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索达吉堪布:菩提心仅仅生起一刹那,其功德在亿劫中也说之不

发布时间:2024-07-24 01:17:25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索达吉堪布:菩提心仅仅生起一刹那,其功德在亿劫中也说之不

——发心之具体修法

今天讲一下发菩提心的修法。

◎ 提前讲此修法的原因

这个修法,以前学《入行论》时大概讲过,至于详细的观修方法,《前行》后面也会提到。因为现在很多道友把“皈依”已经修完了,接下来若要修十万遍“发菩提心”,就要提前了知它的修法。

按理来讲,先好好修四无量心,之后再观修菩提心,这样会比较稳妥。不过在座的很多道友,以前听过多次四无量心的修法,也学过《入行论》的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所以,这次我把后面正式发菩提心的修法,提前给大家大致讲一下,这也未尝不可。

当然,后面学到这个内容时,还是会照样讲。假如你觉得先应把四无量心修好,然后再修菩提心,这是最好的。但若一边学四无量心,一边修发菩提心,这样应该也可以。

◎ 理论与窍诀之间的差别

修四无量心时,在论典中通常顺序是慈、悲、喜、舍;但按照上师们的窍诀,如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则应先修舍无量心,真正做到自他平等之后,才观得起来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

我们在这里也是同样,按照论典的观点,修菩提心的话,先要通达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的基本道理;但从窍诀的角度而言,则用不着学很多理论,关键是内心中要生起“一切众生都是我母亲,跟今生的母亲一模一样”的念头。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实修,这就叫做窍诀。

所以,窍诀的实修,跟理论的讲法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太多的教证和理证。现在很多知识分子特别强调理论,经常用因明、中观的逻辑推理分析事情,这样的分别念,对很多修法不一定适合。因此,我们在实修时,应将理论上的推断暂时放下来,然后按照传承上师们的教言,次第去实地修持,以令所修的内容在心里浮现出来,自心与法融入一体,这才是修行的目的。

大家修加行时也是如此,不管是菩提心,还是其他修法,实际修持才最有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理论上再怎么精通、再怎么会说,这些法也跟你的相续相隔千里。因此,传承上师非常强调实修的重要。

尤其是藏传佛教中,修行的次第相当完整,这在其他传承中极为罕见。如今大家有幸值遇这样的教法,一定要按照前辈大德的教言去做。否则,有些人口口声声自称是大乘佛子,实际上根本没有大悲心,对众生也没有同情心,甚至有时候连世间人都不如,那就很值得惭愧了。

我听说有一个领导,看了11个孤儿的贫困家庭后,在开会时一直流泪,别人见了也深受感动。我们反观自己,自认为是大乘佛子、是密宗行人,但看到这种情景,会不会觉得心如刀割?还有些其他宗教的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到特别严重的传染病群体中去,一心一意帮助他们,或者在大海里轮船被毁时,自己不愿意坐救生船,而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老弱病残,这种无我利他的精神,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有没有?所以有时候看来,我们利益他众的大悲心,确实很差劲。明白自己的境界后,就算别人怎么赞美你,你也要有自知之明。

要知道,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就是一颗善心。倘若连一颗善心都没有,对所有众生恨之入骨,那你能不能列入大乘行列,自己应该心知肚明。假如没有大乘种性的善根,再宣扬自己是学大乘佛法的,也很难做到名副其实。

那么,什么样的人有大乘种性呢?有两种情况:按照《入中论》的观点 ,当你听到般若空性的法音,欢喜得汗毛竖立、眼泪直流,这是大乘种性苏醒的一种标志;还有,根据《大乘庄严经论》中所说 ,当你体会到众生的痛苦,发自内心地流下悲悯之泪,这也是大乘种性复苏的一种象征。

当然,这两者都跟前世的善根有关。前世学过大乘空性,或修过菩提心的人,因缘成熟时才会有这种现象。而有些人的话,听了多少大乘经论,看过多少菩提心的功德,也像听气功报告一样,心里没有什么感觉。即使偶尔有一点点,也像云间的阳光一样,一下子就被分别念的乌云障蔽了。这样的人,不但称不上是“密宗大师”,连“大乘行者”的名号也当之有愧。

◎ 修菩提心的重要性

在这个世间上,有智慧的人若想以佛法来饶益众生,就要生起大悲菩提心。《大乘四法经》中也说:“世间明慧者,应发菩提心。”现在饶益众生的方法有各种各样,比如建立社会慈善机构,或通过财物或地位去利济别人,但这些所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能断除无明根本、令众生永久快乐的,唯有菩提心。故《大宝积经》云:“若欲善安隐,度无量众生,应发菩提心。”

