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圣谛
明法比丘主讲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各位居士、大德,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是苦谛,或者是探讨苦的问题,苦的真理。这个苦谛,是佛陀觉悟真理后,所开示的四圣谛的第一个圣谛,这个「谛」是叫做「真理」的意思。也就是说,它是永远不会变的道理。只要有人,或者众生存在的世间,这个苦的现象,就是永远会存在的。有的人把佛陀当作偶像来崇拜,或者是神来崇拜,或者是说有的人是佛教徒,但是他还不是很了解,佛陀讲的道理的原貌,他们有的是用信仰的,或者是用哲学的方式,来了解佛教,佛教,它不管怎么样讲,事实上它有一个核心来了解,那就是围绕着四圣谛,八正道来了解佛法,四圣谛里面谈到的,就是这个苦谛的道理,佛陀当初修行乃至成道,事实上也是跟苦有关系。佛陀在经典里面有谈到,这个世间,假使没有老、病、死这三种现象,这个世间不会有人成佛,也不会有人要修道,也不会有人要解脱这个苦,因为这个世间有老、病、死,所以有很多人要寻求解脱。为什么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如果是一生一世结束,那就算了,但是在印度人他们的观念里面,或者是他们所了解的道理,这个苦,并不是一生一世就结束了,它是一再轮回,这个生命的死亡以后,它是不会结束的,它还是有下一个生命,所以生命就是这样,轮回的现象,往下还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假使还没有解脱的话,就有无穷的生命,如果往上追溯上去,我们还是有前一生,然后再追上去,还有再前一生,一直追上去,无始无际,没有源头没有尽头,众生一生一世都带来的苦,这个苦并不是印度人喜欢玄想一些哲学思想,事实上他们想要解脱苦,也跟他的修行经验有关系,也就是说他们有很多修行人,他们透过禅定能够发现到,每一生每一世都有一个生命的存在,这个生命并不是靠玄想的,甚至于还可以验证,前一生生在哪里?在现代人的检证之下,还有很多人可以追溯到他前一个生命是在哪里?真人真事,并不是说一个构想出来的,也就是说轮回这个现象。在印度人的观念里面,它是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我们如果没有解脱苦的话,就是生生世世都会承受到这个身体跟心理的痛苦。在佛教里面,关于这个苦也有一些分类,或者是探讨的方式。
有一种说法就是,有三种苦,第一种苦的说法就是苦苦,「苦苦」就是一般的苦,一般的生、老、病、死这些苦,都可以当作苦苦来了解。第二种苦就是「坏苦」,我们身体坏了,东西坏了、房子坏了,这些损坏的现象,然后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痛苦,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坏苦。第三种叫做行苦,「行苦」就是生生灭灭的现象,然后产生心理上的苦。第三种苦是比较微细,所以它不只是我们世间的现象。在深度禅定的体验里面,可以察觉到行苦,念头的生灭现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苦的现象,我们如果说,还没有修行禅定或者心不够细腻的话,这一层苦当然就没有办法比较深刻的了解。一般世间的现象,有所谓: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就是,跟所亲爱的人分离了,亲属死了,这样我们会产生一些痛苦,哀伤的一个心理的痛苦,这是一个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就是,跟不喜欢的人相聚在一起,然后引起的痛苦,叫做怨憎会苦;还有一种叫做求不得苦,要什么要不到,这个都是会引起我们的痛苦。有这样子的来源,生老病死这些苦,我们已经与生俱来,那就没有办法改变,我们要超越的痛苦,我们可以从刚才谈到的,这三个状况,也就是说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还有求不得苦,从这三个来超越。苦到底是怎么样产生呢?我们有没有去想到这个问题?
