有境智慧是菩萨特有的智慧、现证。

壬二、(修道之道智)可分为二:一、修道功用;二、具作用之真实修道。

癸一、(修道功用):

在获得见道之后,便是令见道境界增上的修持瑜伽——修道。

见道是第一次现证诸法的实相,即见性。在获得见道之后,还要继续修持,令见道的智慧增上。从对境大空性的角度讲,不可能有增减的分别;但是从有境、现观智慧的角度,还是有分类的,一地二地三地四地都不一样,对法界的了知越来越明显,内证越来越提升,像初一到十五的月亮一样要慢慢增长,最后圆满了,此时就可以成佛了。所以是见道境界增上的修道。

身之所依:为所有生起见道境界之所依身份;

此处,也有身所依和心所依。身所依,为所有生起见道境界之所依身份。按麦彭仁波切的观点,未生之生——之前没有产生,从第一次产生修道,和见道是一样。欲界里,属于三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东胜神洲)男女,还有欲界的天人也可以产生修道。北俱卢洲的众生不能成为身所依。还有地狱的众生也属于欲界,他们的异熟果太严重了,也不能成为见道和修道的身所依。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和小乘《俱舍论》的比较相同。但大乘认为其他界的众生,如色界、饿鬼道、阿修罗也可以成为身所依,这些众生里,也有听闻佛的法之后相续中产生见道、修道的情况。

心之所依:修道的心之所依与色界不同。因为菩萨善巧于诸方便,所以,不仅色界的四静虑,甚至包括欲界心(欲界也有一心禅)与无色界的有顶心,都属于修道心之所依,都可以依靠。

遍息敬一切 能胜诸烦恼

祸患不能害 菩提供养依

此处讲的是修道功用。

为了更多众生能对大乘道相、大乘修道生起欢喜之情,而宣说修道功德。总共讲了六种功德,包括:

(一)因为在入定以及未入定的一切时分,其内心都极为自在,所以能普遍息灭诸相。

见道时,现量见到了诸法的究竟实相——大空性,无论入定还是出定的一切时分,因为已经脱离了业力的束缚,所以内心非常自在。

若想真正掌握命运,只有见道以上的菩萨才有能力。从大乘的教理讲,此时已经没有业力的束缚,断除了很多粗大烦恼。没有粗大烦恼的束缚,所以内心非常自在。

(二)因为无有我慢;已经证悟了无我,故而能恭敬一切善知识以及其他士夫。

其实,之所以贡高傲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见。此时破除了我执,放下了自我,证悟了无我,所以没有我慢心,不会目中无人,故而能恭敬一切善知识以及其他人。若是没有破除我执,没有真正放下自我,人都会有贡高傲慢的心态,只是有的明显、强烈一些,有的不怎么明显而已。但是,进入修道的时候,就彻底没有贡高傲慢的心态了。不仅恭敬善知识,还会恭敬其他人。

如果真没有贡高傲慢的心态,就能恭敬他人,这种恭敬是自然而然的,这样,所谓的和谐自然会现前。而凡夫不是这样的,不是真的没有,而是有分别的、求回报的。你恭敬别人,但是别人没有恭敬你,未得到回报,心里就会起烦恼,说明还是没有真正放下自我,没有真正的恭敬。

(三)因为获得了有力的对治,所以能摧伏贪欲等等,并战胜诸多烦恼;

见道时就已经断除了很多烦恼。烦恼分遍计烦恼和俱生烦恼,束缚于轮回的遍计烦恼彻底断掉了,只剩下一点俱生烦恼——随眠烦恼。因为已经现证了诸法的真谛,彻底回归了自性,如同被拦腰斩断的蟒蛇一般,即使有烦恼也起不到作用了,更不可能打骂、伤害他人。虽然圣者菩萨偶尔也会起烦恼,但是这种烦恼如同空中的鸟迹、水上画图一般,根本不可能留下痕迹,瞬间就无影无踪了。而凡夫一旦生起烦恼,很长时间都会记忆犹新、耿耿于怀,甚至会做出打击、报复等过激的事情,这就是留下痕迹了。

(四)因为战胜了烦恼,所以就不会成为外在的火、水、毒、武器等祸患所毁灭的对境,或者诸祸患不能对其加以迫害。

因为已经战胜了烦恼,此时他不会遭受任何危害,水、火、毒、武器等都无法伤害到他。有些人也许对此会有疑惑:为什么某某成就者、大德在灾难中离去了?某某佛、上师、大德、阿罗汉又如何了……其实这都是示现的。从境界的角度讲,任何人都无法伤害他,他也不会遭受任何危害。谁伤害,伤害谁啊?都是空性的。他有这样的境界,但示现上不一定是这样。

一个真正的成就者、见性的人,表面上、示现上会有生老病死,但是在他的内心境界里是没有的。生和生、死和死、变和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的内心不受这些影响。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成就的助缘,都是佛的化现,是清净的、圆满的。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文革”期间,很多大成就者也被关进了监狱,但是他们跟平时没有两样。照样能吃能睡,没有任何牵挂,悠闲自在,有的还示现一下神通,到监狱外面玩一玩,搞得那些看守监狱的人没有一点办法,只好随他去