菩提心在一切修行中极其重要,若没有这个基础,表面上修再高深的大圆满、大手印,或者禅宗、净土宗,这些大法到了你相续时,也完全变成了世间法,或者是一种小乘法。然而,这并不是法的过失,而是人的原因。就像《宝性论》中所说,从空中降下的八功德水,到了盐碱不同的地面,就会变成不同的味道。同样,佛陀从慈悲的云中,普降下八圣道的雨,融入不同众生的相续,也就成了三乘等不同的解味。

比如,大圆满的法尽管高深莫测,其境界也不可思议,但你若为了今生的利益去修,只想把身体的病治好,那它融入你这个根器时,就会变成世间法,而不是解脱之因,如同国王宝库里的如意宝,被乞丐拾到之后,不知道其殊胜功德,而把它扔进了垃圾桶一样。

因此,同一个法被不同众生接受,所得的利益也有千差万别。《维摩诘经》、《大宝积经》中亦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比如我今天讲的是大乘佛法,但听的人由于根器不同,有些把它当作小乘法,有些把它当作邪法,其结果也有天壤之别。或者像一大锅药分给大家,有些人的碗里有毒,那药倒进去之后,不但不能对身体有利,反而成为致命毒药。同样,一个上师所讲的法,虽然从法本身来讲完全正确,可它接触到不同众生的相续后,因为各人的根基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迥然有异。所以,大家为了使自己的法器堪能,就一定要修菩提心。这一点,不仅仅要从理论上通达,实际行动中也要去修持。

◎ 修菩提心的具体方法

修的时候,《前行广释1》中讲过一个《日修闭关要诀》,希望你们依此来修。有时间的话,最好能每天修四座或六座;实在没有时间,至少也要修一座。

而且,念十万遍发心时,最好能把《前行》中“发殊胜菩提心”的内容看一遍,观修时一定要把众生放在首位。

一、晨起修行

每天早上醒来时,先念“喇嘛钦”修上师瑜伽,或者念21遍百字明。接着观察昨天晚上的梦,做了善梦就随喜,做了恶梦则进行忏悔。

起床以后,先洗脸、刷牙、打扫佛堂,在三宝所依面前磕头,开始修第一座——早上起来应该修一座,因为这时候比较清醒。

二、日间正式修行

正式修行,分前行、正行、后行三个阶段。

(一)前行阶段

前行必须具足三个要点:

1、身要:不管你修菩提心也好、人身难得也好,刚入座时,都要以毗卢七法调整身体。这种坐式,可令你迅速生起所修的境界。

2、语要:排出三次或九次垢气,再念元音咒、辅音咒 、缘起咒 。不会念的话,也可直接念“嗡啊吽”,以此令语言得以清净。

有些人在修行前,为了清净语言就开始漱口。其实,这样做只能清净身体,语言不可能用水来洗。

3、心要:分发心、祈祷两方面。

1)发心:分为善心、恶心、无记心三种。闭关修行时一定要发善心,尽量不要有恶心和无记心。

善心也有应舍的发心、应取的发心。应舍的发心中,有世间、出世间两种。

应舍的世间发心,一种是救畏心,即害怕自己生病、出现违缘等;一种是善愿心,即希望自己得到名声、身体健康等。这两种发心都是希求今生的利益,故修行时应当舍弃。

应舍的出世间发心,是声闻缘觉只求自我解脱的小乘心。这一点要特别值得注意!比如你这次修菩提心,若只想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得到什么什么果位,这个很不好,而应该反反复复地想“我是为了众生”。这一点,刚开始肯定很难做到,但若慢慢串习下来,就算不能完全与之相应,也可以经常想得起来。

应取的发心是什么?就是要为了利益一切老母有情,成就无上佛果而发菩提心。

概而言之,修发心前,身要是作毗卢七法;语要若不会念其他的,念“嗡啊吽”就可以;心要关键不能有自私心、世间目的,要想生生世世利益众生。

2)祈祷:发心要想实现,按照阿琼堪布的窍诀,必须要祈祷。

祈祷的对境,就是前面所讲的皈依境,即把莲花生大士佛父佛母观在中间,三世佛在前面,法宝在后面,两边是大小乘僧众,层层的传承上师在上面,周围是世出世间一切护法神。如此浩如烟海的圣众,全部都在自己的眼前。

祈祷的时候,自己的佛堂里最好有佛像、佛经、佛塔三宝所依,这些不可缺少。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说,祈祷之前,应于三宝所依面前陈设五供,先修一下七支供,随后修四无量心,接着施舍三种自己最执著的事物——身体、受用、善根,以此来积资净障。

或者,也可以先修上师瑜伽,观想皈依境全部融入上师,上师融入自己,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无二无别,在这种境界中稍微安住一下。然后,再次观想皈依境,在皈依境前开始念诵发心偈。

