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师讲述《心经》第三十二课
我们对于这个般若甚深的义理,跟盲人摸象一样,以前佛门说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有一句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这个是真的,我去过庐山好几处,住在东林寺打佛七,真是庐山真境特别不容易琢磨,但是我们要记住,尽管我们这样看是峰,那样看是岭,不管是岭是峰,一一都是庐山真境,只要你看得见的,体会到的,那虽然不全面,但是你体会这个东西它就是庐山的真正境界。
所以我们对于佛法的这个学习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不想,不可以一下子把它全面的窥到,但是我们现在学到的这一点入到的这一道,它一定就是佛法的真实义理,不要心急慢慢来。
那么就这个遍法界来讲,凡夫他都认为色在心外,心外有色。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一般凡夫认知东西都以为对面的物体跟我是两个对立,它是一个有形有相的存在,被我现在所认识就把心和色呢给掰开分成两半,有能和所的对待分别这个时候就没有般若。
却不知这个色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物体和我能认识我的主观能动,全是遍法界心的相互显现,那么我们在佛法里边常讲,觅这个遍法界心不可以执着,一旦执着就是了不可得的虚妄之心。既然心了不可得,色又何曾可得,能认识的主观能动本来就是虚妄的,所认识的自然也建立不起来,这个时候就叫色不异空。
既然凡夫又以为空在心外,给你说了色不异空,却不知空也是一法,这一法,也在这个遍法界心之中,空因心而有,觅心了不可得,所以说空不异色,这是从我们能认识的和所认识的现象界和精神界来讲。
那么色和空既然是遍法界中所具足的,它就是一而不是异,它是一个有能动的和所动的,其实它是一个整体,没有能所的分别。一旦落入能所的分别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缘影心在起作用
。所以从这点来讲,色和空呢是相即不相离的,当体是空的所以这个意义,又解释后两句是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是相即而不相离的。第二层,打个比方,好比是水中的月亮,那么水中的月亮当体是空,不是说把水中的月亮灭掉才是空的,水中的月亮它本身就不是真实,实是在天上的,它是显现出来的一个影象,但是水中没有月亮,所以才能显现出月亮,因为水,本来是空的,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明整个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般若遍法界,心的空性里面显现出来的。
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乃至我们修行从凡到圣的转化,从娑婆世界求生极乐,这一切极乐来接引等等等等的现象全是依着般若的空性来体现的,这就叫色空不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句千古名句的义理内涵。
你听懂了也罢,听不懂也无所谓,反正不懂我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这一句阿弥陀佛念起来你当下就在色空不二中。为什么?我们讲到真空妙有,厌离娑婆就是空,欣求极乐就是有,所以我们常说如果你能够见色不异空的话,就是证到空性的话就成就我们的大智,我们的智慧,无所得智慧,如果你同时能见到空即是色,能成就菩萨的大悲,就在这个如梦如幻的三千世界来分身散影的不舍慈悲地去度化众生。
所以我们佛教里讲的真空妙有就是这个意思,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我特别害怕经过我这么一绕,把大家本来心里还有点明白越绕越糊涂。但是告诉诸位,这个不是文字游戏,这就是文字般若,如果你没听懂,但是绝不要以为白听,它有一个什么妙用,为什么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或者在念佛的时候,让你要息妄想,不要有分别。
尽管你刚才这段时间没听懂,可是你一定妄想很少,那说明你刚才就被我忽悠的正在修行,这就叫修行。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妄想一旦少了的时候,真心这个般若心就肯定在现前,只是我们的根身器界密随心转,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所以从这点来讲,这是我们对于刚才讲的色空不二这句话的这个理解。
最后,再给大家补充一下,佛法讲的空和有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我们常常说的空,龟毛兔角一样,大家看到乌龟在水里面呆得久了以后它不是身上泛绿吗?一般我们凡夫错以为这层绿,说以为乌龟有毛其实乌龟是没有毛的,看见兔子两只耳朵就以为兔子有角,其实那是耳朵不是角,本来不存在的东西错以为有,这叫凡夫。
但佛教里边讲的,并不是这个空,不是像龟毛兔角一样完全没有而是像镜花水月,镜子里面的花水中的月,虽然它是空的,但它并不是完全没有现象,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空。那么佛法里面讲的有是怎么个有呢?这个有,如同风起云行,就是这个云在天上随着风起的时候,它或卷或舒,它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而不是什么样的有,而不是金坚石碍,金属它是非常坚固的一个东西,石头呢它有障碍,好像顽石一块坐在这里,不是这样的有。
记住,有是如同风起云行,空呢如同镜花水月,它是相即不相离的一个东西。所以从这点来讲呢我们凡夫一听空就执着于空,一听有就执着于有,其实,空、有,我今天告诉诸位都不是佛法,空和有是入佛法的方便。有的人爱听有,有的人好闻空,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要知道都是入佛法的方便,讲空有,我们常说诸法无常是说诸法无有常,而不是说诸法有无常。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