若是一个凡夫被关进了监狱,就会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心烦意乱。同样,在“文革”期间,一些干部、领导也被关进了监狱,他们在里面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呼天抢地、涕泪横流,还牵挂外面的家人,真的痛苦难熬。而大成就者、高僧大德们在哪里都一样,地狱和净土没有区别。

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某某大德高僧临终时发愿要下地狱?其实他下地狱和你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区别。对他来说,地狱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地狱,二者没有任何区别。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讲的是一个人的境界,而不是示现。

佛陀在世时,示现上也有生老病死,也遭受危害,如提婆达多出佛身血,还有一次佛得了严重的病。示现上这一切都有,但他内心的境界里没有这些分别,是平等一味的。平等是佛,分别是凡夫。佛是示现给我们看的,在我们的境界里,这一切的分别都有。

关于这一点,经中曾以“嘎果达”以及“水”、“火”等来加以描述。所谓“嘎果达”,也即北方的称谓。此处指北方或者东北方的非人种类。

(五)究竟之果,能成就无上圆满菩提;

见道之后是修道,从修道开始才算真正有修行了,虽然之前在资粮道、加行道也有修行,但不是真正的,而是相似的——相似的修行,相似的见解。到修道时,相续中才会产生真实的胜义菩提心,才有真正的见解。但即使是相似的,我们也要经历,要从这里开始。

有些人总想一步登天、急于求成,不想经历这些,这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相似的,才能获得真实的胜义菩提心,通过相似的修行才能进入真正的修行,这是有次第、有过程的。如果真心想修行,就不要好高骛远,要按次第修。

(六)处于修道阶段的菩萨,其所住之境,也即居住之所依或者处所,都会成为他众之供养境。

处于修道之人所住的地方,所用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人天的供养处,都有加持和能量。有些人特别执着这些,经常到各地的圣地去朝拜,脖子上挂的嘎乌盒里装着这个上师的法衣碎片、那个上师的头发,觉得这样很有加持力、很安全。这也可以说是有意义的,其实很多圣地是有加持力的,但是现在很多都已经被染污了,去朝拜也不会获得太大的加持。圣地是不能被染污的,否则不会有加持。还有这些上师法衣和头发,如果自己的善根和福德不具足,即使挂再多也得到不加持。有多大的福报善根,就能得到多大的加持和利益。

其实,真正的成就者、见性者,确实是有加持和能量的,科学也已经证明了,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一个实验结果。真正的成就者、见性者的能量场是很大的,有些人上法座一讲法,就把所有的人镇住了,能量场特别强大。有些人境界不够高,内心也不够强大,就是没有能量场,或者他的肩神力量不够,这样的人经常会遭受外在的侵害,今天被附体了,明天冤亲债主找来了。若是你厉害,肩神也就厉害;你的境界高,能量场也就大,所以,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态非常稳定,内心有觉悟,能量场就非常大,也叫加持。

《般若经》中还说:犹如菩提精髓金刚座一般的,书写般若波罗蜜多经函所置之处,还具有除了现世应当承受的先世定业异熟之外,人与非人等都无法加害,该处当即变为佛塔(等功德)。

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到印度的金刚座朝拜呢?因为金刚座是佛陀示现成佛的地方,加持力非常大。就连放《般若经》的地方也有加持力,有正能量,真正证得般若波罗蜜多的人,能没有加持吗?

除了一些定业无法遣除,异熟果在现世今生一定会成熟,必须要承受以外,其他的人与非人都无法伤害你。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写《心经》,家里有很多部《心经》,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因为第一,写的时候心不够清净;第二,心不够虔诚,这样就没有加持力。抄《心经》要用觉悟的心来抄,在禅定的状态中写,这样才有加持力,才能获得如是的利益。应该这样去理解。

同样,我们供养、礼拜佛塔也有加持。你写的《般若经》《心经》放在那里,就如同有一尊佛塔在那里一样,有功德,也有加持。

般若波罗蜜多有如此大的加持力,有非常不可思议的能量,但这也要观待众生,要靠众生自己的善根和福德。如果没有善根和福德,也不会有加持、能量。它本身是有这样的功能,但仅有加持和能量也没有用,若想要获得这种加持和能量,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现在通过科学人员不断地研究和观察,发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人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才有现在的成果。虽然之前一直存在这样的事实,但如果没有研究、发现,还是跟不存在一样。加持和能量也是如此,如果心不清净、不虔诚也得不到加持和能量,有清净心、虔诚心,加持和能量自然就能感觉到,并与之相应。

以上所述,即为自相续所属的五种功德,以及他相续所属的一种功德。其中自相续所属的功德,又分为暂时的四种功德与究竟的一种功德,前四个功德是暂时的:内心自在、无有傲慢、战胜烦恼、不受祸害;第五个功德是究竟的:能成就无上圆满菩提。依靠这五种功德,即可拥有内外之顺缘,并消除内外之损害。

此处讲的五种功德,只是修道功德中的一部分,其实还有很多功德,仅一地的功德就有很多。一地到十地,每一地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7月12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