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事事皆有超出想象的可能。中国的寺庙在我心里有着固定的形象样子:黄瓦红柱,飞檐翘角。但在武汉却看到了另外的模样。
走进古德寺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寺庙真的好特别。这里的建筑像教堂又像清真寺,但其实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佛教寺庙。古德寺内的“圆通宝殿”仿印、缅甸阿难陀寺建造,但又不是照搬照抄,他除了神似阿难陀寺,更多的则创造了自身的特色。大殿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高16米,建筑大手笔吸纳印、缅、东西方文化,成功实现了单体殿堂的建筑风格多元化。
这些建筑有哥特式建筑风格,也有古希腊神庙的建筑风格,整座寺庙融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庄重又典雅。
徽式建筑风格古德寺率先摒弃宗教之间门户之见,大胆革新,吸取其他宗教建筑的长处,结合中国建筑的特色,完美的呈现了一个精美的寺庙院落。
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
据抗战前的《武汉指南》一书记载:“古德寺为全镇各寺之冠,供奉香火,每届佛期,善男信女多往祈祷,盛极一时。”
且在辛亥革命时,古德寺周边从黄埔路到丹水池,方圆四公里的范围是“辛亥革命武汉保卫战”的第一个战场,当时古德寺僧众以佛的无畏大慈悲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自发参与救助伤员,并在寺后掩葬三千多具烈士遗体。战争结束后(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先生带领专员来古德寺凭吊烈士,古德寺因此受到了民国政府的表彰和资助。
1954年周恩来总里程曾陪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女儿甘地等一行九人参观了古德寺。
古德寺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风格,作为一座极具特色的寺庙, 在很多细节构造上,古德寺也采用了一些中国元素,例如圆通宝殿主塔刹,其刹顶极像由古代兵器“戟”的图案组成,中间为方天戟,两边为单牙月戟。“戟”与“吉”同音,取汉文化的“吉祥”之意。
古德寺殿顶佛塔为西式攒尖亭,尖顶为十字形,横向为禅杖
。殿顶四周有96个莲花墩,源自中国的传统望柱,寓意:国之四维,天圆地方。每隔四个莲花墩上就有一尊天神,共有二十四位天神(佛教汉化后又称二十四诸天)。殿顶的大小佛塔共九座,暗合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 两侧有一对由狮子、大象头部和大鹏金翅鸟组合的守护神图案。九座佛塔,象征五佛四菩萨:五佛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佛(又名五智如来),中为法身佛(即毗卢庶那佛)、南方宝生佛(表福德)、东方阿閦佛(表觉性),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四菩萨为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菩萨。
大殿的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了顶部中心的高耸山花,这种古典主义罗马风建筑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宝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以贝叶形拼饰的火焰券门楣,是南传上座部佛寺的典型特征。
大殿为全外廊式,立面为爱奥尼柱式和哥特式拱券,拱券上方一大二小圆形窗花,屋檐装饰体现了东西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古德寺内有好多好客的鸽子,只要蹲下来,它们就马上飞到面前来了。
可见看外表不等于想像的的内容,不能用固定的格式看待一件事情。连佛教庙宇都有超出想象外的模样,内容的表现果然不拘于形式。大殿的长廊里宁静安详,好多像教室一样的屋子地面上都放着蒲团,是禅修的场所。一幅“上善若水”的画很醒目,这是《老子》道家的成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