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面临的很多窘境和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习惯性的归咎于自我以外的任何境遇。我们总能发现很多的不完美,从任何现象中都能加以看似中肯的点评。但是,这种看起来明明白白的态度,只局限在自我以外的任何人、事、境中。
试想,如果所有困扰我们的问题,都能被合理的归咎于外在的话,那么,阶段性的有理有据分析之后,在我们看起来明白的逻辑中,是可以终止问题的再发生和再被困扰的,那么,我们的烦恼也只会是阶段性。可是,结果往往未必如此,所有人的烦恼和面对困境的踌躇无措,好像都是一辈子的难题,而并非阶段性的告一段落。
那么问题在哪里?话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从何而体现,就是我们很难能自知。为什么我们很难自知,但是又很容易去操心自我以外的所有呢?
其实,内心的起伏和心念的散播,在自我独大的“庇护”下,有非常多欲盖弥彰般的作用。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很多的缺点,而且为了这种不愿意承认,还会去做非常多的遮掩和“描白”。在与自我认知和剖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都非常的虚伪。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不愿意揭露自我的不完美和缺点,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自我以外的所有境遇中,通过这种方式,试图证明,错不在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中,而在于比我们更不完美的现象之中。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解决问题和化解难题的好办法。如果要去评判自我以外的不完美,那么我们也应该态度端正并直视自己的缺失和问题所在。
大家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我们还在轮回,这种结果就清楚的说明,我们都不完美。人与人之间看似的好与不好,只是在以贪、嗔、痴、慢、疑的基础上,谁比谁暴露的更为明显或不明显而已。倘若我们认为自己是多么的优秀,或是多么的高人一等,那只能说明我们把自己伪装或是自我欺骗的更“密不透风”而已。
人一辈子的思考重点或是努力方向,都在于不断的去挑剔和评判自我以外的参照点,那么,我们会有非常多解决不清楚的麻烦和困扰。现象界的一切,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大是大非的对与错。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接受一切现象的本身,包括我们自己的缺失。
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的自我认知,并且承认自身的不完美,那么深刻的包容心和慈悲也会由内而真实的向外发散。因为,接受自己的缺点,正视我们都有被业力和习气所捆绑的现实。这就好比像“刮骨疗伤”般的以痛治痛一样。当我们有足够的自知和自省时,不但能坦然接受自我的缺点,还能从根本上去直视我们业力和习气的可转化性。这种可转化性对我们真实的益处,就是可以化烦恼为菩提的根本。从另一个方面说,要培养无伪的菩提心,前提是要没有那么多虚伪掩盖自我缺失的倾向性。
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够坦白,对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够直视面对,怎么可能真心体会众生的苦恼和诸多不易呢?不能够体会众生的所为,都如我们自己被业力困扰一般,也就不会理解冲突或矛盾发生的原因何在了
。倘若,我们都能清楚的在自知自省的前提下,无伪的认知自我的不完美,和同样具有非常多缺点暴露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就不会去以自我为保护的出发点中,制造很多的麻烦冲突。同样,也更能深刻理解境遇之中,所突发的一切不如人意之事了。这样,我们在共同理解和包容的前提下,不会缩小自己的问题,同样也不会过分放大自我以外的问题,那么很多困扰和麻烦就会迎刃而解。以真实的态度面对自身的缺点,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众生都有可能犯错的原因。这种认知的态度,不仅能让我们与自己和谐相处,同样也会以自身缺点为出发点,知道转化为智慧和正能量的切入点所在。同样的,以真实面对自我不完美的态度,切身体会众生的烦恼根本。这样,不仅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会减少很多被烦恼困扰的可能性,重点还在于,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培养出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和慈悲之心。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