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南通三塔的历史与传说

发布时间:2024-07-22 01:20:33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南通三塔的历史与传说

南通旧称通州,是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这里留下了诸多的文物古迹,著名的南通三塔就是其中之一。民谣曰: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霄插。

关于南通三塔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大多与狼山广教寺供奉的大圣菩萨有关。相传当年大圣菩萨用计向白狼精借了狼山以后,创立了广教禅寺。一日与众僧道: 狼山与金山同在一江,只是南北之别,上下之分。想那金山,山没有我山之大,江面亦无我江之宽,然而金山之上却有宝塔一座,玲珑剔透,高耸云天,凭空增添了无限光彩。 狼山 乃是江海门户,东南第一名山胜迹 ,但 两山相比,我山顿显逊色。 究其原因,就是少了一座镇山宝塔。于是,大圣菩萨当即驾起五彩祥云,直奔天宫的天王府,向掌管天下宝塔的托塔李天王讨要宝塔。托塔天王李靖倒也爽快,二话不说就打开塔房让其挑选。大圣菩萨毫不客气,连拿带挟取了三座宝塔,正好是一个四角,一个六角,一个八角。由于轻轻松松不费周折就得到了三座宝塔,大圣菩萨兴高彩烈之下竟然走错了路,待到拨转云头回到通州地界已是热汗直冒,不经意间抬手去擦汗,没想到右腋下挟着的一只八角塔直落下去,掉到了通州城西北的壕河边,是光孝塔。大圣菩萨这一惊非同小可,为避免剩下的两座再掉下去,遂按下云头由地面走回狠山。谁知刚刚走到东门的三元桥边,才一只脚踩上去,沉重的宝塔压得石桥摇晃起来,大圣菩萨只好忍痛割爱,把一只最大的六角宝塔留在桥东,是为文峰塔。大圣菩萨把剩下的一座四角塔M在肩上,小心翼翼地走到狼山,将宝塔端端正正地安放在狼山顶上,是为支云塔。从此就有了通州三塔。

神话传说自不足信,但通州宝塔 四六八 的民谣和传说却形象地描绘了南通三塔的风格和特点,且迄今一直久传不衰。现今,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日常的精心管理和解放以来的数次维修与翻新,使南通三塔更加容光焕发熠熠生辉,成为了南通市千余年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现今南通市的标志性和象征性的文物建筑。从建筑结构看,南通三塔均是木结构为主,因此,南通市也是江苏省木塔最多的城市。

支云塔

掌上明珠支云塔

一塔云霄插 的支云塔坐落在长江边狼山的山顶上,已经有了千年以上的历史。关于支云塔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南宋时,湘地一位巨贾,捐钱三万94在洒州修了一座宝塔,名曰泅州普照塔(按,古泅州城在今江苏吁胎县城东北,后陷于洪泽湖中)。数年后,这位商人舟行江中,骤见一金塔浮于水面。俄顷,向东飞去,冉冉落于狼山之巅的紫琅峰顶,于是狼山就有了支云塔。明万历三年(1575年)任广东按察使司副使的通州人顾养谦回通参与翻修通州的寺与塔。在万历五年付梓的《万历通州志》中有一段《顾记》,其中说支云塔似为唐总章二年(669年)首建。后人考证此说不确,比较准确的年代是宋太平兴国年间(936一984年)。后历经火灾与地震,多次倾纪与修葺。解放后也曾数次大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84年,历时一年,耗资37万元。高20多米的塔刹是用从圭亚那口的克朗木制成。

支云塔在古代也称文笔塔。主修明《万历通州志》的通州知州林云程在该志书《林记》中云: 支云塔者,插其端,凌霄秀出锐如毛颖,通人号为文笔。 支云塔高34.98米(一般称其为35米),砖木结构,四角五层,呈正方形,每层有3个小门

。腰檐呈翘形、刹顶有相轮7重。

支云塔给位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狼山增添了辉煌光彩,也是南通三塔中最主要的标志性宝塔。通州州城中心的钟楼、南城门(江山门)、长桥和狼山的支云塔处于同一条轴线上,天气晴好时,站在钟楼上可见在阳光下灿烂光辉的支云塔,成为古代通州的一大景观。诗人墨客们偏爱支云塔,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最广的是殷学思的《支云塔》诗:

宝塔支青云,去天才尺五:.

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

解放后修葺支云塔时,在塔端100多公斤重的铜葫芦中发现有历代僧人置放的金玉饰器、银箔珠宝与佛像经书等几十件镇塔之宝(修竣后仍旧放入)。宝塔有宝,果然名副其实!前人曾将狼山与军山、剑山、马鞍山和黄泥山比喻为 五山如一掌 ,则狼山之巅的支云塔堪称为掌上明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