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如同在海面上高低起伏很严重,透过性空就有机会平静下来,心如止水,当然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说为什么到成佛,佛的第八阿赖耶识变成大圆镜智,我们凡夫的大海是波涛汹涌;佛陀的大海是平静的,如同镜子一般,表面不起伏的,表面是全反射的,众生想什么做什么,他全部知道,为何知道?透过性空,而知道所有的一切没有不性空的。
《金刚经》中说无量无数的世界里面,有无量无数的众生,每个众生无量无数的心念,为什么佛陀悉知悉见?就因为性空的缘故。掌握性空的法则,就能通彻这一切,因为性空的缘故。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性空,就能够让我们起伏的心逐渐调整,以小乘声闻来说,是欣入涅槃,厌离生死,但是菩萨不是用这样的心。会有厌离,会有欣入,是因为现象的关系
。菩萨透过性空,生死是性空,涅槃也是性空,同样是性空,其实也是不二。所谓不二,就是让它们有机会平等,所以说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个平等在哪里呀?性空。他的平衡点在于彻见性空的缘故,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在烦恼的当下,其实也是可以策发菩提心,所以菩萨愿意在生死流里头不断地流转,为什么?为众生。一旦只为自己想,都是着相的状况。跳出生死,进入涅槃,是解脱道上的,所谓解脱道,会比较在现象上来看待。
菩萨心留惑润生,菩萨为什么能够圆满到成佛?他凭的其实就是性空,才愿意不断在生死流中流转,乃至于他还要留惑润生、他要留下自我爱,才能感应生死。如果断惑就离生了,就离开了众生,离开众生,就不名为菩萨。所以他必须要留一点惑,感应生死,从生死当中来度化众生,才有机会呀!以前我看到“留惑润生”这四个字,感动了好几个月,这唯有菩萨才能够做的。如果只是声闻缘觉,他们是不愿意这样做的,而是厌离生死,欣入涅槃。
流转心不可得,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诸法空相就是真理的实际现象,诸法空相也等于诸法实相,什么样的相呢?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故空中无色、受、想、行、识。 所以在性空当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个色、受、想、行、识,在现象上是有的,但是性空的缘故,所以是不可得的。这个“无”,其实也包括了不可得,所以有时候也会出现不可得。不可得,往往是在说性空。
所谓不可得,就是不存有独存性、不变性与实有的主宰性,我们是否定了这些,这是抓不住的就是不可得。所以无色,无受、想、行、识,也等于受、想、行、识的不可得;也可以说就是性空。就像《金刚经》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其实一直在流转,当下的现在心马上变成过去,是不可得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