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口溜,心不随文作意),今天就讲讲对治它的办法。
第一个方法是要生庆幸心。
要想:我多么幸运,得了这个人身,又远离了各种邪业,身体也没有大病,又遇到明师,听到了正法,现在修法的因缘全都具足了,这实在是难得。就像从空中撒下沙子,偶尔穿过针孔那样,竟然被我遇到了,我一定要珍重,努力修证,怎么能放任这个熟溜的大毛病,让一生虚度呢?
也就是要反复地想:人身很难得到,又很难遇到善知识听闻正法,又很难集聚修法的因缘。现在这些难得的因缘全部都具足了,这是无量劫来非常难遇到的,所以我一定要把握这次机会,好好地修,就像饿了一百年的人,终于能吃上一顿饱饭那样。如果不好好修,就这样浪费这么宝贵的因缘,那就太可惜了!我不能再这样身在福中不知福,随随便便地浪费因缘,要珍惜当下,不能再空过了!
现在我能修《普贤行愿品》,这是特别稀有的因缘。想一想,以前哪里有因缘缘这么不可思议的普贤愿王,发起这么大的善心来修普贤行愿呢?现在我已经遇到这个大法,有机会念到普贤菩萨的大愿王,能把它念念熏在自己心上,这是多殊胜的因缘,有多庆幸!所以,我这一次一定要珍惜因缘,不能再随着熟溜的习气,荒废一生。如果我还跟以前一样随口溜下去,根本不随经文用心地来起愿,那今后的每一遍《普贤行愿》都空过了,那我还是个人吗?要像这样来策励自己。
或者劝诫自己的心:我现在有因缘安安静静地修,不受干扰,又没有生病等的障碍,能安下心来,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者跟大众一起熏修,这个因缘多么难得!我为什么还放任这个熟溜的习气而不改正呢?现在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能缘着最殊胜的《普贤行愿》来用心观它的义,能调动起那么殊胜的善根,将来就是靠这个因地的修行来成就普贤行海。所以,我一定要非常珍惜,把字字句句都深深刻在自心上。
如果我错过了现在的因缘,万一落到无暇当中,比如变成了一个旁生,或者在监狱里,或者得癌症躺在床上,那时候连念一个字也不可能,哪里有机会念整部《普贤行愿品》,而且安安静静地缘着愿文作意、祈愿呢?
又要这样想:我们没有遇到《普贤行愿品》以前,接触的多数是世间的文化知识。那些世俗的法,只会在自己心里熏很多不清净的种子,由此现起的都是一些世俗的心态和行为,只是在不断坚固各种自私、下劣的想法和欲望。好的最多也只是人天善法,这跟学《普贤行愿品》有天壤之别。现在我有这么好的因缘,把无上的大愿王熏在自己心上,一个一个都是无上佛果的因,都是普贤行海的因,这有多殊胜难得!好好祈愿一遍,就是在祈愿成就一切普贤行海,在祈愿趣入无上佛道。
只要我们诚心地随着愿文观它的义,而且起愿,那一定当时就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在自己心上种下了最圆满的善种子。当自己真正有了渴求普贤行愿的心,真正开始在一次又一次地这样祈愿,那就开始入到这个缘起里了,这就是真正的“善得胜寿命,善来人中生”。因为你的心每天都在普贤行愿里度过,每天都在往成佛的路上行进,这就是真正用好了暇满人身,也因此成了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
所以,每天无论是早上发愿,还是晚上做总回向,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尽力地按《普贤行愿品》祈愿。我们人的行为都是随着意乐而转,每天的心态、行为主要是由愿望在支配。如果你每天从一早开始,就缘着普贤行愿作意,提醒自己在这一天中不造恶业,不随顺恶习气,不再迷失,时时记得心中的普贤大愿,那么愿王就会在一切时引导你的心,使得你的心一直往这个方向前进。而且每天结束的时候,就把这一天所修的功德都回向在成就普贤行海上,这就是在增上普贤行愿的力量。像这样,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年,整个这一生都在普贤行愿里度过,自己的心不断地在这上面前进,到临终,心中普贤行愿的力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那时必定如所发的愿那样——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得到阿弥陀佛的摸顶授记,在得到不可思议加持之后,真实成就普贤行海,真正实现自他二利的功德。
想到这里,心就该定下来了,确定自己的成佛之路就这么来走,每一天就这样住在普贤行愿当中。然后发起非常欢喜、庆幸、踊跃的心,至心、殷重地念好每一遍《普贤行愿品》,真正把普贤大愿熏在自己心中。
还要这样想:我现在是何等的幸运,没遇到战争、灾难,又不是动乱的时期,也没有处在饥荒年代,自己没有入在外道的歧途里,六根又都健全。但现在的状况是因缘所生,因缘一散就没有了,所以它只有一次,没有两次,一错过去就没有了。我不在当下好好把握,那每天、每一次都在错过,最后这个大好人身就全部浪费光了。到了死的时候,只是两手空空,做了一世人,什么也没得到,就像进了宝山空手回来,又堕在恶趣里。看看现在这个珍宝人身,这是现现成成已经有了的,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想想看,到底该怎么用它才不会浪费,才真正摄取到了人生的大义,而让自己临终时不后悔?
