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300多年前 玄奘来到成都多宝寺……
《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唐碑,让后人了解到玄奘和成都丛林——多宝寺的佛缘。
新华大道往东过万年场,双庆路与沙河交汇处的周遭,是人们所称的多宝寺。唐朝初年,中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来到了多宝寺,和这里的一座寺院结下了不世情缘。这人就是《西游记》中鼎鼎大名的唐僧——玄奘法师。而此时的他不过是一个藉藉无名的小沙弥。《华阳县志》记载,“多宝寺,治东城外十里。寺为魏晋时宝掌禅师道场,宝掌禅师并僧众灵塔在内。”“大唐显庆间,有千岁宝掌结庐于兹,今窣堵依然无恙。”足见多宝寺的神僧神迹。可惜的是宝掌禅师灵塔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玄奘兄弟选择不同的寺院
隋朝末年,炀帝放跑了人见人爱的梅花鹿,惹得群雄追逐。战乱所及,民不聊生,洛阳、长安等地的僧侣也不能幸免。而此时的益州战祸未及,中原高僧纷纷南下,云集成都,礼佛崇教,风气日盛,俨然一个新的弘法中心,各种经论都有宣讲弘扬者。
公元618年,连接长安和成都的子午道上,在一路南来的人群中,有两个宽袍大袖的僧人装束的年轻人十分显眼。长者为兄,二十来岁,法号长捷法师,俗名陈素。少者为弟十七八岁,法号玄奘,俗名陈袆。在途中,玄奘兄弟意外地与东都洛阳的空、(慧)景二法师重逢。师徒异地相见,悲喜交集,便在汉中圣水寺稍事休整,而后一行人花了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那一年的冬天抵达了成都。
来到成都的玄奘兄弟,由于佛学功底不同,因而选择了不同的寺院。长捷法师学法多年,已是一位颇有修为的僧人,就驻锡到城内香火鼎盛的空慧寺,一心弘法。而玄奘此时仅是个小沙弥,就来到了城外环境清幽的多宝寺,苦心求学。当时的多宝寺汇集了许多佛学修为深厚的高僧,经常开筵讲经说法,是益州法筵最盛的寺院。在这里玄奘跟随宝暹[xiān]、道基、智震、道因等诸大师学习了《摄论》、《毗[pí]昙》《迦延》《维摩》等佛学经典,争分夺秒,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五年时间,他精通了多部佛经。大师端坐的讲坛,慢慢也有了玄奘的一席之地。而青年玄奘的粉丝量,也迅速地增长起来,一堂经筵往往达数百人,听众都能迅速领悟他的佛法,对他所阐释的佛理无不心悦诚服。公元620年的武德三年,玄奘年满20岁,依佛制在多宝寺(一说在大慈寺)受具足戒。三年后,玄奘离开四川,此时的他已是佛学深厚、僧俗闻名的一位高僧。玄奘及其兄长长捷也被称为“陈门二骥”。他沿江东下,经扬州、吴县、会稽,再折往相州、赵州,终于在武德八年(625)的秋天,回到阔别8年的长安,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辉煌岁月。
流传后世的传奇唐碑
在多宝寺求学期间,玄奘结识了大自己15岁的道因法师。道因法师,俗姓侯,中原濮阳人氏。在中州一带有很大名声,为当时名流所推崇。因中原战乱,“法师乘杯西迈,避地三蜀,居於成都多宝之寺。”
后来,玄奘自印度取经返长安,奉命译经,需要大量助手,于是想到了远在成都多宝寺的道因法师,就盛情邀请法师来到长安,和他一起共同翻译梵本,兼充证义。其翻译“义皎理精,若日星耀天,江河行地。都中盛举,无不□然。”“奘师偏奖赏之,每有难文,同加参酌焉。”
后来道因又故地重游,回到多宝寺,心痛地见到大殿残破,僧舍零落,不复当年鼎盛之象。虽然寺院亟须修葺,但他仍然将自己的九部微言,安放于多宝寺。此即《华阳县志》所说“道因法师藏经于此”的出处。
也就在宝掌禅师坐化一年后,道因法师也在长安怀德坊慧日寺卒去,春秋七十二。道因弟子玄凝为了纪念师父,在唐高宗龙朔三年(663)镌立了一通《道因法师碑》。书写碑文的书法家叫欧阳通。不是搞书法的人也许不知,但提起他的父亲,恐怕稍有文化的几乎是无人不晓。中国古代有楷书四大家之说,即欧颜柳赵,而欧阳通就是排名第一的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曾任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被害。通工于楷,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
《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碑全文楷书,三十四行,满行七十三字。高312厘米,宽103厘米。碑首两侧刻减底浮雕花纹,碑座两侧各刻一组高鼻深目卷发的异国装束的人物群像。此碑书法笔力遒健,险峻瘦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浓重的隶意。
据《大慈续灯忆祖师——大恩法师》一文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多宝寺内尚有《道因法师碑》,不幸在“文革”中遭到损毁。这也让现存于西安碑林的那通《道因法师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原版唐碑。拓本传世,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翁方纲跋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王良常跋本等宋人旧拓为最佳拓本。也正是这通全名叫《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的唐碑,让后人了解了玄奘这颗佛学明星背后的那个叫道因的法师,以及他们曾经共同驻锡过的那个成都丛林——多宝寺。唐碑的存世和后人的临习,让多宝寺多少可以传之不朽。 刘小葵 文/图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