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禅修之经行
经行handout
《内经素问卷七‧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也。禅修必须交替的静坐和经行,而不是从头坐到尾。在《成实论》上说,如果不经行,就算得定了,住在禅定里边的时间也不长,就必须得要出定;一般初修者坐时间久了,腿子虽然不痛但气血瘀结在那里,就容易有问题,要经行走一走,帮助气血流通。
在佛所教导的禅修中,经行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经行能发展觉知的平衡性、准确性与专注的持久性。在禅修期,通常以相同的时间,目前四十五分钟,交替进行坐禅与正规的经行。《声闻地》说: 内摄诸根,心不外乱而习经行,不太驰速,不太躁动。经行是在一段适当的距离内,约十几步的步道来回行走。行走时,全身放松,以自然而舒适的步伐行走,内心一直觉知脚的移动,三分眼,不要东张西望。
经行,这是属于一种动态内观,即所谓的「动中禅」,在动中不断锻炼定力。在南传的内观系统中,隆波田、阿姜念、马哈希法师的禅修方式可归入动态内观,各家的技巧虽有不同,都要求将觉性(正念正知)贯穿于行住坐卧当中,并将姿势的变化视为禅修中重要一环。隆波田的训练是由觉知自己肢体的动作下手,使觉性持续如环练,而后以强大的觉性来看念头,最后体证身心的实相。阿姜念的训练是觉知整个色身的变化,并以「如理作意」看清姿势的变动是为了治苦。利用这些简单而具体的禅修技巧,学员们能够有迹可循,可说是这些内观禅修的特色。
慢步经行时,从起步到结束都须注意每一步的提起及落下的每一个动作,心随着脚的动作,每一步常有正念,这一点很重要。持续一段时间后,觉知的时间就渐渐加长,妄念就愈来愈少。在经行时,虽然要念住于脚底和地面的接触,但同时以开放的心,不排斥各种内外的讯息,如果前面有人经过,眼睛看到仅仅标记即可,内心仍然继续觉知肢体的动作,但心不必刻意外境断绝。只是标记,不参与、不干预,更不为各种顺逆的情境所动而起贪瞋的心,始终保持稳定而不游荡,一旦能够长期保持这种稳定的状态,内心会感觉欢悦、轻松,甚至得到「动中之定」,依于这种稳定的心,便能理性抉择所碰到的问题,而不慌乱,不随境转。佛世时便有比丘如二十亿耳尊者,透过动态的经行证得阿罗汉果位,而不是以静态的坐禅。
开始时,只注意一或两个阶段就已足够:快步经行时,只需注意左脚、右脚,走慢时就注意提起、落下。心乱时,亦可站一会注意腹部的起落。如果已经熟练了,然后就可以注意三个阶段:提起、前移、落下。
当姿势要变换时可保持原姿势不动一会儿,先标记下面要做的动作,然后再慢慢的转换姿势,看着自己的心与作意,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例如:经行走到步道尽头时,先站立不动,标记想要转弯及哪只脚转,身转了,先站好然后作意再慢慢的继续走。在专注每个动作下行动,如果想坐下时,就标记想坐下、想坐下。而坐下时,专注身体坐下时的重感。
饭后经行能帮助消化及身体血液循环,当然在禅坐前的一小段时间大概经行十分钟,对坐禅时心的专注很有帮助。除此之外,我们一天之中,总是活动的多,经行所发展对动态的觉知很有帮助。在今日充满紧张和压力的生活中,经行是一个方便而简单的纾解压力及培养正知正念,净化心智的方法。
在《阿含经》中,常常提到佛陀和弟子们在露地经行,什么是经行呢?《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卷第二十四说:
此中,云何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言昼日者,谓从日出时、至日没时。
言经行者:谓于广长称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来,相应身业。
言宴坐者:谓如有一,或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结加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
所言障者:谓五种盖。顺障法者:谓能引盖、随顺盖法。
云何五盖?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及以疑盖。
云何顺障法?谓净妙相,瞋恚相,黑闇相,亲属、国土、不死寻思,追忆昔时笑戏喜乐、承事,随念、及以三世或于三世非理法思。
问:于经行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云何从彼净修其心?
答:从惛沈睡眠盖、及能引惛沈睡眠障法,净修其心。
为除彼故于光明想、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或于屏处、或于露处往返经行,于经行时,随缘一种净妙境界,极善示现,劝导、赞励、庆慰其心,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
或于宣说惛沈、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沈、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沈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
为除彼故,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
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以冷水洗洒面目。
由是惛沈、睡眠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