这样起了珍惜人生的心以后,就下决心:我从现在起,一定要珍惜这有限的每一寸光阴,要比黄金还爱惜。黄金只是一种物质财富,作用非常有限,暇满人身的价值比它殊胜亿万倍。这个人身能摄取的意义是无量无边的,用得好,下至一分钟都能出现无量功德。如果我把这么宝贵的光阴随便浪费掉,那真是天大的傻瓜,是世上最愚蠢的人!世间人没有这么好的因缘,也不晓得暇满的道理,他们浪费时间还情有可原。而我现在已经有这么殊胜的机缘,也明白了暇满难得的道理,如果还跟世间人一样虚度人生,明知而故犯,那实在是愚蠢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还是个有心的人吗?这样警策之后,就让心格外地珍惜当下的因缘。
再结合念诵《行愿品》这样想:我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没有任何恶缘的干扰,可以安心地修法,缘着普贤大愿王,心里观它的义而发愿,实在是稀有的因缘!如果现在我还随口溜过去,不至诚一心地发愿,那真是在浪费千载难逢的机缘!或者这样呵责自己:我怎么还放任熟溜的习气毁掉我的定慧,毁掉我的行愿,毁掉我的解脱、成佛大事,毁掉原本能成办的广大殊胜功德?
要知道,我们心上的恶习气很重,不时常这样警策,就又落在麻木当中,还是那副老样子,放任熟溜的习气摆布自己,只是嘴上溜过,心根本不切实地随文观义。我们常常会这样想:我很自在的,随便念念就行。其实,这正是心上的惰性,是一种懈怠的恶习,一种贪便宜、图享乐的心。处在这种状态里,其实一点也不自在,这时自己的心正是在现行放逸、散乱、懈怠等的烦恼,只是不自知而已。所以,不要再用“自在”的借口来骗自己,这时候更要痛加鞭策,来提起真实的修行。这样提醒以后,就要立即醒悟过来。然后心安下来,专注、至诚地随文入观,随文发愿。一想到“寸金难买寸光阴”,就一定要“珍重此时莫空过”,珍惜现前的因缘,把握好当下的心念。
一定要认识到:现在念诵《普贤行愿品》,就是在随学果位普贤,熏习无上的行愿;就是在以最圆满的方式让所做的功德增长无量倍,让它成为无尽利乐的根源;就是在积聚上品往生的资粮,为自己此生一结束就能立即超凡入圣,成为功德殊胜的菩萨做准备。
还要想到:如果现在心不能专注,不能很殷重、如法地念诵,只是有口无心地溜下去,那么这一切原本能成办的大利益恐怕就落空了。如果不能至心地发愿,那口头上再怎么念也得不到那些利益,不可能以这样的念诵来实现转凡入圣、往生成佛的大事。这样的话,何必在这里糟蹋这百千万劫难遇的因缘呢?
这样想了之后,就要让心安下来,然后非常专注、用心地念诵,随着愿文诚心诚意地殷重发愿。字字句句都要从心的深处念出来,深深地刻在心版上,把无上的愿王全体熏入心田当中。这样去做,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分钟,但决定能种下非常深厚的善根,将来必定由此出生无穷无尽的利益。这就是真正有实义的念诵,是真正能够成办人身大义的念诵。每一次都能这样念修,这一天就是在脚踏实地地修行;每一天都能这样真诚、用心地修行,这一生的修行也决定能够成功,临终时按照所发的大愿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第二个对治法是生念恩心。
我们负恩的地方太多,人是常常不懂得念恩、知恩,所以就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一旦你能知恩、念恩,知道做人一定要报恩时,自己就不敢乱来,不然辜负的恩德实在太大,这个果报是吃不消的。我们人要是不常常这样想,确实,自己恶的习性太重,经常都是心态麻木。就是要常常这样想,我何等幸运,小时候父母养育我、教导我,这个恩德有多大;世间出世间的恩师引导我,这种恩德又有多大;很多益友劝我来学佛修道,我不能辜负;很多亲属支持我学佛,施主用克减下来的钱财资助我修行,我这样空过,能消得起这个信施吗?我能辜负这些期望吗?
