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理解“一切唯心造"时常把“造"字解释为“创造",认为世界上一
切事物皆是由心凭空创造出来的。心可以从无到有,想造甚麽就造甚麽,想造一
匹马就能造一匹马出来;想造一台电脑就能造一台电脑;想造人就能造人。其实
这种理解方法不太妥当。“一切唯心造"之本意并非如此。否则佛教便成了主观
唯心主义了。为了准确理解“一切唯心造“之本意,本文就“一切唯心造"谈谈
个人的心得。
一、定义
“万法唯心",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宇宙万有无非一
心所造。
“三界唯识",全称三界唯一心,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识界)所有现象
皆由一心之所变现,心为万物之本体,凡三界生死、十法界众生等,实是妄想心
所变作。正如《六十华严》卷十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
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诸佛
悉了知,一切从心转,心造诸如来。"
由此可见,心不但可以造物质世界,也可以造精神世界;不但可以造五浊恶
界,也可以造清净庄严的佛国净土;不但可以造苦恼的凡夫众生,也可以造福德
圆满的诸佛菩萨。那麽心是如何造宇宙万有的呢?为了清楚明白这个问题,我们
首先必须了解心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
二、心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
佛教讲,根、境、识三者和合,方能认识事物。三者缺一不可。例如:在一
场讲经法会中,尽管法师讲法的声音很响亮,聋人也有心听法,但他因为耳聋都
是无法听到法师讲法的,因为他缺耳根;一般人虽然耳根具足,但法师讲法时某
人在打瞌睡,或心不在焉,他对法师所讲之法也会充耳不闻,因为他的心忙於打
瞌睡而没有参与听经,所以他仍无法听到法师讲经的内容;同样,如果一个人有
心听法,耳根又具足,但没有法师讲法,他也是无法听闻佛法的,因为缺乏外境
──讲法的声音。只有当有法师讲法(外境),听法的人耳根具足(根),又用
心听讲(识),三者合一,才能听闻佛法。
以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对准确理解佛法极为重要。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在
做学生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印崇禅师召集众多弟子,问:“风吹幡动,究竟是
风动呢?还是幢动?"众弟子议论纷纷,有的说风动,有的说幡动,各说不一,
此时站在众弟子中的慧能挺身而出,答道:“是人心动"。印宗禅师听後,大为
惊诧,知道慧能已经“悟"了。在此典故中,慧能禅师之所以得到老师印崇禅师
的赏识,就是因为他深知,风和幡只是外境,是识认事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要
真正了知风动还是幡动,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的心一定参与(心动)。如果没
有心的参与,我们就不可能感知风和幢的存在,更不用说他们是否动了。所以慧
能大师才纠正其他同学的不足,指出是“心动"。这儿,慧能大师所讲的“心动",
其实是他强调在了知事物时,我们心的参与非常重要。现代不少学者不明白这个
道理,自认为比六祖大师的悟境还要高,拼命批评慧能大师讲“心动"是主观唯
心主义,其关键的问题就因为他们不明白“心"在我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总上所述,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境、识相触才能认识宇宙万有。
在这三者中,根与境的伸缩性较小,而心在了知宇宙万有时起作关键性的作用。
三、心了知的对象──世界的概念
我们的心了知的世界可以分为两种:现象世界和真实世界。
现象世界是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官能感觉──即前五识,
以逻辑推理演绎出来的世界,佛家称之为戏论世界。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称之为
比量。佛学家研究的对象是真实世界(或本体世界),其研究方法是凭“内省”、
直觉,它不但不能用官能感觉,并且要把官能感觉和其他意识作用──即第六识
──完全断除,而以直觉方能领悟本体世界,其结果是不能与人共见,因此甲僧
所证得者,还令乙僧、丙僧互相印证。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佛教称之为现量。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直觉去了知事物的机会其实很多。譬如在审美活动中,
依靠的就是这种直觉。譬如看到一朵花,你就觉得它很美,但若要你从逻辑推理
上找出花儿美的原因来,这大概是强人所难之事,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很多情况下靠的就是这种直觉,有时语言是多
余的。譬如当我们第一次和人接触时,直觉告欣你其人很善良、可靠,可以变成
知心朋友;而有些人你看一面後便觉得没有缘份,无法沟通。所以人们常说第一
印象很重要的。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成道,靠的也是直觉内省悟出了宇宙人生的规律。灵山
会上,佛陀拈花微笑,众人皆不知其意,唯有大弟子迦叶报以会心的微笑,所以
佛陀宣布说:“吾有正法眼藏嘱咐摩诃迦叶。"这告欣我们,真正的法是远离文
字,只能靠直觉领悟来体会它。所以直觉很普遍地存在著,也很重要。既不是通
过直觉证实,又不是由逻辑得来的东西,便不是真理,佛家称之为非量。
佛教所讲的“一切唯心造",其实是指我们的心所造的现象世界,而非本体
世界。
四、心是如何“造"现象世界的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当根、境、识三者相结合时,我们才开始认识宇宙万有。
