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必备的经典,看《圆觉经》如何破执,轮回文化,得清净心便得开悟,那如何得清净心呢
有叙述者论:“《金刚经》与《圆觉经》最大区别是理与事,金刚经是说理,圆觉经是说事,金刚经的理可以通过圆觉经的方法来实践,圆觉经的事行可以由金刚经的思想来加以指导。”有国学大师曾云:“圆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本文大茶经就通过《圆觉经》中的经典词句,来分析讲解佛教中的生死轮回,学佛修行者如何与清净心开悟。
得清净心,首先需破执、轮回贪欲,脱离一切虚妄,得圆觉境界《圆觉经》:“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这句话大意为,众生之所以轮回六道,爱为其根本,而贪欲助生爱染
。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止。在佛家的文化意识中,轮回就是生与死的不断循环,无始无终在轮回之中。对六界有情来说,在出离生死轮回的六道之前,生命会不断继续,并与我们宿命中造作的种种业力,追随并影响着每一位众生。正如《百业经》所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坏,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佛教四祖寺佛教认为,三世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种子识或根本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能够产生种种善恶行为,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它也就是“无始无明”,是产生其他无明的根本原因,故又称为根本无明,能产生其他枝末无明。什么是枝末无明呢?之意即从根本无明中,生起更为粗显之种种烦恼。
当阿赖耶识摆脱了人、法二执,破除了小乘的见思、尘沙惑,菩萨的无(明)之惑后,就脱离一切虚妄,证得真如的不生不灭、不垢不染、无性无相的法性真实境界,即《圆觉经》中的圆觉境界。
《圆觉经》里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所以,众生之所以总是在不断的轮回流转之中,根本原因是因为一切有情的痴愚、贪爱、嗔痴,三种构成我们时时刻刻“我执”心理。有叙述者在解译《圆觉经》时说的好:“无明滋长贪欲,如风增长火势,又因为贪爱与嗔恚,助长了痴愚。因而痴愚就是无明,包括了先天无知、为盲目的意欲支配、以自我为中心的偏见和局限性等,这些都阻碍我们看见世界的真实本相。”所以得清净心,首先需破执轮回、贪欲,脱离一切虚妄相,方得圆觉境界。
那如何得清净心呢?得园觉境界,破执断除贪欲心,“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圆觉经》云:“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你求圆觉,先断轮回根本,轮回的根本,佛说得很清楚,众生想解脱生死,免诸轮回,要超出三界,先断贪欲心,贪欲心来自淫欲心,淫欲心由爱而来。
《圆觉经》有云:“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你要把欲境离开,憎爱二心断除后,不是学小乘法,自己超出三界。还要学大乘法度众生,自度度他,成佛不是成阿罗汉、辟支佛,所以要勤求如来的圆觉境界,圆觉境界是清净境界。
天天动憎动爱,就像搅浑水,憎爱二心是无明无始劫带来的,本来就是一桶浑水,你要把它澄清,所以不要搅它,你天天搅,越搅越浑。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的时候,远离外面的欲境,里面远离自己的憎爱二心,心清净就开悟了。怎样远离诸欲呢?怎么样断除憎爱呢?持戒修定,犯戒的事我们就不会做,修定就能把心定下来,憎爱二心就不会在起。慢慢先降伏后断灭,把烦恼断了,我们就开悟了。
园觉之最高境界,即涅槃,涅槃是佛教文化思想中的最高境界,它的本义就是消除一切无明烦恼,超越轮回,脱离生死境地。涅槃后的佛陀便是无生无死,法身永在。
从精神层面上,最高境界已经超越轮回。就是不要再有妄执外界的种种现象,让心灵摆脱爱憎二种烦恼情绪,破除对自我的执著,就会从生命的煎熬苦痛中超拔出来,获得常乐清净心。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