或者想到,虚空里现在有无量的诸佛在护念我,天龙八部在庇佑我,山神土地在扶持我,在世和死去的善信、施主在渴望我成就。如果我不能成就,放任熟溜的毛病让念诵空过,那我是在自甘抛弃,辜负了一切世出世间的大恩,将来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心里这样想,不认真修的话,辜负的恩实在太大。我是由很多恩德资助,才有今天修法的机会。但如果这样下去,什么修的功德都没得到,那完全是抛弃自己,一点也不争气。而且任其发展的话,久而久之,会更加放任无所谓,还不如初学佛,那个时候什么都很认真。这样久了,就会成习惯性地完成任务,习惯性地走过场,过完就拉倒!久而久之,这一生就过去了,回想起来,什么修行都没有,连每天好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都错过了。这样的话,拿什么来报答施主?拿什么来报答十方诸佛、报答父母、报答师长?我辜负了多大的恩?
我没有什么可回报啊!也辜负了师长的苦心教导,因为没有修法的成绩来回报,也没有按照他们的教导真正奉行,又辜负了十方诸佛的心意,辜负了天龙八部的护持。他们都是护持我修正法,而我什么修的也没有,我的心乱七八糟的,或者说我连好好念一遍都没有,我是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在世的、过世的那么多的善信,他们都盼望我能修好,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这么多年我修到了什么?
这样想了之后,就策励自己百倍地努力。在做任何十法行的时候,都要尽量用殷重的心来做、来修。按《普贤行愿品》来说,是得到诸佛、菩萨恩德的加被,我才听到这样的法。也是现世善知识的教导,我才懂得去念诵这个、受持这个。但是,我这个人完全是背道而弛,好像是个没有羞愧的人。这样就觉得自己辜负了恩德。现在已经知道有这么多恩要报,如果还任熟溜空过,那就完全辜负了恩德。
第三个对治法是要生闲缓心。
修行不是以急躁的心能完成的,必须有一个涵泳、孕育、成熟的过程。儒家说:“欲速则不达。”真正做的时候,着急只是增加妄心,对于修行获得成就没有丝毫助益。米拉日巴尊者说:“缓缓修时快快到。”没有专修时,当然要以迫切的心来发起修行,不能拖延,否则永远没办法进入。修了以后就要生闲缓心。“闲”是安闲,“缓”是缓缓地进行。
古人说的“涵泳”,就是指让自己的心跟它契合。心的状态只是一刹那,心一急躁,就跟它不相合了。法是要从心里心心念念和它相合的。这个状态大家观察一下就知道,平时修法的时候,内心稍微一波动,马上就安住不上。所以,没有修以前就要迫切,不能拖沓;修了以后就要安闲、稳固,要句句落实。这个就贵在温养。
闲缓怎么会对治熟溜呢?因为你的心安闲了,心头无事,你就成了主人,你可以静静地观着自己这个娴熟的正念,这就是心跟语、跟法很好地相合了。缓,就能够避免心溜出去。闲,好比是一个天地间的大闲人,好像整个天地都包在你心里,所以没有一个地方看不到。如果心很热忙,那根本就无法容纳,也不可能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一动的话,就没有般若、没有智慧。
“缓”就好比侦查,因为它很缓,如猫捕鼠,它静静地待在那里,它不会乱动的,所以老鼠的任何动静它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话,妄念就逃不过你的眼光。所以,心一溜了,你就能把它牵回来。如果你一急躁,心马上就跑出去了。因为你心急躁的时候,自己都没正念了。所以修的时候就要求闲缓,无论你诵经、念佛、持咒等等,平常做功课都要这样。
今天说的是总的对治熟溜病的办法。每天都要做功课,你已经定了一辈子都要做这个,急什么呢?反正你每天都要完成。你没有定下功课的时候需要急,不然连每天的行持日课都没有,那这样长此以往,心就是空的。但是已经定了,那就要用温养的功夫,要坚持一生,几十年如一日地修习下去,这就不能急。就像女人怀孕要十个月,急也急不得,急了反而不好,你要让她慢慢地养成熟了。如果月份没到就产出来,那就先天不足。又像种田,它要那么多的时日去滋润、灌溉、护理,到了秋季才能出生,一点都急不得,需要你踏踏实实地做工夫,功到自然成。以急躁的心绝对无法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功效。
我们懂了这一点,心就要闲缓下来。我们意境安闲,心就定了,这样是很熟,但是不会溜。一句接一句,清清楚楚,心里也知道在念什么,法的意思是什么。即使有一些法句很深,暂时体会不到,也不要紧。你只要每一念都念兹在兹,都在这上面就可以。你的心不要跑到别的地方去,你起贪、嗔、痴、各种妄动,赶速度,求完成任务等等,这些全是不正的心。首先自己的心都乱了马脚,能念出个什么来?
