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四料简》浅释

发布时间:2023-09-19 01:17:18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自从达摩西来,一苇渡江,九年面壁,在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建立禅宗以后,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禅宗盛行于全国各地

。以至一般的丛林寺院都称为“禅寺”。

一切佛法莫不是令众生解粘去缚,令其就路还家而已!所以法无高下,贵在契机;“说法不契机,如简言语”,所以印光法师说得对:“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则妙”。这是千准万确的。

刻实而论,佛教的真正目的是普令众生永超梦幻泡影的生死流转,了生死——成佛!能令众生达到这一目的的就是妙法!不然,好高鹜远,徒然说食数宝,空谈无益,与本人实际全不相干,自误误人,可痛惜也!

净土一宗乃如来彻底悲心,愍众生自力修证,断惑证真之不易,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四种念佛法门归于四种净土:实相念佛与禅宗见生成佛、密宗即身成佛相同,及其成就,即归常寂光净土;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挣名念佛随其功行之深浅,生于实根,壮严净土(破一品以上无明惑此);方便有余净土(断见忍惑者),和凡圣同居净土(未断见忍惑者)。其中最为突出的即在于凡圣同居净土,横超三界,带业往生,花开见佛,即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得使十方无量众生能以自力兼仗佛力的殊胜法门,即生成办,以净土法门了生死——成佛道,所以这一横超三界的殊胜法门越到末法越契机。故佛在《大集经》中告诫我们:“末法亿亿人修道罕一得证,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佛教是讲因果的!俗语说得好:“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修自得,不修不得”。净土法门是自力兼仗佛力(阿弥陀佛为愿力)。不须自力、全仗他力的“神权”教就不是佛教!所以净土法门必须具足信、愿、行——深信、切愿、念佛为正行,止恶行善为助行;临终正念分明,则决定“万修万人去”!“不得往生缘障重,必期成就用功深!”净业同修各宜努力,身口意上恶行善的助行同样重要!戒杀吃素等 五戒十善应勤护净,否则三业污染,连人身也保不住,其能往生净土乎?日本的日莲宗倡言只要不断念佛,吃荤食肉等恶业都消灭了……,必须明确:念佛与现行作恶能相应吗?带业往生是带过去的恶业和现行的有漏善业 (五戒十善、四禅八定等有漏善业本来还是生死之因)得生净土超生死,可决不能现仍作恶 者得生净土也!至近年已传到台湾和日本的“本愿法门”,看似净土宗的流派,但也主张: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信心,此人决生极乐净土,不须再修持了,也不管临终怎样死,极乐世界的“身份证”已给您了……,这是全仗他力、不须自力的教为邪说,切须明辨邪正,严加驳斥,使净土法门永保纯正,勿令邪见乱正信!

以下就以永明禅师十分精要明确的禅净抉择《四释简》给我们指明方向:

“有禅有净土 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 来生作佛祖”

这是指真真禅净双修者,“有禅”是指彻了自性是佛,而真参实完,禅行高超者;“有净土”是指具足信、愿、行,而矢志西归者。如此大德高贤,如虎带角,威猛无比,现世就是人天师表,待其生西花开见佛,就能很快成佛作祖,无可疑者。

“有禅无净土   十人九错路

阴境若现前  瞥尔随它去”

这是指彻了自生,真参实修的禅宿,但不修净土,如果他确已断惑证真,则自然休去歇去,倘或见、忍惑业有丝毫未断,则其临命终时,五阴之境现前时,霎那间随业牵流,轮回去也!言“十人九错路”者,实以即悟即证之上根利器很少,悟而未证者犹待转世不昧而续修证,但多有人富贵而迷误,“一世修一世丢”!如此禅人未得实证而随业流转者,竟十其九之多!末法行人当自量根性,慎所抉择矣!

“无禅有净土  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  何愁不开悟”

这是指具足信、愿、行专修净土者,释尊不妄言,弥陀无虚愿,修行净业正因,必得往生净土之果,故说“万修万人去”!《往生传》、《净土圣贤录》、《现代往生见闻录》以及各佛所报道者皆其人其事也!莲池海会花开见佛时,具足净土五经所说的胜妙境界悉皆现前,乃至于十方佛刹承事诸佛,速证无生,还度无量众生同成佛道,岂止开悟耶!

“无禅无净土 铜床并铁柱

万劫与千生 没个人依怙”

这是指一般不信佛不修行者,以及修禅而没有真修实证、修净而没有具足信、愿、行,不能成就了生死者,这样在生死流转之中,当然免不了铜床铁柱沉沦于地狱的惨痛了!千生万劫得不到依怙。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的确如此。“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得人身者如爪上尘,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所以切莫作人失福报,在忙忙碌碌中令此生空过!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名念佛更是没有一个人不能修的。痛念生死过患,信愿念佛来生极乐净土,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至诚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经言不虚,愿各努力!为使临终正念不颠倒,敬希各地多多办好净土安养院,养老修净,互相策进,并有医药护理,临终助念送往生。普愿修同以净土法门了生死!(信息来源:摘自《净土》)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