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线网

佛教解惑,为什么有大小乘之分?其实就是这两个原因

发布时间:2024-02-13 01:15:02作者:楞严经在线网
佛教解惑,为什么有大小乘之分?其实就是这两个原因

研究过佛教历史的人都知道,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就已产生了大小乘之分,虽然大部分人不承认这个分法,但事实确实如此,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佛教到中国之后,为什么会有大小乘之分呢?其实追本溯源,就是这两个原因:

佛像

一、中国人向来喜欢分大小,喜欢分主次。正是因为如此,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人为的原因,也分为大小乘。但其实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信仰基础是相同的,都信奉佛陀提出的四谛。但在这基础之上,随着时间与人们对于佛经的不断丰富,两者之间渐渐的产生了不少的差异,这些差异又经过组织化之后,变得不可调和, 成了根本性的分歧。

大乘佛教又分成了许多分支,如空宗(中观)、有宗(唯识)等,大乘佛教各个分支之间的分别没有那么针锋相对,却仍然由于组织化和派别观念的加强,形成了一个个的相互竞争的僧团。 在大乘佛教诞生之前,小乘佛教主张通过自我修行来脱离轮回,目的相对简单,修行也以个人经验为主。这种修行方法更接近于佛陀的本意,却由于过 于朴素,缺乏号召力。

佛像

二、我们更愿意接受宏伟的目标,以天下为己任是历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佛教也不例外。于是,有人在佛陀当年的教旨上提出了另一种思路,为佛教的发展开创了另外一种可能。他们提出:所谓修行,不应该是仅仅修自己的行,解自己的脱,而是要帮助天下人都获解脱。 为了区分自己修道和为天下修道的差别,他们提出了两个名词,这两个名词导致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根本性分歧:“解脱道”和“菩提道”。

佛寺

所谓解脱道,就是小乘佛教的修行方式,其目的是追求个人解脱。

所谓菩提道, 提出了天下的概念,强化了更加宏伟的目标。那就是不仅要个人解脱,还要像佛陀样帮助他人解脱。他们把只修解脱道当作小家子气,所以叫“小乘”,而把修菩提道当作最高的境界,称之为“大乘”。这或许就是形成大、小乘佛教最初的原由吧!

佛寺

但是,什么是菩提道呢?

菩提道要求人们像佛陀一样帮助他人, 修菩提道的人最终目标不是解脱轮 回,而是成为佛陀(立地成佛)。到这时,人们会发现,对于“佛”的概念,大小乘佛教也有了区别。小乘佛教认为佛陀只是一个导师,来指引人们脱离轮回之苦而已。

佛寺

而大乘佛教则把佛陀神化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这就类似于上帝了。神还不止一个,世界上有许多佛,释迦佛只是其中之一,大乘佛教给这些佛起了名字并强化了意义。

因此,最后发展成:小乘佛教基本上还是按照佛陀去世前的教导来修行,没有脱离佛住世时经义的框架。而大乘佛教已经超越了佛陀生前的教导,变得天马行空,甚至又创造了无数的佛陀。 自然在修行方法上也不能满足于小乘佛教的方法,所以,除了“戒定慧”和“八 正道”之外,又增加了许多修菩提道的方法,比如六度和四摄

佛寺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大乘佛教还为修行的阶段设立了52个等级,按照这些等级一步一步的修行,才能达到菩提道。这52个等级就是硬生生造出的52个意义难懂的名词, 为了解释它们,就要消耗许多佛经的篇幅。 而从这众多的概念、名词和意义中,自然会产生出无数的变化,让每个人 究其一生,都不可能走出来。

所以,大乘佛教的理论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如果要修行,如果没有明师指导,很可能就会在这种概念的迷宫中消耗了一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在线网