我们一般来想,因为亲属死了,所以我产生痛苦,我们一般用这种方式来讲,如果是说,你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因为亲人死了,所以会产生痛苦,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理解的话,那痛苦真的是很难超越,因为你要了解法的实相、法的真实,你来超越那才有可能,我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说,事实上我们对亲人,或者是有一些现象,引起的痛苦,或者是讨厌、瞋恨,这样的现象,是怎么样产生的呢?我们可以从当下的心理的状况来了解它,是怎么样的心理现象呢?也就是说,现在如果各位居士大德有专心在听我在说法,当我们正在倾听,在听到这些说法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很专注,我们的心就在这里,当我们的心在这里的时候,还有什么痛苦呢?请问。事实上没有啊!不管你说你的经济的问题,或者是亲人的别离、死亡,这些问题,在现在专心在听的时候,它还会生出来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心只能一心一用,不能一心两用,所以当我们现在,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些苦是不会生出来的,那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忧伤的事情、痛苦的事情,事实上是我们的心常常去抓取那事情的影像,那样子的境界,然后心又投入了,那个影像出现在我们心中,然后我们又投入了去抓取,因为有这样子的抓取,所以我们苦才生出来。苦就是这样生出来的,它没有其它方式产生,所以我们如何来超越,这些心理的苦呢?
佛教当然会教你,怎么样超越生理的苦,或者心理的苦,当然重点是放在心理方面,这一方面,佛教有很多修行方式,比方说,中国历代有传承一些比较简单的法门,例如念佛法门,不管你在念南无释迦牟尼佛,或者是南无阿弥陀佛都好,当你念的时候,所有的烦恼,事实上通通不会现前,当然,你如果一边念佛,然后一边还要想这个,想那个的时候,那苦当然是没有办法超越的,所以像念佛的法门,就说要念到一心不乱。也就是说,你就专心在这里。禅宗也有谈到说一些参话头、参公案的方式,这些方式事实上也是教心集中的方式,心用在一个地方,那痛苦从哪里产生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假使你不是修念佛法门的,也不是参禅,那平常怎么用功呢?很简单,就是佛陀常常教弟子的用功的方式,就是呼吸的方法,有时候叫做「安般念」、「出入息法」,这些都是这个法门的名称,这个方法就是注意呼吸,吸气、呼气,当我们专心注意,吸气、呼气的时候,所有的痛苦通通没有了,就那么简单,你注意吸气、呼气,哪里还有什么痛苦呢?所以我们的心,把不必再想的事情,已经想了一百遍、一千遍的事情,把它放下,当你还要想的时候,就要警觉到,然后警觉到之后,就回到呼吸,注意你的吸气、呼气,虽然不是在禅堂打坐,但是还是一样很管用,当你走路的时候,你注意你的呼吸,甚至于开车,也可以注意你的呼吸,走路也可以注意呼吸,当然注意呼吸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比方说注意你的动作,你注意左脚、右脚,那也是可以,呼吸算是比较微细,有的人心还很粗糙的时候,用呼吸的方法,是没有办法降伏他不安的心,那就用走路的方式,注意走路,注意左脚、右脚……,这样,然后把你的心,放在脚步上,这样我们的烦恼,也不会生出来。
或许会有人问这个问题:这样专注在一个地方,不管呼吸或者是脚步,或者在动作里面,是不是在逃避一些情境,或者是事情呢?事实上不见得,我刚才已经谈到了,你心去取难过的东西,才会让你痛苦,你心不取它,那就不会痛苦了,当然,有一些事情还是要解决,要靠智慧能力,去判断它、解决它。但是当你没有办法解决它的时候,我们不用再想了,我们就暂时把它搁下,注意到我们的吸气、呼气,就那么简单,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安详下来。