这些修法,可根据自己是否相应来定,不一定完全是一种。

(二)正行阶段

念诵发心偈时,有时间的话,我建议先念三遍无垢光尊者《三处三善引导文》中的一段文字,它归摄了诸多传承上师的教言,刚开始念一下是非常好的。

这段文字是:

我某某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皈依诸大金刚持上师,皈依二足至尊诸佛出有坏,皈依离贪寂灭至尊正法,皈依诸众之至尊不退转圣者僧众。

祈求摄受我为菩萨,祈祷诸大金刚持上师、诸佛出有坏、住地诸大菩萨垂念我。

如往昔诸佛出有坏、住地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发殊胜菩提心,我某某也自此乃至菩提果之间为一切众生而发广大菩提心,未救度者救度之,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得安慰者安慰之,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念三遍之后,开始念发心偈。或者也可以念《开显解脱道》,从开头念到“发心”那里,然后再一直念发心偈:

吙 结达地 色 嘉瓦这阶吉

吙 如同三世佛佛子

香且乔 德特 讷吉巴达

已发最胜菩提心

达江 卡 恰 桌 根扎 西些

我亦为度遍天众

喇梅香且 秋德 森吉多

愿发无上胜觉心

也可以念龙钦心滴《大圆满前行》的发心偈:

吙 那凑囊瓦切得怎瑞记

吙 种种显现水月幻化纹

扣瓦乐革杰德恰 波昼

相续漂泊轮回众有情

让热怄 萨 扬 色鄂瘦 谢

为于自证光明界休息

擦美月叶昂 内 塞吉斗

以四无量境界而发心

以上偈颂最好用藏文来念。倘若实在不会,念汉文也可以。

有人认为,这些应该等自己老了再修,年轻时应以闻思为主。但实际上,你刚开始闻思时,以《大圆满前行》来打基础是最好的,有了它的话,一生中的修行将会非常稳固。

我第一次修五加行,当时是23岁。因为上师极为强调,自己虽不敢说生起了真实的菩提心,但也在这方面努力过,一直觉得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从自身的修行体会来看,无论是年轻人、老年人,我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没有得救度的,我来救度他;没有得解脱的,我来令他解脱,一定要让他们获得究竟安乐,这样修持非常关键。

有了这种心态以后,再一直念发心偈。一座中能念多少算多少,最后自己打个记号。

(三)后行阶段

念完回向时,观想皈依境从外围开始,圣尊们依次化为光,融入中间的莲师佛父佛母,莲师再融入自己,自己的心与上师莲花生大士的智慧无二无别,在此境界中安住片刻。

安住的时候,假如你修过大圆满、禅宗,可在这种境界中安住;若没有这方面的体悟,也可以先通过中观推理,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于此妙观察得出的空性境界中,稍许安住一会儿

之后念一遍:

向却森巧仁波切

菩提心妙宝

玛吉巴南结杰吉

未生者当生

吉巴年巴美巴央

已生勿退失

恭内恭德培瓦效

展转益增长

若有时间,最好把发心仪轨后面的偈颂也念完,然后再用“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作回向。

倘若你修的是《开显解脱道》,那结座之后,接着念《开显解脱道》的剩下部分,再作回向,这是一座发心的完整修法。五加行若能一座一座这样完成,效果是很好的。不过,大家集体共修时,可能没有这么长时间。

◎ 修菩提心一定要落到实处

修菩提心时,有时候可以观想众生平等,亲人和怨敌没有差别,安住在舍心的境界中;有时候愿通过自己的能力,让一切有情获得彼岸的快乐,在慈心的状态中念诵;有时候愿众生离开所有的痛苦,住于悲心的状态中;有时候看到众生离苦得乐,内心由衷欢喜,处于喜心的状态中。以此四无量心来修也可以,但最关键的是要想到众生。

否则,《前行备忘录》中也讲了,上师若只是煞有介事地说说“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弟子也是装模作样地想想,双方都眯着眼睛说“好可怜啊”,这样空洞地说大话,没有任何实质,就像空中漂浮的云,没办法滋润地上的庄稼。

所以,我们修菩提心时,最好能先修四无量心,并参考一下《前行备忘录》的发心部分。藏地所有的高僧大德,共称这部论典是最甚深、最圆满的次第法要,学院很多人在修菩提心时,也常借鉴它的内容。因此,大家对这部论典一定要重视。

尤其是学院的四众道友,今年除了学习《入行论》以外,其他的背诵、辩论都放下了,全力以赴要先把加行修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应该把这部窍诀书多看一下,尽量减少一些琐事,不要边修加行边做很多事,否则,心很散乱的话,修的效果不一定很好。

