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学佛三要》:学佛的根本意趣

发布时间:2023-09-19 01:20:26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学佛三要》:学佛的根本意趣

一、学佛之根本意趣

人生所为何事

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麽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

?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的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觉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学佛之路,而不在佛门边缘歇脚,或者走入岐途。

人生存於世间,究竟所为何事?有何意义?这要从吾人本身去观察,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学佛的意趣,因为佛法就是解决人生的根本方案。也可说,这是一切高等宗教所共同的,皆由此而产生的。但人生究竟所为何事?有何意义?惟有佛法才能完满的解答。

一、茫茫生死事难知:人从最初出生开始以至老死为止,匆匆数十年中,终日浑浑噩噩,究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谁也不能答覆这一问题。所以只能说糊涂的来又糊涂的去,人就在这糊涂中过去。甚至夫妇的配偶,也每是无意的似乎偶然的结成;一生事业,也每是糊涂的做去,最初也未必有个一定的计划,很少由自己的主意而成就。西洋某哲学家,对这茫茫人生,有一个妙喻,他说∶某处有两座耸峻的高山,山下是一条很深长的溪流,两山的中间有一条狭长的小桥结连著,人就伫立在这座桥上前进。向前山远眺去,是云雾弥漫,一片糊涂;向後山远瞩去,又是烟雾沈沈;向下看去,深邃莫测。有的人走上三两步,就掉下深渊;有些人走了一半路程,也不幸掉下去。就是走近对面山边,也还是难以幸免落入茫茫的深渊。掉下去究竟去向何处,谁也不知道,这正是茫茫人生的最好的写照。学佛就是对此糊涂人生,有一彻底的认识。这人生问题,虽然也可以不必去研究,如一苹海船,从此海岸驶往很远的目的地,在茫茫的大海中可以糊涂的向前航行。但是,漫无方向的乱闯,这是一件极危险的事。佛法,就是说明了这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现在怎样行去,才能安登光明彼岸的问题。

二、碌碌终生何所得:人生碌碌忙了几十年,从小就忙,一直忙到老死,到底忙出什麽成绩来?这是值得反省的,很有意义的问题。可是不忙又不成,多少人无事也要忙,问他忙个什麽?他是无以答覆你,但总之不能不忙。年青人大概不会这样想的,他们以为前途是充满了无限的光明。一到中年以後,对此碌碌人生就有所感触。我不是要诸位不要忙,而要探讨忙了有何所得。世俗说: 人生好似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後,到老辛苦一场空 。在忙碌中确曾获得了高官、财富、地位,但不久就失去了,好像什麽都是空欢喜,什麽都毫无成就。老年人对此,特别有著深刻的体验,如儿女小时个个都跟随在身边,一等长大了,也就各个营谋个己的独立生活去了。这一问题往往容易使人生起悲观消极,萎靡颓废的观念,但佛法却并不如此。

三、孳孳行善复何益:关於劝人行善,不但佛教这样,儒家、耶、回教等,无不教人行善止恶的,所谓 为善唯恐不及 。可是行善究竟有什麽好处呢?道德究竟有什麽价值?平时说: 行善得善果,作恶得恶报 ,这是因果的定律。中国人对於行善的观念,多建立在家庭中,如父母行善作福,其子孙必多昌隆,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其实并不如此,有父母良善而子孙大恶,有父母很坏而子孙忠孝。如古代尧帝秉性仁慈而丹朱性情傲慢;又如瞽箫为人顽劣而其子舜帝大孝,就是一例。约个人说:这社会上往往是坏人容易得势,好人每每被欺侮、吃亏。如孔子的道德学问,难道不好吗?可是,当他周游列国时,曾经几乎被饿死,政治上也无法舒展抱负。反之,大恶盗跖,竟能横行於当时。这样看来,善恶与祸患,有什麽必然规律?为什麽要行善呢?这唯有佛法建立三世因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说:一切宗教劝人行善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而与佛法的结论却是不同。学佛只管孳孳行善,也许目前所遭遇的是不利,困惑,但将来善业成熟,自然会感到美满的善果。能这样,才算合乎佛教的精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