在佛教里面,有谈到一些修行的方式,你必须要持戒,受持五戒,然后修禅定。注意呼吸,事实上已经第二步了。平常注意吸气、呼气,事实上它已经在修的正念,修的禅定。这样的修习,会慢慢增长智慧。人一天从早到晚,醒着的时候,很多心思、很多心念,如果还没经过正念训练的话,大概九成以上可以不用想、不用做,因为我们智慧不够,所以常常要想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想了再想,我们会一直再去想,这样想的话,就会引起一些痛苦,或者是没有必要的思惟活动,如果没有事情做,或者是不一定没有事情做,能够常常回来注意呼吸的话,有一些心理的痛苦,怎么解都解不开的痛苦,当我们把心安定下来时,这些答案常常就会了然于心,自动浮现出来,就像一桶污水,当我们心不清净的时候,就像污水一样,当我们心清净的话,这个污水让它慢慢沉淀下来,就可以看到这个桶底的状况,我们的心就像这个水一样,如果我们的心澄静,智慧就慢慢集中起来,所以我们常常有正念的训练,让心清明过来。我们可能有很大部分的心思,都不太必要去动那些脑筋,如果我们减少动那些不必要的心思的话,就像一桶污水,慢慢澄静下来,当然有的人很快可以静下来,有的人要靠比较长时间的训练。有人开始听师父的话,然后再训练自己的正念,当进步不多的时候,以为这个方法不太好,然后再去寻求更好的方法。事实上是未训练的心太过污浊,因为污浊,所以要花时间,花更多的时间,来把心澄静下来,所以有时候不是一蹴可几,不是很快就可以达成的,需要靠一些时间,只要我们努力修习正念,在这世间上的一些心理的痛苦,就可以慢慢解决。
在《相应部》经典里面有提到「那拘罗父」,他已经很老了,有一次他去请教佛陀,佛陀就跟他简单说法,佛陀开示身苦跟心苦的问题,他老人家身体常常有很多病痛,这些病痛要怎么处理呢?病痛的话,看痛只是痛,如果以修行方式来讲,当他没有办法超越的话,那只好好好看它,透过一些医疗来调养,或者是运动,各方面来调养,但是当没有办法调,或者是正在生起痛的时候,只好看出它痛只是痛,我们打坐的时候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脚会酸痛,很多人就是因为脚酸痛,所以不想打坐了,或者不想坐更久的时间,事实上打坐,可以发展更好的禅定,或者是观照的能力。当然开始时,可以从五分钟、十分钟开始,如果能够的话,我们可以坐长一点的时间,一个钟头乃至更多的时间,有一些禅堂一支香,都是一个钟头或者一个半钟头。在打坐的时候,我们也会引起脚酸痛的问题,这个酸痛的问题,是与生俱来,我们没有办法超越,刚才提到的那拘罗父,他身体的痛苦,是因老化所产生的一些毛病,佛陀就开示他,虽然有身体的苦,但是还是可以做到心不苦,怎么样做到身苦心不苦呢?
那就是刚才提到一个方式,也可以叫做毗婆舍那的方式。最近「毘婆舍那」在佛教界也很流行,叫Vipassana,意思是说「内观」,就是能够观察在任何状况,好好的观察你的痛苦,看、看、看,苦、苦、苦,痛、痛、痛,你只是单纯的心思,你不要逃离现场,好好的看它,你可以看一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的痛,你都可以看住它,这样子的话,我们可以心不动摇。有时候有的人会体验到,怎么身体的苦是一回事,心理的苦是另一回事,如果他有这样的发现的话,事实上他已经有一些进步跟跨越了。身体跟心理,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对身体的执着贪爱,有一些痛苦的话,就有一些忧恼产生出来。事实上,我们有一些痛苦的时候,如果好好的看住它,只有苦、苦、苦,这样的状况,很单纯的,这样看住它,我们的苦就不会生出来。这是我们平常可以开始去做的事情。再举一个例子好了,例如生气的事情,一些外面的事情我们常常会被动摇,然后会生气,生气会有什么现象?你有时候身体会发热,火气会上升,从你的肚子上到头上,有这样热的现象,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要怎么办?这个就要修行方法了。刚才所讲的方法,看出热生出来,生出来,然后你就看出它热、热,当我们这样看,我们的瞋心,就可以降伏下来了。
当然要降伏瞋心,还要修慈悲心,慈悲心,我们还是有时候针对对象,让你生气的人,然后我发出慈悲心给他,当然,如果慈悲心还修不够,有时候我们就当境,那些生气的事情生出来,我们就是看住它,看住它我们的气就会平息,我们的身心就安详,我们可以改变以前的态度,现在当我们身心平稳之后,我们可以很平稳的对待对方,这个方法,就是佛陀所教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毗婆舍那的方法,这个也可以跨越我们人生有很多因为瞋心引起的痛苦。还有很多痛苦的超越,以后有因缘可以跟大家更进一步的介绍。善哉!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