而三者中“心"最重要。因为只有用我们一颗纯净的心才能真正了知真实世界,
它是独立存在的,语言文字是无法描述它。用禅宗的话讲,“心行处灭,言语道
断"。可惜我们的这颗心如同纯净的水,很容易受染污。
水本来是纯净的,如果放入红的颜色,人们称之为红水;如果放入黑的颜色,
人们称之为黑水;如果放入绿的颜色,人们称之为绿水。如果用它来洗碗,人们
称之为洗碗水;如果用它来泡茶,人们称之为茶水;如果用水供佛并念大悲咒,
人们称之为大悲水。同样,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如果被贪染污,人们称之为
贪心;如果被嗔染污,人们称之为嗔恨心,如果被痴染污,人们称之为愚痴心;
当我们高兴时,我们便拥有一颗高兴之心,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便拥有一颗
善良之心。当我们在清水中放入一颗宝石时,我们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我们把宝石放入红水中,宝石看起来便变成了红宝石;如果把它放入浑水中,
宝石看来起便模糊不清;如果把宝石放入黑水中,我们根本就无法看到宝石!同
样当我们的心被这些烦恼染污後,便无法看清楚事物的真面目。即使在同一种情
况之下,依据心受烦恼污染程度的不同,各人反应出来的现象世界因此亦各不相
同。譬如,同样是清风明月,在人心情好时,觉得特别的美好,自然发出“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赞叹;然而在客途的忧愁人眼中,凌晨的明月便会令他
发出“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感叹;在游子眼中,一轮明月又能引起他思乡之情: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如,同样是晚霞,
在人心情好时,它便会有“落霞兴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赞美;而在愁
人眼中,却会发出迥然不同之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至於“明月"
与“黄昏"之本来面目为何物?烦恼众生则无法领悟。
所以当我们的心被贪、嗔、痴等烦恼染污後,就好像自己给自己筑了一道围
墙,使得我们不能看清楚墙外事物的本来面目,从此以後,我们便无法了知真实
世界。其必然结果是当我们这颗心和真实世界相接触时,由於贪嗔痴等自私的观
点的影响,产生种种分别,因而创造了一个与本体世界面貌全非、颠倒梦想、虚
幻不实的现象世界,这就是“一切唯心造"之本意。
我们的心所造之现象世界可分为物质世界和有情世界,有情世界又可分为动
物界和人类。因此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我们的心是如何“造"这个现象世界的。
(一)、物质世界
科学家讲,地球的寿命已有四十六亿岁,而人类的出现也只是几百万年前的
事儿。当人类还未出现之前,地球应该是一个整体,可是当人类出现之後,由於
我们的分别心,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世界分成形形色色的国家、地区、省、市、
县、乡以至每一户家庭;甚至在小得可怜的家中,又把它瓜分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我的房间、你的房间、卧室、客厅等等,地球因此被瓜分得七零八落。所有
这一切都是人心所“造"出来的。
物体本来是中性的,各有其功用,无所谓好与坏,贵与贱,萝卜不会羡慕白
菜,芍药不会羡慕牡丹,它们各有各的妙处。而然由於人类的贪婪,经过人心反
应出来的现象世界与世界的本体迥然不同,中性的物体也变成了有贵贱之分。譬
如石头和空气,本来有各自的功用,无有高低之分,但人类从自己功利的角度把
物质世界重新划分,重黄金而轻空气。如果从人类生命有用的角度来讲,空气应
该比黄金更重要,人一辈子没有黄金绝无生命之忧,然而人不能一刻没有空气,
否则就有生命之忧!为甚麽人们仍然重黄金而轻空气呢?就因为物以罕为贵,人
心在作怪。
再如金钱,古代人类以物换物,後来发展成以贝壳换物,今天人们普遍使用
纸币,便认为它很有价值。工作一个星期只能换取两三张纸币。其实这两三张纸
本身的价值极微,只因人心认为它们是钱,给予这几张纸特殊的价值观。然後把
它们存入银行,看到银行存款不断增加便开心。其实存款的人是自己骗自己欢喜,
突然一病不起,他满脑子的全是些空洞的存款数子,其他甚麽也带不走,真正受
益的是用那些利用他的钱投资享乐的大老板!
由此可见,物质世界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它是虚幻不实的,而无知的人们
非常固执其为实有,因此为物所累,痛苦不堪!
我有一位朋友,存了好多年的钱,才买了一辆平治车子,他很珍惜这来之不
易的宝贝,於是给自己订了几条规矩:出大太阳时不能开车,下两的天气不能开
新车,路面不平整的地方不能开新车,太窄的小巷里不能开车进去,也不借给任
何人开!回家後,先用湿布擦拭乾净,再用乾布抹乾湿气。由於他也不让他的妻
子使用这辆车,所以他的妻子深表不满,时常跟他闹别扭,偶尔还讽刺几句,
“车子是你的大老婆,我是你的小老婆,你让车子给你做饭去。"可怜的这位朋
友在没有车子时还是一个自由人,有了车子之後,给自己找了个主人,自己成了
名符其实的奴隶。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身外之物看不开,放不下,年轻时为升
学功名所苦,成家後为住房、车子、事业而奔波;中年时为养家活口所累,一辈
子为身外之物所累,实在既可怜又可叹!
(二)动物界
人类出现之前,动物便在地球上生存了几亿年。它们自己按照自己的规律生
存著。可是人类出现之後,不但给这些动物贴了标签,取了名字,而且还根据人
的喜好给它们定了性──害虫或益虫。
譬如蚊子在恐龙生存的年代(中生代),便已存在,人类一出现,从自私的
角度出发,便给它们定了性,为四害之一(其余三个为苍绳、老鼠和臭虫)。如
果蚊子咬我们一口,一巴掌便送了它的命,打得心安理得,一点也不感到内疚,
而且还加上一条罪名──害虫。
如果蚊子到地藏菩萨前和人类打官司,输家一定是人类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