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说又叫缘起论,是佛教的一套独创理论,佛教立宗以来每五百年所有的概念会为之一变,基本上会把前期所有的立论推倒,包括人生是苦,这么基础的概念在大乘里都有含糊的否定。
但有一个事情从来没被推倒过,就是姻缘说,不光因缘说没有被推倒,他甚至被宣称为整个佛教大厦哲学理论的基石,姻缘说的基本命题是“此有固彼有,此起固彼起 ”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世界就像河流一样,浪花在这里起来那里就下去,那里起来这里就下去,所有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他没有孤立的存在,任何的事物都处在一种生灭变化里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往核心说,缘起说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是运动的,不存在永恒,只存在刹那,在早期的佛教经典里头,缘起这个词和佛法这个词是同规格的词,有一句揭语是这么说的“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所以佛经就把缘起的本性直接定义成了佛法,佛教的这一学说就是世界的事物是运动的,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想法的。
实际确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这种普遍状态,就是我们用今天的哲学思想回头看,太先进了,反映的也是实在,但是能否把这种运动观完全应用于人生呢?这个实际是非常值得商确的一件事情,我们在这里提一下无畏大师的宗教框架概念,无畏大师是这么认为的,宗教框架分四个:历史的宗教、文学的宗教、神学的宗教和哲学的宗教。
宗教就像一张桌子,必须有四条腿才能站住,这四条腿就是是历史、文学、神学和哲学,所以说很多时候一些宗教信徒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会很纠缠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分清宗教框架里头的四条腿,他们经常用神学的观点去纠缠哲学的观点,或者用文学的观点去纠缠神学的观点,他们把宗教框架里的四部分给搞混了,任何一个宗教这四部分应该划分的非常清晰
。我们要清楚哪些是历史的佛教,哪些是文学的佛教,哪些是哲学的佛教,哪些是神学的佛教。因为,在宗教方面很多佛理只要一沾上神学,信徒们就不让讨论了,这跟基督教非常像,你只要讨论一些哲理性的东西或者说佛教易学的东西,跟神学一旦混上大家就没法讨论了。
所以我们要谈什么?是宗教框架里的两部分,就是历史、与哲学,关于文学和神学我们不讨论,缘起说,归根结底可以叫做因果铁律,就是一切缘起现象都是因果,这是我们现在非常好理解的叫因果论,在这里我们要引申一下西方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发端,西方哲学现代的发端是英国哲学家休莫,叫做休莫之问,休莫之问就提到了因果论,因果律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佛教的缘起论是这么回答的,因果律是铁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主观变化,但是这里都忽略了一件事情,如果因果律是客观的,是无畏法、是恒、是不变,那法性就不空了。
而且这个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联系,只有因果律一种吗?难道就不存在偶然和自然的可能吗?比如人类会得癌症,正常细胞在分裂的时候,一种偶然的变异,这种变异是不可知的,那这种偶然是不是一定要绑在因果律里呢?所以佛教的神学化就是因为因果律的非客观性,意思就是有的时候要把两件关系的事情或者是偶然的事情一定说成因果关系,这样就不是因果的客观性,而是因果的主观性,这种主观化的认知最后就推出了佛教的轮回报应的教义。
十二因缘说是用“缘起”来解释一个人人生的本质和流转的过程,我们谈到过集谛,集谛就是所有对人生苦、集本质、集原因的整体分析大乘者,而十二因缘说就是这里的整个理论基石。
这十二个概念前后形成一系列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在历史上也有五因缘说、九因缘说、十因缘说,方法都一样,都是一环扣一环,最终佛教界全部接受的就是十二因缘说,从因推断到果的观念叫顺观,如果从果推断到因的观念叫逆观,整个十二因缘说是一套非常大的理论。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