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北京石景山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外开放,数字技术让壁画“活“起来。图为藏经阁内精品壁画。赵昂摄 千龙网发
千龙网北京4月26日讯(记者 查甜甜)4月26日,主题为“中国的智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讲坛活动在北京石景山法海寺举行。知名学者现场讲述法海寺壁画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让传统壁画珍宝得以更好的保存并焕发科技光彩。同时,神秘的法海寺藏经阁也正式对游客开放。
法海寺文保所设立“法海寺文化讲坛”,旨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动中,著名学者王守常讲述《中国的智慧——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学者刘传铭讲述《法海寺壁画的艺术成就和文化意义》。
在本次法海寺壁画展和文化讲坛活动中,游客可以通过触摸一体机、高清LED大屏、4K高清电视等先进的数字化科技设备触摸历史,感受壁画的精美。55部视频、手绘临摹壁画、声效等媒介形式,让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科技进行激烈地碰撞,迸发出精彩火花。活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丰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精神内涵,提升石景山区历史文化遗产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法海寺壁画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盘活壁画文化资源,让壁画文物“活起来”,将数字博物馆建设再次推向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石景山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寺中大雄宝殿内的壁画真迹与敦煌、永乐宫并称“三大壁画艺术宝库”。该壁画位于石景山模式口北、翠微山南麓,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据介绍,壁画共10铺,面积达236.7平方米,均由当时的宫廷画师精心绘制,所绘内容包括十方佛众、菩萨诸天、飞天侍女等等,无论是艺术水平、绘制方法、制作工艺,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明代壁画之最。
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庞献辉介绍,2007年石景山区曾采用珂罗版方式对壁画真迹进行复制,但受技术条件限制,壁画真迹的一些精彩细节很难呈现,且随着时间推移,复制品也出现了褪色现象。此后应用三维矩阵信息采集手段,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为壁画真迹“拍照”,使得所呈现出的图像不仅更加清晰,还可以体现出壁画真迹原有的立体感。“比如法海寺壁画人物服饰上使用的‘沥粉堆金’技法,它所产生的绘画效果就是立体的,这样的细节通过科技手段都能在三维矩阵信息中重现。”庞献辉说。
据了解,壁画采集难关重重,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项措施严控施工,防止壁画受损。比如,由于壁画真迹长期处于黑暗环境,普通光源会发热,长时间照射将对壁画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本次采集使用了冷光源,既能最大程度还原自然光亮度,又不会发热,很好地保护了壁画。同时,采集过程中,殿内人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对壁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员的进出也受到严格控制,操作人员和法海寺的安全监督人员数量都控制到了最低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法海寺文物保管所特别邀请了专业的壁画创作团队,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将壁画的“细节”搬到开放空间区域,纯手工打造和绘制了大小共16幅精品壁画。熠熠发光的手绘壁画作品,错落有致地铺展在法海寺藏经阁的展墙上,观众可通过放大镜式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震撼感,这愈发使得法海寺壁画的文化感更加厚重、更加深沉。本次展览与以往有所不同,它将传统展览方式与数字科技展览方式相结合,是现代技术与历史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使得本来无法移动的壁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与此同时,活动还增加了一些互动体验,受众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验,从而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法海寺遗存下来的珍贵壁画
。法海寺工作人员介绍,“寺内壁画是我国明代壁画之最,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壁画史上,敦煌壁画自北魏发展至清代,唯独缺少明代的壁画,法海寺壁画补上了这一缺憾。”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壁画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最完好而鲜明的明代壁画,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深受文物界和美术界推崇。
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一场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科技的碰撞,在京西古道、翠微山南麓法海禅寺精彩地展开。承载着六百年流金岁月的法海禅寺“焕发新颜”,全面展现了寺内壁画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文化风貌。
4月26日,北京石景山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外开放,数字技术让壁画“活“起来。图为观众参观壁画。赵昂摄 千龙网发
4月26日,北京石景山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外开放,数字技术让壁画“活“起来。图为观众现场参观壁画。赵昂摄 千龙网发
4月26日,北京石景山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外开放,数字技术让壁画“活“起来。图为藏经阁内精品壁画。千龙网记者 查甜甜摄
4月26日,北京石景山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外开放,数字技术让壁画“活“起来。图为藏经阁内精品壁画。千龙网记者 查甜甜摄
4月26日,北京石景山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外开放,数字技术让壁画“活“起来。图为藏经阁。千龙网记者 查甜甜摄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