所以一切处心是主宰,心能把得定,就要求心安闲,这就是定力。然后“缓”呢,气就很柔和。气和的时候心就定,观照力就强。即使心有时候会溜出去,也很容易防备,很快就能转回来。但是心一急的话,那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所谓“气急败坏”。气是很关键的,气跟心不是两个东西。气一急了,心就乱;心一乱了,就没有把持力,之后各种妄念烦恼都会现行。所以,第三个对治法就是要生闲缓心。
所以,加行很重要。每一次无论什么样的仪轨、功课,你就按照它的程序好好地来,那么它就能一步步引进来。该唱的就唱,该拜的就拜,该念的就念,这些都要好好地去完成,要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做,而不是完成任务。不然就完全是骗自己,骗一辈子!
第四个对治法就是要生难得心。
这也是触发我们的善根。一旦你有一种非常珍惜、尊重法的心,这时候心就不会落在熟溜里,因为它有一种善心的力量来摄持。善心的力量一起,就摄住了。所以这个非常重要。你只要心头一下起了一念善的时候,它马上就摄住了;如果心里没有善的时候,它就随着散乱、放逸、懈怠等的烦恼转了。
比如我们今天讲一次,当场肯定效果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一讲的时候,人的善心起来了,他就愿意好好这么做。但是一不讲呢,很快老毛病就复发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善心不坚固。善心坚固,它就能够长久保持。所以,这些方面要再再地按这样来想。
生难得心,就是要想:我何等幸运!遇到的佛法极其珍贵,比世间的任何如意宝都要好。我们看这个法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但这是胜过世间的任何一种学术、知识等等。要想,这就是本师释迦文佛和那些大菩萨、历代的祖师们,他们或者跋山涉水,经过多少山川,或者弃离妻子,为了求法经历了多少艰辛,或者在这过程中有好多的磨难、妖魔的阻碍、各种身心的劳苦,有的时候是舍弃生命,有的时候历经多劫才能得到这样的法。我们看《普贤行愿品》都知道,毗卢遮那佛在过去的无量劫里,以生生世世的行道来求得这样的法。或者世尊在因地的时候,把皮割下来做纸,刺自己身上的血当成墨,用来书写经典,或者舍弃生命来换这个法。世尊本生传或者《贤愚经》里对这些讲得很清楚,或者像《涅槃经》里为了求得四句偈如何舍身求法的。这些都是真实的事。
我们一想到这里,就想到这个法实在是太难得了,这里面一个句子、一个偈颂、一个词语都是极其难得。我现在轻易得到了,哪里能轻易失去呢!所以,我们这个人身很难得,只是我们不懂因缘,不太明白这里面因缘的难遇,这就是所谓的“佛法难闻”。你没有那么多的福德善根的话,是遇不到的。这个世界上无量无数的众生,他们连一句法也没听过,根本就不懂。不必要说别的,就从我们自己的家人、同事等来说,都一模一样的人,可怜的是他们一辈子一句法都听不到。他没有这个因缘,就是你把书放在他面前,他也不看。确实在他的心里连一个佛教名词都没有,最多就从电视里听了两个。
这样就想,我何等幸运!这么珍贵的佛法,尤其像《普贤行愿品》,这是普贤大菩萨的无上愿王,能听到一句都不可思议!能听到这个行愿,一心渴仰的话,五无间罪刹那就消灭了,然后不久就决定速疾成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果位行愿的加被,使得我们一触及这样无上的经文,就种下了极深的善根。
农民都知道,他春天播什么种,秋天就生什么果。如果找到了好种子,他会非常珍惜,因为他能够预见到果是怎样的,他就有一个欢喜心。有些人不了解种子的意思,你把种子放在他面前,他根本什么样的欢喜、踊跃也没有,因为他不知道这上面有能生什么果的功能。如果说这个种子在一两个月里就能长出一棵参天大树,上面会结无数种非常殊胜的妙果,那大家都会去抢。然后得了以后他就珍重执持,根本不愿意浪费。因为这个十分难得,而且它利益这么大,所以他就说,我怎么可能轻易把它丢失掉!
