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京卧佛寺距今已有 1300 年历史,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当时是称为“兜率寺”,到元代称“寿安山寺”,称“永安寺”是在明代,至于“十方普觉寺”是清朝皇帝雍正在位时改称的。因内有一尊释迦牟尼侧卧的佛像,大家因此都称它为“卧佛寺”。
去到这里,就能看见一座朱红墙壁、汉白玉基座券门的琉璃彩坊立于寺前,上有乾隆题额“同参密藏”和“具足精严”八字。过琉璃彩坊,有一月牙水池,池中浮萍点点,池上汉白雕栏石桥,青石板路通向寺内,钟鼓二楼分列池后两侧。按中国佛教寺院的传统格局,卧佛寺布局紧凑严整,所有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
过山门敞厅是第一进院,正殿原为四天王殿,院中有古柏数棵;二进院正殿原为三世佛殿,但塑像已毁于动乱。两厢塑有十八罗汉,其中东南角有一尊相传是乾隆像,因此与其它出家打扮的罗汉像大不一样,穿靴戴帽,卓尔不群。
大殿两侧有银杏各一,距今已达千年,树围须数人合抱。到秋天,绿叶变黄,故卧佛寺又有“黄叶寺”之称;三进院正殿就是卧佛殿,匾额“性月恒明”为慈禧手书。殿中有铜卧佛一尊,与身后十二“圆觉”塑像构成一组群像,叙述了如来佛涅槃于娑罗树下之前,向十二弟子嘱托后事的故事。十二弟子眉垂目低,虔诚悲哀。
据记载,寺中原有铜、石二卧佛像,现在却只存铜像,另一尊在军阀混战中不知流落何处。铜佛长 5米有余,侧身作睡卧状,全身部位匀称,体态自如,双腿直伸,左臂平放腿上,右膏弯曲托着头部。观看铜佛,神态安祥,你可以感受到“大彻大悟,心安理得”。此佛铸于元至治元年,用工 7 千,冶铜 50 万斤。
卧佛寺后山都是茂密的丛林,有曲折的山路可通山顶。山上有新建小亭,可观四周风景。向右有一小径,这就是通向樱桃沟的去路
。樱桃沟又名“暖谷”,早先园中樱桃树极多,因此俗称“樱桃沟”。樱桃沟地处深山,环境幽雅,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清代名上孙承泽曾久居于此,号“退谷居士”,他在此撰写的《天府广记》一书流传于世,还留下了“退谷亭”、“鹿岩精舍”等遗迹。沟内有一巨石昂然当道,似自天而降一般,石缝间生出一株古柏,有横空拔俗之势,称石上柏。据说,当年曹雪芹就是观此景有感,在他的大著《红楼梦》中塑造了“木石前盟”的情节,书中“通灵宝玉”也以此石为原型。
沟内还有白鹿岩,岩下有一岩洞,洞内有石塌,传说有一骑鹿道人曾居于此,他生得鹤发童颜,不食人间烟火,专靠吐纳养生,虽腹内空空但精力旺盛,因此自号“空空道人”。《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即以他为原型。卧佛寺与樱桃沟现属北京植物园,是穷游的极好去处。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