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普贤行愿品》曰: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于一念见三世。皆显延促同时、三际一如。”这个是事实真相,不是随便说的,尽一切劫为一念,问题解决了,灾难也解决了。我于一念见三世,这个一念就是佛说的制心一处,不能有杂念、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邪念,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问题就解决了。一句佛号念久了,念佛三昧现前,你就见三世,能见过去,能见未来。为什么?清净心当中没有空间维次,这都是显示延促同时、三际一如之义。人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到未来,融通无碍。我们一般讲,统统在定中,定中能见弥陀、能见释迦。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到“药王品”入定了,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还在讲,他看前面有空位子,他坐在那边听了一座经。出定之后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法华经》一会还没散。这是什么?这是进入过去。智者距离释迦牟尼佛大概有一千年,回到过去,看到世尊。这些事情在《高僧传》里面、《神僧传》里面记载得很多,三世圆融。
“故《大疏》曰”,这是《华严经疏钞》,“若一夕之梦,翱翔百年。”中国传奇小说《黄粱梦》,写得很有趣,一个穷秀才在个道观里打瞌睡,做了一场梦。道士,这个道士有定功,在那里煮小米,黄粱,煮小米,煮小米粥。秀才在打瞌睡,等他梦醒,他梦醒差不多几十年了。他作梦,他去赶考,考得很顺利,中了举人,中了进士,又做官。得罪他的人,他都报复了,跟他好的人,他也报他的恩,报恩报怨。最后到老年,老了,好像做到宰相,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一觉醒过来,小米粥还没煮熟,道士跟他开玩笑:怎么样?一生荣华富贵,如何?他这一下就觉悟了,一场梦而已。人生确实是一场梦,一百年一刹那。知道人生是一场梦,就不要再计较,不再执着了,决定不跟人结怨,没有意义!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就会做了。知道人生非常短暂,人与人之交往很难得,无论是善是恶、是好是坏,都不要计较,都要用真心来对待,用大慈悲心来对待。别人作恶,我们行善去感化他,希望帮助他回头。只要是认识都叫有缘人,既是有缘人,我们就要帮助。他在迷惑的时候、颠倒的时候不容易听进去,不要紧,做好样子给他看,假以岁月,慢慢他会觉悟,到他梦醒他就明白了。“本经之中,亦多显此。”
“如《大教缘起品》云: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这就是时间长短没定。念顷是很短的时间,将很短的时间展为无量亿劫,可以。为什么?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真相没有时空。不同时空的维次是从妄想生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产生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在佛法里面属于不相应行法,在《百法明门论》里头它是属于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就是全是假的,不是事实,是一种抽象概念里面生出来的,不能说它没有,但是它绝对不是真的。所以时间空间都属于不相应行法,它有二十四种不相应,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头变现出来的,它哪一法都不是,是个抽象概念,所以能延长能缩短。
“《德遵普贤品》云: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这是极乐世界的人有这个能力,一念同时、异处,有这个能力,在一念之间化无量无边身,遍游一切佛土。去干什么?供佛、闻法。在极乐世界随时都可以。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没动,化身出去了。化身真能办事,不是假的,能供佛、能闻法,也能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应以什么身帮助他,就现什么样的身;看他的程度,应该给他说什么法,你就会教他什么法门,自己没有起心动念。如果有起心动念,你退转了,没有起心动念,法尔如是。没有起心动念,怎么会做到?自自然然就是这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现身说法做得圆圆满满。
这些事相也都在我们面前,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的事情很多。我们为什么没有?我们的心念太杂,严重的执着、分别
。起心动念没有关系,不妨碍,那个很微细,严重的障碍就是分别执着,特别是执着。能够把分别执着淡化,愈淡愈好,跟诸佛菩萨信息往来机会就多了,就有这个缘分。佛菩萨没障碍,障碍都在自己这一边。“又《歌叹佛德品》云: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同显此第九玄门。”第九玄门是超越时空。一食顷就是一餐饭的时间,不长,大概半个小时,能够往返十方无边净刹。净刹是佛刹,十方世界诸佛的道场,一餐饭的时间,我已经来回了。来回,自己的事情就办妥,去供佛,去闻法,包括顺便去帮助有缘众生,现身说法,一餐饭的时间。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一集) 2012/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41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