原来我在建学校的同时,也观修过一些法,但在入定的过程中,经常冒出来学校建筑的形象。所以很多大德也说:在修出世间法时,做许多世间法对修行是有害的。然由于每个人的因缘不同,再加上自己的发心,有时候也不得不去做。但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以后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精力,把大圆满的基础——菩提心修好。修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琐事和分别念,时时刻刻要想到众生。

在想众生时,正如刚才所说,不能只是嘴上会讲“我要度化一切众生”,一旦真正遇到怨恨的敌人,内心生烦恼却束手无策。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过,发心后一定要实修,修的时候,先将关系最不好的众生观在面前,以他为对境修四无量心,这个修成了以后,再一个一个众生增加。若能如此,你以后无论见到什么众生,都会发自内心地爱护他,哪怕是看到一条小虫,对它的悲心也会油然而生。

我们现在修菩提心非常难,难在哪里呢?就是遇到实际情况用不上。你虽然口头上念过十万遍发心,但若没有以四无量心摄持,付诸于实践相当困难。很多窍诀书里也讲了,闭关或静坐时念诵的发心,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中。你念发心偈时若能一直想“三世诸佛怎么发殊胜菩提心,我今天也在十方三宝面前发这个愿,要发菩提心度化众生”,每一次都这样观修,那久而久之,因为提前有过训练,当遇到任何众生时,自然就想去利益他。

尤其是前世有善根的人,稍微修一点,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来,从此之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就像禅宗有种说法:你进来时是凡夫,出去时是佛陀。我们虽不敢说是佛陀,但也可以说:刚修这个法时是薄地凡夫,最后完全断除了自利心。

当然,作为凡夫人,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无法断除实有的执著,但自利心却可以斩断。平时也看得出来,有些出家人或居士刚来学院时,一点利他心都没有,但后来通过学习大乘佛法,慢慢地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就像佛陀在因地时一样,全心全意只想利益众生,为此愿意付出一切。这种人是真正的大乘菩萨,任何一个佛教道场中都非常需要。

我有时候去藏地、汉地的一些道场,看见很多出家人的行为,确实非常感动,觉得他们是活生生的菩萨,除了利益众生,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事情。而有些出家人虽然名气很大,但对菩提心从来没观修过,利益众生也从来没想过,这样就不太好。不过,别人的相续具体怎么样,他到底是菩萨还是众生?我们凡夫肉眼也看不准,故不能随便妄加评论。

总而言之,在修行中,最需要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仅仅生起一刹那,其功德在亿劫中也说之不尽。《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云:“若赞菩提心,所有诸功德,经于多亿劫,称赞不能尽。”

因此,上师如意宝常说:“你们每天听课,法师要求发菩提心时,自己应稍微安住一下,知道今天听法是为了利益众生;最后作回向时,相续中也要生起这样一颗心。若能如此,它的功德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稍稍思维一下就有这么大功德,那我们在一座间去实际修持,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发心修好。

对于菩提心,历代传承上师都特别重视,有了这个基础,修大圆满才是真正的大圆满。为什么呢?因为大圆满并不是自我解脱的小乘法,它的根本就是利他。所以,有了菩提心的话,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它的加持。

其实,为利益众生而修行,自利不求也会无勤成办。诚如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所言:“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故你想自己成佛的话,就要把利益众生的事放在第一。我们作为凡夫人,若能生起这样相似的菩提心,也能断除流转轮回或堕入恶趣的因。

法王如意宝有一次在大经堂专门立宗,说:相续中若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此人绝对不会堕三恶趣。然后让所有法师对此驳斥,最后法王引用很多显密教理力折群雄。这也是一个殊胜的缘起,我讲《入行论》第一品时就提到过,后来又看了《华严经》、《大宝积经》等大乘经典,深感法王所说的道理完全成立。如果相续中真的有了菩提心,一般来讲不会堕落;即使堕入恶趣,痛苦也非常轻微,时间也极其短暂,就像弹球般很快能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今生中,最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万遍发心;退一步说,即使质量上不过关,数量上也一定要圆满。其实,光念十万遍倒不是很困难,但在念诵的过程中,每次都能前前后后观想,这个才不容易。

有些工作特别忙的人,上班或走路时就念完了发心的数量,这也算是一种完成。有没有功德呢?决定会有。因为这些发心偈,是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大德的金刚语,如果念了十万遍,就算一点也不会观想,甚至常生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只不过严格来讲,最好能以利他心为前提。但即使不具足,念也总比不念好。现在许多人觉得菩提心不重要,吃饭、睡觉、好好休息才重要,所以每天特别懈怠,一个偈颂都不念。跟这种人比起来,你念了十万遍的话,当然功德不可思议。

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传承上师的传统和要求,一定要完成偈颂的数量,最后将善根回向予一切众生!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前行广释》第九十一节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