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金刚经》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虚妄。我们对这个道理是真懂还是假懂
?真懂了,在万相当中受用自在,心地里面决定不沾染。《华严》里面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禅宗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都是说这个境界,这是真正明了这个道理,看破了。现在我们看法怎么样?经里面讲的,我们的看法,观见是见、观尘是尘,无论你怎么样发明,种种发明,你在那里研究、你在那里解说、你在那里分析,总是妄想。世间的宗教、世间的学术,我们跟他这样讲法,他当然不服气,「只有你是真的,我们都是妄想」,他当然不服气。可是真相究竟有几个人能见到?太少太少了。能见到这个真相的人,能够相信佛所讲的道理的人,没有疑惑,正是《金刚经》所讲的,这个人绝不是三四五佛处所种善根,而是千万无量佛所种的善根,实在是善根深厚之人,听听佛讲的话,想想有道理,能够接受不会反对。这个道理诸位果然要是悟了,你平素用功就不一样,你的修学用功是直接的;不了解这个道理,你用功是间接的。直接的来得快,当中没有障碍、没有葛藤;不明真相,用功夫是走迂回的路子,当中是弯弯曲曲,那要吃尽许多冤枉苦头,要走多少岔路,麻烦是很大。悟了这个道理以后,你就晓得此地讲的「种种发明名为妄想」。我们先不谈世间,为什么?世间一切宗教、一切学术,我们学佛的人感觉得佛法已经太多,这一生看不完、念不完了,哪里还有时间去看外道的东西?就是佛经本身上来说,你要把经论种种发明,给诸位说,也名为妄想,这是说到切身的问题。所以说佛经,你们要是在那里苦苦去研究,去翻注解钻故纸,那你就好好的记住这两句话,「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换句话说,真正用功怎么用功法?诸位看看古人,古人真正用功是什么?读经,一天读一部《楞严》、一天读一部《法华》,不去研究,也不去看注解,一天一部你读上三年,三年就一千多部,一年三百六十部,你会开悟,你的路子走对了!悟了以后,你再来讲《法华经》、讲《楞严经》,活的不是死的。你再看人注子,眼睛都放光,为什么?一看到古人注子,哪个地方他有悟处,哪个地方他悟得还不透彻,立刻就明了。自己不悟,眼睛是瞎的,跟著人家后面走,被别人牵著鼻子跑。人家注解的,注解你还是看不懂,不要自己以为懂了,这一句我也懂、那一句我也懂,我也晓得怎么讲,结果你所讲的全是妄想。
我教给诸位的都是真话,我希望大家快点成佛,大家成佛,众生才有救。我在这里讲经,也是给诸位一点安慰,诸位在用功的时候,给诸位做一个调剂,不感觉得用功枯燥无味。所以我一再说,你们听经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不要去分别,不要打妄想。懂了就懂了,不懂也不要理会,不懂也不要存疑,「这个放在那里我慢慢再研究」,用不著,不必理会,调过头来还是用功,用功就是背诵经典。除了什么?咱们没有开悟之前,人家要来请我们讲个开示、讲部经,平常也得应酬应酬,这时候找几本参考书来研究研究,应付一下,自利利他,除此以外功力都要用在背诵上。所以我们看看古人那些模范,自己要觉悟。不但是佛法,世间法也不例外,修行最重要的纲领,世法里面讲「诚意正心」,这就是学问,将来讲到《论语》的时候给诸位来细说这问题。大乘佛法的基础就是菩提心,我们不晓得讲过多少遍?展开《华严》看看,十住菩萨修直心,十行菩萨修深心,十回向菩萨修大悲心,三心圆满就登地称之为摩诃萨。直心是什么?就是至诚心。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所以《楞严经》上佛跟阿难说,你要想研究无上菩提,必须心直言直,中间永无委曲相才能办到。这就说得很清楚,无上菩提是建立在直心的基础上,心直,言就直,言直就是没有妄语,这是入道的最初方便。我们要不能从这个地方觉悟,还是天天在妄想里头打圈圈,如何能钻得出妄想的范围?成天干假的,不干真的,自己怎么会有心得?
再给诸位说,有心得就是有受用处,法喜充满;没有心得,这个心没有主宰,渺渺茫茫,我们一般人讲空洞,心里面空洞,读得再多、记得再多,心还是空洞,为什么?全是别人的。好像我这个房子,里面是装了不少东西,全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虽然很多,不是自己的,心还是不踏实,还是没有依靠;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东西是真正有心得。心得是什么?心得从老实当中去修学,真实地方去修学。首先要修的是至诚心,直心就是至诚心,我平常把它讲作平等心,至诚就是平等,不平等没有至诚,诚到了极处是平等的。诸位能够把这个重心抓到,你修的什么?我修的平等心、我修的至诚心,就对了,你跟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完全是一个路子、一个方向。八万四千法门那是方法,目标方向是一个,那些是方法,方法随便你取用,只要方向目标不错,决定可以达到。迷失了这个方向,那就统在妄想里打转,世出世间一切法,你种种发明统统叫妄想。这几句经文你看要紧不要紧?你能把妄想放下,不执著、不分别,《坛经》里面讲的「前念不生」,前念不生就是放下。於一切法中没有分别、没有知见,这就是不生,有不生才有不灭,不灭是什么?运用自在。见色闻声,像六祖所说的「生八万四千智慧」,六根接触六尘都生智慧,这叫不灭。那个经摆在面前,他怎么不圆、怎么不透彻!还用得著去预备吗?还用得著去翻那些参考书吗?
摘自楞严经 (第五十五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55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