那么,这个《普贤行愿》是什么样的种子呢?它就是能够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无上正因,就从这里能够出现极其圆满的普贤行海,从这里能够出现往生净土的甚深果位,这是多么难得!所以我每天一念的时候,就要想到这极其难得。
这是《华严》经王宣说的,多少声闻、阿罗汉都是如聋如盲,根本都没办法信受的。何况世间的人,他们的目光如豆,仅仅是希求一点世间的名利欲乐,哪里会想到有这样的大愿,又何尝用心念过一句半句,更不可能天天来受持它。所以我是何等幸运啊!今天这样无比难得的法竟然得到了,我怎么能轻易地空过呢?这么一想,那我念这一遍的时候,就是得到一个最大最好的无上因王,那样你自己就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念念珍重执持,一字一句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就是由这样一种珍重的心,就使得心处在非常诚敬的状态里。这样每念一句都有心光发露,念得整个身心全部受加持。要这样子才叫做一切魔都无法干扰,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能得到一切拥护,能出现一切圆满、一切顺利,不久就如普贤菩萨那样。
所以,一定要在这个点上努力,念念都要努力,念念都要珍重。不能有马虎、轻法、慢法的心,不能有这样的随便。世间的这一套,什么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个性等等,要扔到太平洋里去,它根本就不符合修法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洗心革面,不要再按过去的老习气走了,不要再去引生这些烦恼,障蔽自己的心,要把善根发起来
。如果你能这样多想一想,自己就会感激涕零,这都是诸佛、菩萨、祖师的恩德!而且透于肺腑,那就不是在嘴皮上溜了。嘴是一个外现的工具,真实来说是要有心,从肺腑里出来,这样就是心口相应了。如果不是从心的深处发出来的,只是嘴巴上的,那就是有口无心了。这样自己确实发起了善心,就发誓:从今以后,我一个字也不溜,我半句也不划过,务必要让它字字入耳、句句铭心,也就是我念的每一句,耳朵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念的每一句都刻在自己的心上。像这样执持一辈子的话,那这个普贤行愿就成为你内在中心的一个最大的心愿了,成为支撑你从现在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之间一切菩提行的动力。这时候,普贤行愿才和你的心开始融合了,不再是外面的普贤行愿了。
所以,做十法行非常重要,但是不可缺少的就是一种诚敬的心、真正尊重法的心。这样的话,这个教法就开始刻在心里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坚不可拔的信念。之后,就成了你内心的普贤行愿。这就不必要别人去管了,那就已经成了你的天性了,你会念念按照这样发愿,你碰到什么都这样发愿。已经决定了这就是你的方向,就是以普贤大菩萨为榜样,就是要达到他那样。你会想到再没有什么其他的愿了,一切都摄在普贤行愿里。按这样来行持,你才会成为普贤菩萨。你不按这样行持,光是经上说会成普贤菩萨,你不会成普贤菩萨!因为你根本都没想到要把那个法完全刻在心里,然后在心里转成自己的心,然后自己一起心就是那样的。
能这样念的话,念这一遍《普贤行愿》,诸佛都有天眼、天耳通,听了会非常欢喜;天人一闻了就肃然起敬;幽灵一听到你的诵经声,马上就得超度;魔鬼身心战栗,赶紧逃开。这就是我们心上的无上善根力发出来了,法的力量透出来了。这样的话,念一次就有无量功德,是需要这样来念的。每一次修法以后,为什么结行是以普贤行愿印持回向?它是要在这样一种真实的心上去行持的,要有这样的内涵。确实,善根被这个摄持,就会辗转地增上广大。以这样的法性力,已经把它转成了无尽的量,它就成了一个极殊胜的因。
所以我们懂得这些,就想:我一定要这样做才能报佛恩、报法恩,我这样做才是珍惜了人身,才真正成为我生命中的行愿,成了我菩提道上一个根本的信念,一定要按照这样来行持。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